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进忠
冬至阳生,仓满囤流,农民尽享丰收喜悦;扶贫产业基地建设热火朝天,美丽乡村迎接八方游客;一座座漂亮的厂房拔地而起,一问问扶贫车间进驻村村寨寨……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每一个角落。
2018年以来,贵州省黎平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高质量脱贫总体要求,紧盯目标任务对标对表,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有效实现56个贫困村摘帽,6589户27375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09%,脱贫攻坚取得关键之年决定性胜利,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压实攻坚责任营造攻坚拔寨强大气场
哪里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践;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层层抓好落实,才能解决问题。
黎平县抓牢精准、支撑、满意三个关键环节,精准分析黎平县地域分布、资源状况、农民素质、贫困深度,精准调度脱贫进度,全县25个乡镇(街道)分三个梯队分步推进、稳步脱贫。
在脱贫攻坚战中,黎平县按照“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層主推、社会主扶、农民主体”的要求,健全扶贫攻坚战工作体系,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和“双指挥长制”,建立县、乡、村、组四级工作体系,成立13个专项指挥部、25个乡镇战区指挥部、403个村级前沿指挥部、2315个村(居)民小组指挥所,县四套班子下抓两级,乡镇战区由县级领导担任指挥长,实行战区指挥长负责制;249个贫困村和13个非贫困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1310名,真蹲实驻开展帮扶宣传;精准落实3.47万户14.1万贫困人口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全面构建大扶贫格局。
严格考核,倒逼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层层签订责任书,全县干部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按照脱贫攻坚攻势,清单式、项目化、标准化推进“春风行动”“夏秋攻势”;建立督导组对全县403个村和县直部门定点督导,确保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加强扶贫领域检查巡察,以严实的作风保障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完成。
聚焦目标举措确保脱贫攻坚精准高效
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既要有规划长远的产业,也要有谋略长远的帮扶干部,还要有作用长远的政策举措。
“精准脱贫,不落一人!”黎平县坚持“精准脱贫、如期脱贫、长效脱贫、满意脱贫、高效脱贫”贯穿高质量脱贫的始终,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
一年多来,黎平县早谋划、早部署,制定《黎平县进一步做好贫困人口精准再识别工作实施方案》,全县上下集中开展精准再识别大走访、专项治理回头看,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全县11.9万户49.7万农村人口走访调查工作,真正摸清谁贫困、为啥贫、怎么帮等问题,确保识真贫、扶真贫、脱真贫。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真正扣齐精准扶贫第一颗扣子。
精准识别,还要精准发力。黎平县在落实好“6+7”(指茶叶、油茶、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生态家禽六大产业;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贫困劳动人员培训、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和教育医疗扶贫等七大扶贫工程)脱贫攻坚行动、极度贫困乡(镇)村脱贫攻坚、七大领域攻坚等系列方案的基础上,聚焦关键环节和薄弱点,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和压实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前沿指挥部职责工作方案》《黎平县20182019年拟出列贫困村“十有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黎平县脱贫攻坚工作问责暂行办法(试行)》《黎平县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黎平县2018年脱贫攻坚夏秋攻势行动令》《黎平县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干部结对帮扶实施方案》《黎平县城乡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形成一套立足实际、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推动工作有章有法、有声有色、有力有效。
黎平县将问题整改、四场硬仗等作为重点工作来调度,制定方案,开展精准再识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大招商、农村产业革命、环境整治、贫困劳动力就业、贫困村“十有”(有增收产业、有稳定就业,有舒适住房、有安全用水、有便利交通、有优美环境,有文化教育、有医疗保障,有充分民主、有幸福认同)工程建设、脱贫攻坚存在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和教育医疗扶贫、农村饮水安全等专项领域攻坚行动。
黎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及时响应党中央和省委、州委发起的“尽锐出战、发起总攻、夺取全胜”三年总攻号令,作出了《中共黎平县委关于高质量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决定》,审议通过《黎平县脱贫攻坚三年规划(2018-2020年)》,确保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2019年1月9日,黎平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黎平县关于坚决夺取2019年脱贫攻坚整县“减贫摘帽”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的实施意见(草案)》,为夺取2019年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实现全县“减贫摘帽”、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基本遵循。
“扶贫目标是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打好攻坚战,要找准方向、抓住关键、谋划好项目和产业,只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才能奏效,同时,在体制机制上要有新突破。”黎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春雷指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必须要有超常规的方法和举措,只有用新机制保障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保障扶贫资源有效利用,保障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才能形成强大合力,提高扶贫成效。
聚焦产业就业释放致富增收内生动力
扶贫要从输血转向造血,产业扶贫是关键和核心。产业扶贫的成效如何,是评判扶贫工作的重要标尺之一,也是保持脱贫成果的重要保障。
黎平县抓精准,抓质量,抓保障,抓产业,抓总攻。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提振精神,尽锐出战,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黎平县以推进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为契机,通过大招商、招大商,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2018年,县级农业招商引资项目11个,引进农业产业龙头企业7家,乡镇招商引资项目117个,带动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76家,贫困村专业合作社覆盖率达100%。
黎平县以“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抓手,以貧困户脱贫为靶向,紧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紧扣六大主导产业,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接、基层党建),做优做强“两茶一药一蔬一生态畜禽”六大主导产业,注重长短结合,全县“两茶一药一蔬”生产面积达130万亩,黎平县荣登“2018中国茶叶百强县”第52位。同时,精心选派165名农业专家深入24个乡镇(街道)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一年来,黎平县打造有机大县,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1.93万亩,地理标志产品4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145家,认定面积51.2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24个。
全县34761户贫困户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农民“3个人人均1亩经济作物”目标基本实现,“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黎平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扩大就业为落脚点,全县民营市场主体达到234万户,民营企业雇用工人6.46万人,民营个体工商户登记从业人数2.34万人,民营经济在吸纳新增城镇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体现了“老百姓经济”的作用。
扶贫车间多点开花,涵盖农产品加工、手工制作、旅游开发、服饰加工、手工刺绣、眼镜来料加工、劳务输出等产业,85个村成立了扶贫车间,创造就业岗位5800多个,覆盖贫困户3391户1.27万人,有效推动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特色产业质效双升。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609万人次,同比增长36.7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42.1%;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数达4217人,文化产业增加值2.5亿元,占GDP比重3.03%,新增创意研发旅游产品20多款,侗品源织染香绣文化产业基地、彦婷手工等创业典型,带动贫困户418户800多人脱贫。
建成县级电商产业园1个、县级物流仓储中心1个,村级电商站点163个,引进农村淘宝菜鸟网络发展县村二段物流,开通5条通村物流线路,全年预计完成网络零售额6446.48万元,同比增速150.05%,为黎货出山打开了绿色通道。
目前,黎平县通过生态补偿实现117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地就业脱贫,扶持8068名贫困农民接受技能培训,帮助5935名贫困农民实现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5451人,全县新增城镇就业7015人。
聚焦民生保障凸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四场硬仗”“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四场硬仗:基础设施、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指扶贫考核达标,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子女上学有保障、看病有保障、住房有保障),抓基础,保民生,促保障,狠抓高质量发展、高质量脱贫,全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8年,黎平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3亿元,整合涉农资金5.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94个,覆盖贫困人口2.92万户9.15万人;健全脱贫攻坚项目库在库项目4932个;全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798元和8735元,分别增长9.6%和9.7%。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扎实推进“六个小康”(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建设。2018年,建成农村组组通公路285条692千米;完成157个自然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9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600户,改厨、改厕、改圈3164户,7000多户老旧住房专项整治全面铺开;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供电线路926千米、配备变压器479台,全面改善全县电力供应状况;新建及改造升级通讯基站138个,铺设光缆1910千米,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100%,城市宽带50兆、农村宽带12兆覆盖率达75%。全县小康寨建设如火如荼。
精准打赢“三保障”硬仗。黎平县投资2.2亿元,实施学前教育工程71个、“全面改薄”工程66个,教育精准扶贫资助6.1万人次,累计4795万元,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惠及7万多名学生。完成108个贫困村、9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和26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室和医务室建设,获得“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称号。贫困人口健康医疗保障和签约医生服务全覆盖,各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基本医疗、大病救助、计生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健康扶贫医疗救助政策覆盖率达到85.7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经转诊住院23248人次,补偿8200.61万元。实现21246贫困人口搬入新居、脱贫致富,为易地扶贫搬迁3813户16692人发放临时l生生活补助2504万元。
社会帮扶力度加大。18个定点帮扶单位派出一批优秀干部挂帮驻村,实施“顶梁柱”医疗商业救助险、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帮扶项目;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选派12名挂职干部支援黎平县,先后投入资金3000万元。2018年,全县97家企业和商协会结对帮扶贫困村105个,贫困人口1.4万人,投入扶贫项目资金1440万元,帮扶就业7.75万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10万元,成为全县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社会保障不断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2018年,累计发放养老保险金7280万元,为1.78万户4.96万人发放城乡低保金1.6亿元,同时,落实民政兜底贫困人口5563户13091人。投入4699.84万元,完成403个村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信号全覆盖工程建设;乡镇和村级农体工程覆盖率分别达到72%和76.4%。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集中火力打好护蓝、清水、洁土、治渣、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战役”,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成县城一污、二污提标改造,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7家,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5%;造林7万亩,选聘生态护林员1177名;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巡河1万多人次,清理整治河道900多千米;有效推行“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固体垃圾处理机制,启动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90个,大力掀起“厕所革命”。
成功创建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15个,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命名,让“侗都黎平·颐养胜地”蓝天长驻,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黎平县委书记周文锋在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发扬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凝心聚力、汇聚合力,聚焦脱贫目标任务,沉下心来扎实抓好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市场主体培育、改革开放创新等五项基础工作,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冲刺之年根本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