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美姣 邓寅业 朱曦怡 覃艳艳
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广西 南宁
早产儿孕周不足,存在体重低和合并症多的情况,加上住院时间长,往往需建立静脉通道,以长时间给予药物、营养液和血液等输注,纠正低体重、营养状况差等情况,提高救治成功率。目前常用的早产儿静脉通道建立方式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方法、脐静脉插管术,前者无法长时间留置,需反复穿刺,而后者则克服了相关难题,可获得较好的效果[1]。本研究分析了脐静脉插管术应用于早产儿救治的效果,报告如下。
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脐静脉组男26 例,女14 例;胎龄31~34 周,平均(32.21±0.62)周;其中新生儿窒息7例,感染8例,吸入综合征6例,呼吸暂停8 例,呼吸窘迫7 例,贫血10 例。外周静脉组男25例,女15例;胎龄31~33周,平均(32.21±0.45)周;其中,新生儿窒息7 例,感染8 例,吸入综合征6 例,呼吸暂停8 例,呼吸窘迫6 例,贫血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儿穿刺情况比较[n(%)]
方法:①外周静脉组采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治疗: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长度、容量和内径的硅胶管置管,以肘正中静脉为穿刺静脉,将早产儿放置在预热辐射保暖台上,对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后,用20G 蝶形穿刺针插入外周静脉,见回血后妥善固定上肢。②脐静脉组给予脐静脉插管术治疗:将早产儿放置在预热辐射保暖台上,快速将全身分泌物和羊水擦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脐带断开,预留2~3 cm进行插管,将脐带和周围皮肤消毒,明确脐静脉所在处后用弯钳进行脐带残端固定,促使脐静脉完全暴露,经止血钳将脐静脉提起,缓慢将导管插进脐轮腹壁2 cm左右;插管长度为脐带断端长度+脐带根部至肩峰距离;回血后给予肝素帽套上,在脐带残端缝合1~2 针,导管用丝线缠绕打结和固定,在脐轮双侧用透明敷料贴敷,并覆盖纱布;X 线下明确导管位置正确,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封管,根据早产儿情况对留置时间进行调整[2-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平均穿刺静脉次数,总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儿血气分析指标,血糖指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8.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穿刺情况比较:脐静脉组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外周静脉组,脐静脉组穿刺操作时间、平均穿刺静脉次数、总住院时间少于外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血糖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血气分析指标、血糖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静脉组干预后血气分析指标、血糖指标均优于外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脐静脉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外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传统早产儿救治中,一般通过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建立静脉通道,置管成功率比较高,但受早产儿血管壁薄、静脉浅表等因素影响,往往需多次穿刺,且无法长时间留置,增加患儿痛苦,且容易出现药液外渗等并发症,不利于生命体征改善。因此,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置管方法非常关键[4-5]。近年来,脐静脉插管术应用于早产儿救治中取得了良好的预后,操作简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且脐静脉容易辨认,可为早产儿早期输注营养液、血液和治疗药物提供方便途径,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另外,脐静脉插管还可长期留置,可减少反复穿刺静脉带来的痛苦,提供快捷安全静脉通道,并可减少药液外渗[6]。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血糖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血糖指标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 n 时期 HR(次/min) PCO2(mmHg) PO2(mmHg) 血糖(mmol/L)脐静脉组 40 干预前 163.14±9.25 55.12±8.24 61.21±3.72 4.21±0.95干预后 121.23±2.32#⋆ 35.25±1.59#⋆ 76.05±5.26#⋆ 6.21±1.41#⋆外周静脉组 40 干预前 163.10±9.21 55.15±8.91 61.24±3.16 4.21±1.03干预后 134.15±4.69# 42.25±3.94# 70.25±4.12# 5.55±1.75#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
本次研究中,脐静脉组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外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静脉组穿刺操作时间、平均穿刺静脉次数、总住院时间少于外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血气分析指标、血糖指标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静脉组干预后血气分析指标、血糖指标水平均优于外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静脉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外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脐静脉插管术应用于早产儿救治操作便捷有效,对患儿生命体征刺激较小,并发症少,因而具有显著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