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职业探索的特点及其与自我同一性、心理韧性的关系

2019-09-24 03:03:14文,刘
职教通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职校韧性总分

王 文,刘 勇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苏州 215300)

有许多学者认为,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的关键性任务就是进行职业探索和做出职业决策。Super认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职业探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职业探索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职业探索是指个体针对某一特定职业进行探索,而广义上的职业探索分为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自我探索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取向、兴趣等进行探索,从而对自身有更清晰的了解,并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更明确的规划;环境探索则是指个体通过实际行动,如体验不同的行业、与专业人士交流等方式,收集各种与就业以及求职相关的信息,进而对当前就业环境有更明确的认识。本文从自我同一性与心理韧性这两个心理变量出发,探讨职校生职业探索的特点,深入研究职校生自我同一性、心理韧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着眼于提高职校生的自我同一性、心理韧性及职业探索的水平,既有利于丰富与完善职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又试图为职业学校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职业探索提供实证支持。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论文以职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问卷星回收了1 788份问卷,剔除填写不完整、明显回答不合理、填写IP地址相同以及连续答案相同(按连续10个题目以上)的问卷228份,有效问卷共计1 560份,回收有效率87.25%。具体调研情况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1.自我同一性问卷。本研究采用加藤厚编制、张日昇改编[1]的《自我同一性问卷》,由“现在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以及“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三个维度组成,根据维度得分的组合又分为六种同一性状态:(1)同一性形成地位(A地位);(2)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的中间地位(A-F中间地位);(3)权威接纳地位(F地位);(4)积极的延缓地位(M 地位);(5)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D-M地位);(6)同一性扩散地位(D地位)。该问卷共12个测试题目,采用Likert6点计分法,从“完全不是”到“完全是”分别计1~6分。该量表的信度(分半信度)为0.88~0.91。

表1 调研基本情况一览表

2.心理韧性问卷。采用于肖楠和张建新修订的《中国版心理韧性量表》(CD-RISC)[2],该量表包含“坚韧性”“坚强”以及“乐观”三个维度,共25个测试题目,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1~5分。分数越高说明心理韧性越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

3.职业探索问卷。采用Stumpf等人(1983)编制而成的《职业探索问卷(Career Exploration Scale,简称CES)》[3],该问卷包含“环境探索”和“自我探索”两个维度,共12个题目,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从“几乎没有”到“经常”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示职业探索水平越高。当各项的平均分在2.0~3.0区间时,表示被试的职业探索处于中等水平;而当均分大于3.0时,则表明有较多的职业探索;相反,若均分在1.0~2.0之间时,则表示被试较少进行职业探索。环境探索和自我探索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分别是0.81和0.74。

(三)数据处理

本文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二、研究结果

(一)职校生职业探索现状

1.职校生职业探索总体特点。由表2可知,总体来看,职校生的职业探索活动水平中等偏上。其中,环境探索处于中等水平(M=2.73),自我探索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2 职校生职业探索的描述性结果

2.职校生职业探索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1)职校生职业探索在性别上的差异。由表3可知,男生和女生在环境探索因子得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在职业探索总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但在自我探索因子上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可见,男生的环境探索因子得分和职业探索总分都显著高于女生。

表3 职校生职业探索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结果(M±SD)

(2)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年级上的差异。由表4可知,不同年级职校生在环境探索因子得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职业探索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但在自我探索因子上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通过事后多重检验发现,在环境探索因子上,五年级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职校生;三年级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二年级职校生;其他组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职业探索总分上,五年级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二年级职校生;三年级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职校生;其他组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 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3)职校生职业探索在专业上的差异。由表5可知,不同专业的职校生在环境探索、自我探索因子得分和职业探索总分上均未到达显著性水平(P>0.05)。

(4)职校生职业探索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由表6可知,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职校生在环境探索、自我探索因子得分和职业探索总分上均未到达显著性水平(P>0.05)。

(5)职校生职业探索在母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由表7可知,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职校生在环境探索因子得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在职业探索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自我探索因子得分上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通过事后多重检验发现,在环境探索因子上,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大专/高职、高中/中专/职校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的;其他组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职业探索总分上,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职校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的;其他组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5 职校生职业探索在专业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表6 职校生职业探索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表7 职校生职业探索在母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6)职校生职业探索在父亲职业上的差异。由表8可知,父亲职业不同的职校生在环境探索和自我探索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职业探索总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通过事后多重检验发现,在环境探索因子上,父亲职业为农民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企业员工、自由职业、其他的;父亲职业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私营业主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企业员工;其他组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自我探索因子上,父亲职业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农民、私营业主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企业员工、其他的;其他组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职业探索总分上,父亲职业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农民、私营业主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企业员工、其他的;其他组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7)职校生职业探索在母亲职业上的差异。由表9可知,母亲职业不同的职校生在环境探索、自我探索因子得分和职业探索总分上均未到达显著性水平(P>0.05)。

(8)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由表10可知,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职校生在环境探索、自我探索因子得分和职业探索总分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通过事后多重检验发现,在环境探索因子上,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较差、一般、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差、较好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的;其他组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自我探索因子上,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较差、一般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的;其他组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职业探索总分上,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较差、一般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差、较好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的;其他组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8 职校生职业探索在父亲职业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表9 职校生职业探索在母亲职业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表10 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9)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居住地上的差异。由表11可知,居住地不同的职校生在环境探索、自我探索因子得分和职业探索总分上均未到达显著性水平(P>0.05)。

表11 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居住地上的差异分析

(10)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兄弟姐妹数量上的差异。由表12可知,兄弟姐妹数量不同的职校生在环境探索、自我探索因子得分和职业探索总分上均未到达显著性水平(P>0.05)。

表12 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兄弟姐妹数量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11)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家庭结构上的差异。由表13可知,家庭结构不同的职校生在环境探索因子得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自我探索因子和职业探索总分上未到达显著性水平(P>0.05)。通过事后多重检验发现,在环境探索因子上,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职校生得分显著高于父母共同生活、只和父亲或母亲生活的;其他组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3 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家庭结构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12)职校生职业探索在是否有工作经历上的差异。由表14可知,是否有工作经历这一变量在环境探索因子和职业探索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但在自我探索因子上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三)职校生自我同一性、心理韧性与职业探索的相关分析

由表15可知,自我同一性总分及现在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因子、心理韧总分及坚韧性、坚强、乐观因子都与职业探索总分及环境探索、自我探索因子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

(四)职校生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的回归分析

通以职业探索为因变量,以现在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6。

表14 职校生职业探索在是否有工作经历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表15 职校生自我同一性、心理韧性与职业探索的相关分析结果

表16 职校生自我同一性各因子对职业探索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由表16可知,当投入一个自变量“现在的自我投入”时,其对于职业探索的变异的解释程度为8%,多元线性模型检验值F为133.468,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回归系数β为0.28,为正值,且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现在的自我投入”因子能正向预测职业探索。如果再投入一个自变量“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整体解释率增加了1%,模型的检验值F为78.39,并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因子对职业探索有显著影响。再投入一个自变量“过去的危机”,整体解释率增加了1%,模型的检验值F为57.12,并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过去的危机”因子能正向预测职业探索。此时,三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解释率为10%。因此最后的回归方程为:

职业探索=1.53+0.17×现在的自我投入+0.12×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0.10×过去的危机

(五)职校生心理韧性与职业探索的回归分析

由表17可知,当投入一个自变量“坚韧性”时,其对于职业探索的变异的解释程度为14%,多元线性模型检验值F为251.01,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回归系数β为0.37,为正值,且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坚韧性”因子能正向预测职业探索。如果再投入一个自变量“坚强”,整体解释率增加了1%,模型的检验值F为134.43,并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坚强”因子能正向预测职业探索。在投入一个自变量“乐观”,整体解释率几乎未增加,但模型的检验值F为92.47,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乐观”对职业探索有显著影响。此时,三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解释率为15%,因此最后的回归方程为:

职业探索=1.25+0.24×坚韧性+0.11×坚强+0.08×乐观

表17 职校生自我同一性各因子对职业探索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一)职校生职业探索的总体情况分析

通过职校生职业探索的研究发现,职校生总体的职业探索得分M=2.92,SD=0.69,处于中等的水平。这一结果与周婉婷(2016)对高职生和大学生职业探索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4],职校生的职业探索活动更多。究其原因,相对于大学培养学术型人才来说,职业学校更倾向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职校生有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来检验自身的能力,因此,职校生的职业探索活动广泛多于普通类大学生。

职校生环境探索的得分M=2.73,SD=0.77,低于自我探索的得分M=3.11,SD=0.77。这一结果与朱志杰(2014)[5]的研究一致。其原因可能是,职校生还处于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阶段,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因此,缺少一定的机会和时间来进行外部环境探索,如体验不同的职业活动,与专业人士交谈等。不过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职业规划意识,师徒通过自我探索的方式,来反思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明确自己的理想与发展目标。因此,职校生的环境探索与自我探索就出现了不对等的情况。

(二)职校生职业探索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男性职校生的职业探索活动显著高于职校女生,在二级维度上,职校男生环境探索的得分极其显著的高于职校女生的得分。这一结果与刘天阳(2011)[6]、王珍(2011)[7]的研究一致,性别变量在职业探索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职业探索优于女生。这可能是因为,在我国,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对男性的要求相对更高,男性承担的责任更大。因此,在校期间,他们需要学习担当责任,对自己和外部环境进行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今后承担家庭责任提前做好准备。而社会对于女生的要求则没有那么高,大多数人认为,女生只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美满的婚姻就好。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对于如何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女生没有男生那么迫切,势必较少进行职业探索活动。

2.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职校生在环境探索因子和职业探索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五年级的职校生环境探索和职业探索得分最高,一、二年级的得分最低。

总体来看,随着年级的上升,个体的环境探索和自我探索活动都会相应的增多。这一结果与刘皖沙(2017)[8]的研究一致,职业探索活动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五年级的职校生面临毕业,就业问题迫在眉睫。他们倾向于尽可能进行职业探索,为将来的择业和就业做好准备。而一年级的职校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主要的任务是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二年级的学生学业繁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学习上,另外,低年级职校生暂时还没有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因此,其职业探索活动相应较少。

3.职校生职业探索在专业上的差异分析。研究发现,职校生的职业探索在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与许存(2008)[9]的研究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当今就业形势严峻,大部分人都不会只拘泥于自己的所学专业来进行职业探索,为了增加自身的就业机会,任何专业的学生都试图努力获取各种各样的职业信息,试图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开展职业探索活动。因此,在专业上就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了。

4.职校生职业探索在父母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分析。研究发现,职业探索在父亲职业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从整体来看,父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职校生得分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在中国,大多数父亲都是一个默默付出却很少表达的家庭角色,与孩子的交流相对较少,因此对孩子的职业探索的影响较小。研究发现,母亲文化程度在环境探索这一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从整体来看,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职校生的得分最高。这可能是因为,中国文化背景下,母亲更善于与孩子沟通,如果母亲文化程度高,在孩子进行环境探索时,就能起到科学指导的作用,促使孩子高效开展职业探索活动。

5.职校生职业探索在父母职业上的差异分析。研究发现,父亲职业在职业探索总分、环境探索、自我探索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职业为农民的职校生得分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农民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比较辛苦,无形中激励自己的孩子要发奋努力,寻找其他的出路,因此父亲职业是农民的职校生,相对于其他职校生来说,进行职业探索的活动可能更多一些。研究发现,职业探索在母亲职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无论是什么职业,母亲在事业和家庭上,往往更倾向于家庭,只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不会过多的关注其他的就业信息,对于孩子的职业探索能指导的较少,因此职校生的职业探索在母亲的职业上无显著差异。

6.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职校生在环境探索、自我探索因子和职业探索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的职校生得分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也会更高,促使其进行更多的职业探索活动,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决策做好准备。

7.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居住地上的差异分析。研究发现,职业探索在居住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与朱志杰(2014)[5]的研究不一致,而与王珍(2011)[7]的研究一致。本研究更倾向于不同居住地的职校生职业探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当今社会,互联网极其发达,很多时候,足不出户也可以了解到很多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的职业信息,在线面试也逐渐兴起,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条件进行职业探索。另外,职校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因此居住地的影响其实不大。

8.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兄弟姐妹数量上的差异分析。研究发现,职业探索在兄弟姐妹数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与朱志杰(2014)[5]、王珍(2011)[7]的研究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无论是自我探索还是环境探索都是个体独自进行的活动,所以与兄弟姐妹的数量对职校生的职业探索并没有什么显著性的影响。从整体来看,兄弟姐妹数量在三个及以上的职校生在环境探索、自我探索因子和职业探索总分上得分最高。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有多个兄弟姐妹的职校生可以互相交换职业探索信息,所以职业探索活动水平更高一些。

9.职校生职业探索在家庭结构上的差异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家庭结构的职校生在环境探索的得分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职校生得分最高,而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职校生均分最低。这可能是因为,职校生在进行职业探索的过程中,父母会对其进行一定的干涉和指导,这些指导不一定都是适合的,而且父母的干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其反其道而行之,干脆减少职业探索活动,因此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职校生得分较低。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职校生,随着长辈年纪的增大,作为年轻人,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必须做好自己的发展规划,主动进行职业探索活动,因此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的职校生得分较高。

10.职校生职业探索在是否有工作经历上的差异分析。研究发现,有工作经历的职校生的环境探索和职业探索均分极其显著的高于没有工作经历的职校生。总体来看,有工作经历的职校生的职业探索活动优于没有工作经历的职校生。其原因可能是,在兼职工作过程中,职校生实际上已经进行了环境探索,比如,有机会主动向行业内有经验的前辈学习,通过工作实践来检验和提升自身的技能,对自己是否适合或喜欢某一行业做出具体而明确的判断,相对于没有工作经历的职校生来说,他们职业探索水平更高,符合常理。

(三)职校生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分析

研究发现,自我同一性及其各个维度与职业探索及其各个维度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自我同一性对职业探索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这一结果与孟雅(2017)的研究一致。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越好,个体的职业探索活动越多。自我同一性发展良好的职校生,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较好的规划,因此,更愿意主动进行更多的职业探索活动。而自我同一性发展较差的职校生,由于没有清晰生涯目标和职业规划,他们就没有努力的方向,因此,职业探索活动相应较少。

(四)职校生心理韧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分析

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及其各个维度与职业探索各个维度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心理韧性能够正向的预测职业探索。同时,通过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坚韧性、坚强、乐观因子均能正向的预测职业探索。也就是说,职校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越高,面对挫折越坚强,面对困难越乐观,则其职业探索活动就会越好。高军等(2018)[10]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和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发现,心理韧性与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呈显著正相关。这也说明,职校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越高,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能力更强,就越有利于他们顺利开展职业探索活动。

(五)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职校生职业探索处于中等水平。(2)性别、年级、是否有工作经历对职业探索总分及环境探索因子得分有显著影响;父亲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对职业探索总分及环境探索、自我探索两个因子得分有显著影响。(3)职校生的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自我同一性能够正向预测职业探索。(4)职校生的心理韧性与职业探索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心理韧性能够正向预测职业探索。

猜你喜欢
职校韧性总分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46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中国外汇(2019年22期)2019-05-21 03:15:08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中华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20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中等数学(2018年8期)2018-12-01 00:48:55
我的职校我的梦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特别文摘(2016年15期)2016-08-15 22:04:26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4:40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