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淑云 刘银来 刘志
摘要:本文对黑龙江省垦区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模式——垦区、职校、农场三方协同,创业、兴业、强业“三位一体”培训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从课程体系、师资标准、培训流程及跟踪服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垦区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垦区 青年农场主 培育模式
课题: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KBl50427,课题名称:黑龙江农垦系统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zTCl215026)研究成果。
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的战略保障和应急基地,是率先整体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行者和样板区。然而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如何在农垦系统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现代青年农场主,服务于垦区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为打造国际大粮商,努力形成农业领域航母的战略规划提供智力保障是垦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经过两年的摸索和实践,在垦区青年农场主培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垦区、职校、农场“三方协同”,创业、兴业、强业“三位一体”的青年农场主培训模式。
一、“三方协同、三位一体”的培育模式内涵及特征
“三方协同、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是在垦区、职校、农场三方的协同参与下,完善训前、训中和训后三段全程管理,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收转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的培训内容,做到创业、兴业、强业三位一体。青年农场主培育是以培育对象未来创业兴业为载体,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兴业辐射带动能力,模式的主要特征可以用“54321”来概括。其中的“5”是指突出实施青年农场主教育培训的5个重要特点:发掘培育的主体对象;引入成人教育模式;拓展学员思维和学习领域;师生研讨,实现学员自我提升;设计项目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4”是指做好4个培训模块,即:农业创业模块、农业经营实训模块、新农村建设模块、农业实用技术模块。“3”是指做实3段管理,即: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2”是指落实持续支持和持续服务,即:做到政府政策支持,强化后续服务保障。“1”是指建立一个社会组织、培训学员、政府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
二、垦区青年农场主实施的主要举措
1.准确定位,明确垦区青年农场主培养目标
通过在对垦区、农场、职业农民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现代青年农场主的最佳人群定位。参训者年龄一般控制在45岁以下,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高中及以上学历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高职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培育目标是以满足学员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以创业、兴业、强业培训为主线,实现惠农政策对接、专业技术对接、农业专家对接、创业明星对接,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培训方式、规范培训管理、定期跟踪指导、强化师资建设,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创业、兴业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打造一支创业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青年农场主队伍,服务垦区“三大一航母”战略目标。
2.建立符合垦区青年农场主培训的课程体系
青年农场主的课程设置系统地构建了垦区青年农场主培训的三个模块:专业知识模块、职业素质养成模块、农业企业管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着重于现代农业发展理论、农业产业的“五新”技术、农业的品牌建设、农产品期货交易、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农耕文化传承和智慧农业的应用等知识;职业素质养成模块主要以团队执行力、公关与舆情危机应对、农民精神养成与责任担当、说服能力与沟通技巧的形成等为主要内容;农业企业管理模块分为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四部分内容。
3.确立了垦区青年农场主培训的师资标准
垦区青年农场主的师资强调四个标准:一是理论知识教师必须具备扎实专业和丰富的实践经历;二是职业素质养成教师必须充满正能量,有感召力、洞察力、引导力与煽动力;三是农业企业管理教师必须具有极强的操控能力,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系统综合地应用知识,能把整个经营、运营、管理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专业知识方面的教师必须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四是青年农场主的教师必须具备成人教学原理,熟练掌握参与式教学方法。按照以上标准,在省内进行师资选拔,通过单位推荐、个人报名、笔试、面试等考核环节后,对符合条件的教师推荐参加全国的青年农场主师资培训,最终通过考核认证确定为垦区青年农场主的师资,并入黑龙江农垦系统新型职业农民师资库。
4.垦区青年农场主培训方法
在内在潜力发掘的培训上采取参与型、体验式教学,让每个参训者在每个场景中都成为主体,发现自我,挖掘出内在的东西,与他人共享、共成长、共提升。
在行为能力的提升培训上,采取模拟型、游戏式实操,将每个知识点链条式地珠串起来,把每个参训者放在模拟的涉农经济组织的运营节点上,进行行为能力提升的训练,着重应用能力的提升与打磨,使参训者通过系统培训达到学以致用、学了能用、学完就用的目的。
5.垦区青年农场主培训流程
垦区青年农场主的培育期为1年。首先由农场根据标准推荐学员,培训机构进行选拔。学员选拔后由培训机构开展集中培训20天,通过考核合格的学员到发达地区和省份交流考察和学习5天,回来后安排学员在家庭所在地附近的农业企业顶岗锻炼1年,并由培训机构指派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指导。经过1年的培训,由政府部门组织对学员进行考核认证,合格的学员颁发垦区青年农场主证书,垦区对获得证书的青年农场主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经过具体培训程序和内容见下图。
6.完善培训后续工作内容
青年农场主“野外生存式”能力培养是成功、成才的关键,“圈养式、家养式”的培训结束后,重点要将青年农场主放到真实社会环境中进行锤炼、打磨,努力提升其“野外存活能力”。
(1)异地交流考察,加大游走式的学习力度。本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理念,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产业背景下,促进参训者自然地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能力需要。将学员带到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好的农业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组织青年农场主进行交流,开阔学员的思路与视野。
(2)按照涉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周期,让参训者参加实习、见习和顶岗锻炼,在实践中运用、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其工作能力。培训机构通过与当地知名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培养关系,在农业企业建立实践基地,为培训后的青年农场主提供锻炼岗位,培训机构与农业企业对培训学员共同管理、共同培养,有效提高了农业职业经理的实践能力。
(3)实施结对抱团型后续服务模式。前者与后者结对、强者与弱者结对、大者与小者结对,一对一进行组织化的后续服务;产品相同与产品异同的抱團,产业小的与产业大的抱团,产地集中的与产地分散的抱团,整合资源实现互助发展;进一步发挥“同门、同业、同船”的三同理念作用,把授课教师、参训学员、产业资源进行整合,让教师作串珠绳,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产业,但在同一条船上的人串起来,实行“串、帮、带”,“联、引、赢”的产教结合后续服务模式。
三、科学构建青年农场主的评价体系
良好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培训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把青年农场主的培训考核合格率、培训质量、培训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青年农场主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建立培训学员、推荐单位、行政部门、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及时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改进,确保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工作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