开学了,宝宝暂别家庭,初入江湖,幼儿园门口也开始上演各种亲情催泪大戏。一边宝宝哭得撕心裂肺,一边妈妈暗自垂泪,天天都是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明明是个有爱的地方,却因何让人如此焦虑?
不同的妈妈,她们的担心一样吗?
从调查结果看,妈妈对宝宝入园这件事的焦虑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达到7分以上。在众多焦虑的问题中,排在前面的分别是“入园哭闹不休”“想尿不敢说”“不肯好好睡午觉”“被欺负”,超过6成的妈妈都对这些问题比较担心。
我最担心的是孩子会不会被欺负,因为自理能力还不错,对幼儿园的接受程度也还可以。
——西安 冯雪
担心她会哭闹不休,会不好意思跟老师说要小便,不会脱裤子、穿鞋子,会被排挤或受欺负。
——淮安 张静波
我最担心孩子的适应情况,因为孩子胆子有点小,适应力也弱,所以很担心她会生病,也怕有调皮的孩子打她。
——天津 素雅幽兰
担心孩子会不会哭,会不会不吃饭,会不会被小朋友欺负。别的还好,我家大宝自理能力比较好,大小便这种不担心。
——潍坊 高群
第一次面对陌生环境、陌生小朋友和老师,担心孩子会不适应,担心有问题不敢和老师说,担心和小朋友闹矛盾,担心生病互相传染。
——唐山 鲁倩
孩子比较活泼好动,担心不能遵守幼儿园的规矩,让老师生气;不爱睡午觉,担心在幼儿园睡不好;担心老师太严厉,孩子害怕紧张。
——北京 花语
Elva
杭州,Fashionbaby 编辑,二孩妈妈
宝宝:倪好
3岁半
最大的心病是怕个子矮被欺负
又到入园季,回想起7年前哥哥入园,那会儿真是发愁得睡不着觉。因为哥哥特别容易吐,胆子小,平时和小朋友接触也有限,最后足足哭了半个学期才接受入园的事实。
相比而言,弟弟入园这件事,我淡定从容多了。因为家里没人带,弟弟已经在早托班“锤炼”了一年,尽管自理能力不如人意,但和老师、同学相处都没问题,每天高高兴兴地去,开开心心地回来,所以我想“入园哭闹”这个问题应该是不存在的。不过,毕竟换了新环境,为了让他有心理准备,每次路过幼儿园我都会和他说:“看,以后我们要在这里读幼儿园了,要认识新老师、新同学。”
最大的心病是他个子太矮,怕会给如厕、洗手、体育活动等带来困难,更怕被班里小朋友排斥,因为之前托班里就发生过不愉快。对于这点,我想得在家访时与老师做好沟通,希望能多给予关注和帮助。
另外,自理能力也一般,吃饭吃得七零八落,穿鞋穿衣如厕都不能独立完成,午睡还需要尿不湿。但想到哥哥那会儿也是什么都不会,也这么过来了,现在照样是个阳光、能干的小学生。這样想着,就多少安慰了些。
李淑娇
南京,90后,一孩妈妈
宝宝:瑶瑶
3岁4个月
好多困扰我的“小怪兽”
即将入园的宝宝们,就像一批奥特曼,会迎来幼儿园中很多的“小怪兽”,而宝贝们就负责打怪升级,接下来说说我担心的那些“小怪兽”吧。爱哭鬼:开学那天,有的小朋友还是会哭的,我觉得我家瑶瑶也不例外,或许刚开始她看上去会很安静,但是就怕我们转身离去的那一刻会嚎啕大哭,叫着“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淘气包:在幼儿相处过程中,我比较担心她和别的小朋友打闹起来,推推攘攘互相争抢玩具,然后发脾气乱扔玩具。尿床精:虽然戒掉尿不湿很久了,但是在情绪过于兴奋或者睡前没上厕所的情况下,我担心她午睡期间会尿床。病大虫:幼儿园小朋友多,会互相传染,哪怕自己家宝宝没生病,也不能保证不被其他生病的宝宝传染,尤其是手足口、水痘这一类传染性极强的,想想还是很可怕的。挑食怪:我家宝宝有些挑食,蔬菜、根茎类的几乎不吃,爱吃肉鱼虾蛋,爱喝汤,最近让她吃点蔬菜,也是不肯,怕她在幼儿园里因为没有爱吃的菜而吃不饱或者不吃饭。
这就是我的一些担心和顾虑,相信也是很多妈妈的。但我们心里还是有期待,期待她在幼儿园能够长成一个小大人。
River
北京,Fashionbaby 编辑,双胞胎妈妈
宝宝:欢欢、乐乐,4岁
最担心姐俩儿不想去幼儿园
我的双胞胎女儿生日在9月,所以实际上是在家中又待了一年,在快4岁时才入园。我的心情其实比较复杂,一方面终于送她们进了幼儿园,可以和更多同龄小朋友接触,但另一面,她们似乎并不像我想的那样,因为年龄长了一岁就容易接受幼儿园。在幼儿园面试结束回家的路上,小姐俩儿很明确地和我说:“妈妈,才不要上幼儿园!”我只能一边和她们聊,一边思考如何让她们对幼儿园产生兴趣。
另外,幼儿园园长在了解她们是双胞胎后,建议她们入园就分班,以培养独立性。虽说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她们毕竟从一出生就在一起,现在换到一个新环境生生分开,似乎对她们的心理也是一个打击……还有很多生活上的问题,比如吃饭慢、不能完全独立穿脱衣服、午睡不按时……幼儿园老师说在入园前就让家长按入园后的标准来,但因为平时我上班,姥姥一人管她俩确实很多规矩没法落实。总之对入园这事我是既期待又担心。
宁夏
中国福利会信息与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教育研发部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妈妈们,放轻松,这很重要
很显然,“入园”已经成了每年9月宝宝、父母和祖辈们的最大挑战,家长们随着“入园日子”的临近而越发焦虑。家长焦虑加重,宝宝也变得更为排斥幼儿园、害怕离家,全家苦恼不已。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相关专家,对家长的“入园焦虑”给予解读和支招。
Fashionbaby:家长该如何克服自己的“入园焦虑”?
宁夏:每位家长的焦虑都源于对宝宝的关爱、希望宝宝能够开心入园、快乐离园,但一些片面舆论的影响和对陌生环境的不确定感,造成了焦虑。因此,焦虑可以理解,但家长必须了解一些科学客观的知识来帮助正确处理这些焦虑。
关于对宝宝能否适应新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担忧:家长们需要知道“适应性”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在这一能力发展之初,宝宝产生对新环境的紧张与害怕是正常的,但在一次又一次与新环境的接触中,宝宝也努力寻找着自己和新环境的相处方式。
关于对教师能否胜任的担忧:家长们需要了解“凡正规园所的幼师均持证上岗,且受教育行政部门的严格监管”,对老师的信任和配合,是帮宝宝适应新环境的重要基础。
关于宝宝能否與同伴和谐相处的担忧:
家长们须知晓“同伴关系是发展宝宝社会性的重要能力”,同伴间的相处问题并非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而是帮助宝宝探索、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沟通、解决问题的关键契机。
Fashionbaby:家长如果太焦虑,会对宝宝带来什么影响?
宁夏:宝宝聪颖敏感,善于捕捉家长的情绪,故家长焦虑会直接影响宝宝。入园之初,宝宝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但有部分家长也表现出害怕与宝宝分离的状态,这倒是违背常态的,且会限制宝宝对于新环境、新朋友、新事物的探索,抑制他正常的发展。
若家长出现这样的状况,必须及时调整自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宝宝是,你也是。独立的个体意味着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爱好、事情和空间,而非24小时只围绕另一个个体忙碌。渐渐地,宝宝和你都会成为独立、积极、平衡的个体。
Fashionbaby:在入园这件事上,感觉妈妈们更容易焦虑,好像爸爸们都比较淡定?
宁夏:这一点主要缘于在我国妈妈是育儿的主体,加之女性天然的细腻和母性特质,于是显得妈妈更易焦虑。反观国内的爸爸,大多忙于其他,加之男性的思维特点,故显得比较淡定。
Fashionbaby:若妈妈很焦虑,家庭其他成员可以做些什么?
宁夏:学界中,“多重依恋”是解决分离焦虑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要求引导宝宝建立对多人的依恋,在这过程中,宝宝会对每一位依恋对象形成不同的依恋程度,构建起自己的依恋关系网。
例如,宝宝最依赖妈妈,当妈妈走了,宝宝便去找爸爸,当爸爸离开了,宝宝会去找奶奶……依次类推。这也就是说,要有效切实降低妈妈对宝宝的入园焦虑,需要家庭其他成员逐步参与个别情境的照料。当宝宝建立起“多重依恋”后,幼儿园的新老师也会逐渐成为宝宝多重依恋中的一员。
Sep.2019
整个9月可以说是入园适应的关键期,如果家人能在各个方面做到位,那么宝宝将更快地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这里送大家一份“入园日历”,看看关于入园适应的“每日宜忌”。
1 星期日
宜 带宝宝熟悉幼儿园环境,开心地告诉他明天就是幼儿园宝宝了。和孩子一起准备入园要用的东西。
忌 晚睡。
2 星期一
宜 入园第一天,可以让宝宝带上安慰物,接纳宝宝的任何情绪和行为。拉着宝宝的手一起走进幼儿园,抱抱他,笑着告别。
忌 趴窗偷看,在宝宝面前表现得过于留恋。
3-4 星期二 星期三
宜 简单和老师聊下宝宝的情况,让宝贝感受到你对老师的信任和友好。
忌 过于焦虑,缠着老师问东问西。
5 星期四
宜 鼓励宝宝用哭以外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你可以说:“晚上放学妈妈就来接宝宝,你如果很想妈妈,用力抱抱妈妈,妈妈就知道了。”
忌 一味妥协,今天不去明天再去。
6 星期五
宜 入园一周,给宝宝一个小小的奖励,比如买一本绘本、去一次游乐园,告诉他:“能坚持一个星期上幼儿园,真的很棒!”
忌 吓唬宝宝,如“再不听话就不接你回家了”。
7 星期六
宜 如果孩子愿意,可以用情境对话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在幼儿园的经历。
忌 过多追问“哭了吗?在幼儿园吃饱了吗?老师抱你了吗?加重紧张情绪。
8 星期日
宜 读绘本,早睡,挑选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忌 制造“明天又要上学了”的焦虑。
9 星期一
宜 面对宝宝的某些行为倒退,给予充分的耐心和宽慰。
忌 哄骗宝宝,偷偷溜走。
10 星期二
宜 面对宝宝的某些行为倒退,给予充分的耐心和抱慰。
忌 不管不顾,扔下宝宝就走。
11-12 星期三 星期四
宜 早晚多陪伴宝宝,给宝贝足够的安全感。
忌 给宝宝暂时的焦虑行为贴上标签。
13 星期五
宜 充分相信老师,困难时跟老师多沟通寻找答案。
忌 过多追问“在幼儿园哭了吗?吃饱了吗?老师抱你了吗?”加重紧张情绪。
14 星期六
宜 不会上厕所、不会系扣子都可能成为宝宝感觉不好的原因。及时发现,帮他提高生活技能。
忌 在家刻意给宝宝补充营养。
15 星期日
宜 多表扬和鼓励宝宝,引导宝贝回忆幼儿园里有趣开心的事。
忌 为激励宝宝轻易许诺。
16 星期一
宜 又是新的一周,如果宝宝说:“妈妈,我不想去!”你可以重复说:“哦,宝宝不想去幼儿园。”宝宝会觉得妈妈理解他。但是关于入园,妈妈还是要温和地坚持。
忌 入园时宝宝哭了,我就多待一会。
17 星期二
宜 和宝宝讲讲与上幼儿园相关的绘本,比如《大卫上学去》、《三只小猪上幼儿园》、《汤姆上幼儿园》、《幼儿园一点都不可怕》等等。
忌 给定的承诺不兑现。
18 星期三
宜 关注宝宝身体状况,尽可能减少生病的概率。
忌 要求过高,不允许宝宝脆弱。
19 星期四
宜 在适当的时候表扬宝宝:“妈妈觉得你上了幼儿园后更棒了!”积极正面的话语能增加宝宝对幼儿园的好感度。
忌 威胁宝宝,如“再不听话妈妈就把你送幼儿园”。
20 星期五
宜 鼓励宝宝去交朋友,邀请同学周末到家里玩。
忌 对宝宝的同学太严肃冷淡。
21 星期六
宜 积极配合学校的作息时间。
忌 放纵宝宝不遵守规则。
22 星期日
宜 多听宝宝说,鼓励宝宝勇敢表达。
忌 周末作息不规律。
23 星期一
宜 和孩子一起说说幼儿园里好玩的玩具、有趣的游戏,漂亮的环境。
忌 给宝宝带零食去幼儿园。
24-25 星期二 星期三
宜 当宝宝说起幼儿园情况时,给予积极回应和正面引导。
忌 吓唬宝宝,使宝宝产生惧怕心理。
26 星期四
宜 告诉宝宝当他有一些必需的要求时,要主动找老师。
忌 负面评价老师。
27 星期五
宜 接送宝宝时多和老师、其它家长交流。
忌 不给宝宝选择朋友的权力。
28 星期六
宜 有意识地和宝宝交流幼儿园的体验,分享和老师同学发生的趣事。
忌 迁就放纵。
29 星期日
宜 鼓励宝宝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忌 饮食放纵,破坏作息。
30 星期一
宜 教宝宝一些向老师表达诉求的话。比如,老师,我鞋子脱不下来,我衣服穿不上去。
忌 没有时间观念,如迟到等。
幼儿园的新生入园遇到的最普遍问题当然就是哭闹了,这是令所有家长既心疼又无奈的问题。在影响入园适应的各种因素中,“气质”是相当关键的,不同气质类型的宝宝入园适应水平不同,建议父母根据宝宝的气质类型,给予恰如其分的支持和帮助。
指导专家:何洁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博士,长期从事婴幼儿气质、情绪和社会认知发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宝宝“气质类型”知多少?
什么叫气质?
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且稳定的个人特征。通常会反应在情绪性——有些婴儿不怎么哭闹,有些哭得特别厉害;反应性——有些哭起来声音很小,有些特别大声;节律性——有些饮食作息很有规律,有些比较紊乱;活动水平——有些安安静静,有些则动个不停。在所有这些行为特点上,每个婴儿都会表现出一些稳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叫做“气质”。
气质类型有哪些?
大家听得比较多的气质分类可能是“容易型”“困难型”“慢热型”“混合型”,该理论大约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在国内外更倾向于另一种理论体系,这种理论认为人类有两种动机系统,一种是趋进,一种是回避或抑制,相当于汽车的油门和刹车。根据这两种动机系统,可以把孩子分成:趋近型、抑制型和低反应型。
在这种理论中,测量和界定孩子是哪种气质类型,主要是看他在陌生场景状态下的第一反应。比如,在我们的研究中会安排宝宝和妈妈在实验室中,给宝宝看一系列玩具:玩具蛇、面具、黑箱子等,让宝宝去摸,看他敢不敢;还会在宝宝玩耍时,安排进来一个小丑叔叔,看宝宝敢不敢跟他互动。根据孩子的表现相应分为以下3种气质类型:
趋近型:这类孩子胆子很大,很活跃,在过程中表现很积极;
抑制型:这类孩子会躲在妈妈背后,不敢摸玩具,也不敢与小丑互动;
低反应型:这类孩子,如果让他触摸他也愿意,但是情绪并不会特别积极。
不同气质类型宝宝的入园之初
气质只是一种倾向,不管是趋进型还是抑制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不过,在幼儿刚入园的时候,可能有些问题会有所表现,需要父母重视。
趋近型
趋近型孩子本身好奇心重,所以入园这件事對他来说并不是挑战,父母也会比较轻松。但这类孩子规则意识相对薄弱,可能三分钟热度过去后对幼儿园就没那么感兴趣了。有时候会不愿意去,有时候会赖床晚去,如趋近型孩子的父母要做的是每天按老师要求的时间入园,形成规律,从小班就让孩子知道,一件事有一件事的规则。因为这类孩子再大一些,就相对容易出现调皮捣蛋、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所以培养规则意识很重要。另外,这类孩子的警惕性比较差,在一些幼儿园的防拐演练中,这类孩子很容易就跟着陌生人走了,这也需要父母反复进行安全教育。
抑制型
抑制型的孩子是入园哭闹最严重的一群,也不能很快地接纳幼儿园这个环境,活动中不太积极,融入比较慢。
这类孩子在入园这件事上需要有“提前量”,比如父母可以带他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入园前“亲子游园”类活动。送孩子入园时,放下就走,不要犹豫反复,但是记得跟孩子说“再见”,告诉他“你下午睡醒了,吃好点心,玩一会儿,我就会来接你了”,带一些喜欢的玩具陪伴孩子。除此之外,还要主动寻找孩子可能会喜欢的同班玩伴,周末约出去一起玩,有这样一个玩伴的话,再抑制型的小朋友最后都会放松下来。当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时,他就不会表现抑制了,只不过这个过程比较长,需要家长给予耐心和帮助。
当然,抑制型的孩子很谨慎、安全意识很强,在陌生场景下,绝对不会和陌生人走,这点是让家长比较放心的。
低反应型
低反应的孩子介于前述两者之间。他不像趋近型孩子那么快地适应,也不像抑制型孩子那么会哭闹,也就是通常说的比较乖的,很配合老师的指令,所以家长尽可以放心。
也有些家长会担心,低反应型是不是容易被老师忽视。在入园之初,最受关注的肯定是容易哭闹的抑制型孩子,到后期可能调皮的趋近型孩子会更引起注意。但不用担心,配合度高的低反应型孩子相当于模范生,老师肯定比较欣赏。
对所有孩子都适用的“准则”
无论对哪种气质类型的孩子,家长做好以下几点,将有助于你和孩子都有一个相对顺利的“入园适应期”。
·配合老师,老师家访和开家长会时叮嘱的注意事项要认真执行。
·参与幼儿园为幼儿入园而提前设置的亲子班,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
·将孩子的作息和幼儿园作息同步,吃饭、午睡的习惯也都要相应调整成和幼儿园一致。
·形成规律的接送,送入园的时候,做到放下、说再见、赶紧走、不要犹豫。不要不告别就溜走,也不要在园外偷看。
·接回家后,让孩子经常回忆幼儿园的好玩伴,增加他对幼儿园的喜欢。
·在国庆长假结束时,不要因为孩子哭闹不去幼儿园而妥协。国庆长假容易“回潮”。
宝宝也好,家长也好,很多担忧其实是源于“不会”“不能”“做不好”,这里选出入园之初若干自理方面的高频问题,如尿裤子、吃饭慢、不午睡……有的放矢,见招拆招。
指导专家:周歆媛
中国科学院启智儿童发展中心心理咨询师;心理测评中心执行主任;儿童发展中心督导咨询师、高级心理咨询师;儿童能力发展课程教研组长
不会自己吃饭
给宝宝赋权:“宝宝,入园后小朋友们都是自己用餐具的。这样你就能决定吃多少、吃什么,不用其他人帮你决定了。这可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哦。”调动宝宝自己吃饭的兴趣:平时可以用游戏提高宝宝使用筷子、勺子的能力。家长和宝宝可以一起用筷子夹海绵:准备大小不同的海绵、一个小盒,给宝宝示范使用筷子的方法,之后和宝宝一起用筷子将所有的小海绵送回家(盒子)。允许宝宝犯错:开始学习使用碗筷时宝宝也许会经常犯错,家长要给宝宝机会练习,同时鼓励宝宝:“学习用筷子是挺不容易的,虽然没有夹起来东西,但是已经比之前熟练了,妈妈小时候也是练习了好久才学会的。”
吃饭慢
对于宝宝吃饭慢的情况,家长很容易着急、命令,但实际效果甚微。想让这个情况有所调整,可以这样做。把吃饭的主动权交给宝宝:家长们提供饭菜,让宝宝自己来决定吃多少、吃什么,“你自己决定吃多少、吃什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沟通,达成一致。创造良好氛围:让宝宝在吃饭中感到愉悦,可以偶尔和宝宝有一些小竞争,“今天我们一起比赛,看谁吃得认真,吃得快,结束会有小惊喜哦”,如果宝宝在过程中很认真地吃饭,结束后可以准备他爱吃的食物作为奖励。饭前切忌吃零食:饭前1小时,严格控制宝宝的零食。
憋尿
针对憋尿的情况,切忌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重要的是找到憋尿的原因,给予支持和引导。如果宝宝是因为担心害怕而憋尿,首先要让宝宝感受到被理解:“妈妈知道对你来说,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说要上厕所真的挺不容易的,如果妈妈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会不敢告诉老师的”;当宝宝放下心理压力之后,和宝宝一起找找解决办法。
如果宝宝因为不会如厕技能而憋尿,家长需要教宝宝如厕的具体方法:买一个可以穿脱衣服的娃娃,和宝宝一起帮助娃娃上厕所,具体到脱穿裤子、擦屁股等;当宝宝熟练之后,鼓励他自己如厕,尽量给宝宝穿简单易脱的裤子,一开始可以给予帮忙,逐渐让宝宝独立完成。
不会脱裤子、穿裤子
首先给宝宝准备容易穿脱的衣物,尽量选择松紧带的裤子。可以让宝宝参与选择自己想要穿的衣物,增加宝宝的自主性。在开始练习脱穿裤子时,家长可以给一些辅助,但最后一步一定让宝宝自己完成,比如帮助宝宝一起穿上裤子,最后让宝宝把裤子全部提上,给宝宝肯定:“看,你现在已经在学习自己穿裤子了。”开始宝宝可能很难做到,要给宝宝鼓励“这真是不容易,但是我看到你一直在坚持,没有放弃。”
还可以利用玩具练习,给宝宝准备可以穿脱衣服的娃娃,让他练习帮助娃娃穿脱衣物,做到时给宝宝肯定:“你看,你已经会熟练地给娃娃穿脱衣物了,现在我们来练习给自己穿裤子吧。”在练习的时候不要催促,给他们时间锻炼,尽量鼓励他们自己完成,不打断、不帮忙。
尿裤子
针对宝宝尿裤子,在排除生理因素的情况下,主要考虑宝宝是因为上幼儿园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切忌过于苛责宝宝,给他一些适应的时间,多聊聊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在沟通过程中尽量不带评判,多用开放式的问话,比如“今天在幼儿园有什么有趣的,和我说说吧”“有什么开心的事情”“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多和宝宝玩一些亲子游戏,户外运动类活动是非常好的减压游戏。
除此之外,角色扮演也是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的。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家长引导加入幼儿园的内容,自己扮演尿裤子的宝宝,让宝宝当老师或家长,在互动中将宝宝的担心表达出来“哎呀,糟糕,我又尿裤子了”“我怎么总是尿裤子”,让宝宝作为老师或家长给扮演的“宝宝”反馈,游戏的目的是让宝宝感受到被理解,同时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尿裤子。
午睡调皮
面对宝宝午睡调皮,睡前尽量避免剧烈的运动,在睡觉的时候给宝宝明确的指令:“现在是睡觉时间,请把眼睛闭上,手放好,保持安静”。除此之外,家长可以教给宝宝一些帮助睡眠的小游戏。想动物:告诉宝宝闭上眼睛,双手放好,开始想自己认识的所有动物,比如小狗、小猫......想得越多越好。如果想不出来,就找一只小动物想想它长什么样子,比如眼睛是什么样的、毛是什么颜色等。这样默想,能够让宝宝安静下来,在想象的過程中容易进入睡眠。观呼吸:让宝宝闭上眼睛不说话,自己感受呼吸,如果宝宝没有直观感受,可以让宝宝把小手放在鼻孔处感受。鼓励宝宝进行深呼吸,帮助他平静下来顺利入睡。如果观呼吸对于宝宝来说过于抽象,可以让宝宝闭上眼睛感觉自己的身体,从头部开始一直到脚。
家长期待一位完美的老师,对自己的宝宝进行极好的照顾和教育;老师期待一位完美的家长,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极大的配合与支持。入园之初,如何和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呢?遇到问题该如何沟通?来看看,幼儿园资深老师的建议。
指导专家:姜黎黎
毕业于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有8年幼儿园教龄,现任职上海市闵行区浦江宝邸幼儿园,是园级骨干教师、大班教研组长
如何帮老师更了解宝宝?
对于新生入园,幼儿园都会要求老师开展家访工作。家长得到通知要家访后,可以和宝宝进行一个交流,交流什么呢?可以和宝宝一起聊一聊:过两天你新幼儿园的老师会到我们家看你,我们可以准备一些什么、可以怎么做等等。这样的沟通可以让宝宝有心理准备,当老师到来时,宝宝也就不那么胆怯了。
告知宝宝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
家访的过程中,老师会和家长、宝宝一起聊聊天,简单地了解一些宝宝的生活习惯等。家访过程中,有的家长特别希望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当着老师的面一味地夸宝宝,还要求宝宝各种才艺表演;还有的家庭会比较谦虚,一上来就告诉老师“我们家宝宝胆子比较小”,然后,把宝宝的不足事无巨细地剖析给老师。其实,这两类家长的做法都不是很推荐,首先,不建议家长在家访的时候让宝宝过多地才艺表演,老师家访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家访的目的更多的是了解宝宝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家长的教育理念等,让宝宝们安静地坐下来一起聊一聊更能体现良好的家教。其次,建议家长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一味地否定他,宝宝的自信需要我们的肯定与鼓励。
写一份详细的书面说明给老师
如果有什么需要特别说明的,又怕家访来不及交代,可以准备一份关于宝贝的情况说明,写清楚宝宝什么方面比较擅长、什么方面比较薄弱需要老师多关注一下等等,最后情况说明上面一定要记得写上宝贝的名字,这样的说明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一份word文档。
当发现园里有不适合宝宝的地方时
入园的第一个月,不仅仅是宝宝适应幼儿园,更是家长的适应期。在这期间,家长要做的是让宝宝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而不是一味想着改变幼儿园的环境来适应宝宝。
不用过于担心宝宝会不适应
很多家长担心幼儿入园后,能不能吃好。其实对于小班幼儿,老师也会比较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如果宝宝在学校真的吃得很少或挑食情况比较严重,老师会及时和家长沟通。再比如午睡环境,有的家长反映,家里窗帘是避光的,黑黑的环境宝宝才能睡着,可是避光的环境其实并不适合幼儿园。午睡环节中,教师会定时巡视宝宝的睡觉情况:被子盖好了吗,宝宝有什么不舒服吗,出汗较多及时帮忙擦一下,睡觉姿势安全吗……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去关注与发现。所以,避光的环境并不适用幼儿园集体午睡,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午睡环境,建议家长平时在家午睡也不必完全避光。
尽量在分床位前告知个人需求
还有家长会挑床位,个人建议,如果需要老师多关注小朋友午睡,可以在家访时及时说明,那么教师分床位时也会酌情考虑。但是床位已经分好后,再去挑三拣四,这样就不太合适了。幼儿园的床位也并没有孰优孰劣的区分,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是随机分的,作为家长要做的就是相信宝宝可以适应,而不是一味地想着改变环境去适应宝宝。
当觉得宝宝“被欺负”时
小孩间难免打打闹闹,有时候宝宝不小心挂了彩,老师其实最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可是有时候真的在所难免。
被掛彩时:
老师肯定会第一时间和家长进行沟通,这时候家长也要冷静,相信老师能够处理好宝宝们的小打小闹。回家后,检查宝宝的“伤势”,给宝宝一个拥抱,肯定宝宝的勇敢以及善良。越是这个时候家长们越需要冷静,千万不要去问宝宝“为什么你不告诉老师?”“为什么不躲开”……这些“为什么”在宝宝听起来更像责备。如果宝宝愿意聊这个话题,可以和宝宝一起聊一聊,如果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怎么做。家长们可以教会宝宝一些自我保护意识,在幼儿园遇到问题一定要大胆跟老师说。
让别人挂彩时:
如果小家伙真的不小心伤到别人了,也请家长和宝宝做好沟通工作,明确告诉宝宝这样做伤害到别人了,一起商量接下来可以怎么做,告诉宝宝做了不太好的事情道歉会让对方好受一些。然后,还可以和宝宝一起准备一份小礼物,送给受伤的小朋友,这一系列的过程一定要让宝宝一起参与。
关于“教师节送不送礼”这件事
一开学,马上就是教师节了,家长们肯定会纠结要不要送礼的问题,作为老师,我想说,应该送!但绝不是送购物卡、送红包......那送什么呢?和宝宝一起制作一张卡片足矣,告诉宝宝这是老师的节日,教宝宝说一句:“老师,节日快乐”,给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才是老师们最想收到的礼物,同时,这也是家长给宝宝的“感恩”教育。
很多老师,每个学期初,都会签下“廉洁从教承诺书”,不收取家长的贵重礼品、礼金便是其中的一条。宝宝来到我们身边就是一种缘分,每一个宝宝我们都是一样真心对待的,请家长也用平常心与老师一起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做宝宝成长的引路者、见证者。
关于班级微信群、QQ群的交流之道
现在很多沟通都是在班级群里进行,网上也有很多段子,我们也确实遇到过一些“问题”。首先,班级群是教师沟通共性问题或发布通知时使用的,现在很多时候,老师如果不加一句“收到请回复”,家长都不知道该不该说话。其实,当老师发布一些通知之类到群里时,家长看到后还是应该及时回复“收到”“好的”之类,一方面让老师了解到你已经看到了这条通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你对老师工作的尊重。
其次,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沟通或者没有理解,不建议在群里聊,最好还是私信老师。
最后,在班级群里不要随意添加其他家长,你或许觉得大家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家长,加一个或许还能约着一起玩什么的,但当你不确定对方也有这个想法前不要随便添加其他家长。
入园准备不应该仅仅是入园前的一两个月,它应该从0岁开始,贯穿在宝宝成长的每一天。当你准备得越长、越充分,你会发现,无论是你还是宝宝都对入园这件事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指导专家:邹丽娜
从事多年幼儿教育与心理发展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幼儿园教研中心主任,儿童发展中心教育总监
最从容的入园适应,应该是从宝宝出生开始,就为3年后做好点点滴滴的准备,如建立安全感、规律作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如厕、表达能力……按照宝宝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敏感期,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每一天,我们都在向幼儿园靠近。
气质与环境
关键时期0~2岁
气质是宝宝先天的倾向性,也就是宝宝可能从出生就开始展现出一些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特质。0~3岁恰恰是宝宝气质表现最为明显的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宝宝还没有真正地适应社会。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是认识并且顺应宝宝的气质,采取适应的方式教育宝宝,可以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妈妈这样做
1.适当改变,提高宝宝的适应力:我们观察宝宝,他每天的睡眠、饮食、大小便是不是很有规律,还是作息变化很大,这就是节律。对特别规律的宝宝,1岁以后在他能容忍的范围内可以适当给他一些变化,在变化中改变节律,学习适应。而规律性不强的宝宝,妈妈可以试着找到一些大规律,但是不要强迫宝宝定时定点睡觉或者大小便,可能会适得其反!
2.多带宝宝去体验不同的场合:对那些平时适应新环境就比较慢、困难的宝宝,家长可以多带他去体验不同的场合,而且这样的宝宝也可以尝试上一些入园适应的课程,但要根据宝宝能承受的压力范围,不要让宝宝太过焦虑。
安全感
关键时期0~2岁
早期的安全感来自于宝宝跟照顾他的家人的依恋关系,简单地说,如果宝宝能够跟妈妈和其他家人建立起亲密、信任的关系,这个关系会帮助他与别人也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新的环境里也能比较快建立信任。
妈妈这样做
1.快速回应宝宝的需求:在宝宝出生以后,快速回应宝宝的需求,
给宝宝及时的反馈,当他哭、叫的时候,能够理解他可能需要什么,并能够以温柔、充满爱意的表情、语气和肢体动作照顾宝宝的饮食起居,宝宝会感受到谁在保护和照顾自己,会对世界产生信任,建立最初的安全感。
2.妈妈保持情绪稳定:妈妈保持稳定的情绪会让宝宝感受到环境的稳定性,同时不要吝啬拥抱!1岁之前,只要宝宝需要,都要给他充分的拥抱,拥抱不怕多。
3.给予宝宝稳定的时间和空间秩序:尽量给宝宝有规律的作息和比较稳定的空间感,也就是宝宝有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让他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有预期,同时家里的住房、环境、甚至是照顾他的人不要频繁地更换,稳定的空间秩序也会让宝宝产生掌控感!
4.妈妈尽量不要與宝宝有太长时间的分离,或者次数很多的分离:宝宝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粗心”,他们从3~5个月开始就认识自己的“妈妈”,而且产生了区别于别人的依恋,也就是没人能真正意义上代替妈妈,与妈妈过多的分离本身就会给宝宝带来焦虑和不安全感。
5.入园前进行分离演练:比如,跟孩子约定好,“妈妈出去买菜,等下外婆陪你,半个小时后我就回来了。”时长上,分离时间依次递增。需要注意的是,分离的时候需要果断,不要一见孩子哭就心软,一定要按照约定时间回到孩子身边,并且看见孩子时要表现得很开心。
独立性
关键时期0~3岁
独立性不只是宝宝能够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这么简单,更多地表现在宝宝建立起了清晰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和他人的区别,知道自己的信息,能够独立思考和进行简单的判断。独立性好的宝宝即使少了家里人的关注和爱护,仍然可以在教室和群体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妈妈这样做
1.放手让宝宝去尝试:在宝宝的探索中保持这个原则:“在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宝宝去尝试,并且对他的尝试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你付出了耐心,收获的是一个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宝宝,而不是事事都要拉着妈妈的衣角,
寻求妈妈帮助的“乖宝宝”。
2.不要事事代替他做,更不要代替他思考:当你观察到宝宝可以自己去桌边拿纸巾了,你就让他自己去拿,你发现他可以自己拿勺子盛东西了,就让他自己吃饭,宝宝喜欢反复去做自己已经成功的事情,这让他有成就感。同时,该宝宝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尽量不要着急帮他说出来,如果别人问宝宝“你今天去哪儿玩了?”等着宝宝的反应,如果他没有马上回答,也不要着急说出答案,而是提醒他“我们去那个地方吃了好吃的,叫什么?”
3.平时多给宝宝选择的机会,让他自己拿主意:比如你可以问宝宝“你想在家还是去外面玩儿?”也可以让他自己选择用哪个颜色画画。尊重宝宝的判断和选择,是发自内心认同宝宝有“独特的想法”,不强迫他顺从大人的观念。这样,让宝宝从小就能知道自己可以做很多事。
习惯养成
关键时期1~3岁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卫生习惯、生活起居习惯以及作息时间等,习惯养成得好,宝宝在家和幼儿园几乎可以无缝衔接。因为幼儿园生活的特点就是有固定的时间表、生活起居有固定的节奏和规则,所以习惯养成对于宝宝适应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
妈妈这样做
1.从1岁开始,作息时间逐步向大宝宝靠近:比如养成规律的一日三餐、定时午睡、按时洗澡睡觉等,让宝宝建立起内部的生物钟,更可以提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便于以后适应幼儿园生活。
2.从1岁以后,妈妈就开始给宝宝立一些规矩:比如洗手、如厕、进餐等,让宝宝一点点形成好的卫生和个人习惯。同时有一些必须要遵守的规则,比如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叫、排队等候、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3.为宝宝做行为示范:家长是宝宝最初的榜样,宝宝最喜欢模仿,因此家长要做出行为示范,甚至是手把手地教宝宝怎样照顾自己和自我管理。
表达与交流
关键时期1~3岁
表达可以让宝宝说出自己的需求,同时也让自己被别人了解,同时合适的表达方式也是宝宝与人交流和相处的重要基础。另外,宝宝比较完整、准确地表达,或者是主动、积极地谈话,也会让其他小朋友和老师愿意进一步与他交流,有利于建立亲密的关系。
妈妈这样做
1.让宝宝学习多种表达方式:表达不只是语言,还有表情和动作。每个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速度都不同,因此,语言表达发展比较慢的宝宝,家长不要心急,可以多跟宝宝玩表情和身体语言的小游戏,让宝宝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也学着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比如“手舞足蹈”,大人大多能理解他的话。
2.告诉宝宝怎样才是有效的表达:1~3岁,特别是2~3岁的宝宝正处于反抗期,他们总是想得很快,说得却不明白,有时候也会用非常激烈的哭闹来对抗。这个时候我们不要被激怒,而是在他平静之后,告诉他怎么说才能让别人听明白,还可以跟宝宝“再现”刚才的场景,练习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表达。
3.用绘本帮助宝宝梳理经验,扩充词汇,发挥想象力,把话说得更完整、有趣:反复讲同一个故事,每次讲都有不同的重点,尽量让宝宝参与讨论,回忆前面的情节、猜测后面的故事。还可以把绘本的话用在生活中,比如一些连接词“然后”“因为”“所以”“但是”,宝宝的兴趣会被激发出来,词汇量也跟着快速增长,还学到了很多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