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中国古人类的踪迹
——石器时代遗址采样记

2019-09-24 08:32
化石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人类洞穴骨骼

解 浩

三年前,我正式入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始了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这三年时间,除了上课学习,我还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老师一起参与了科研项目,其中包括《我国北方典型中更新世旧石器遗址的年代学及环境研究》等。

这三年里,我去了我国十一个省级行政区差不多20个的遗址进行采样。我去西藏见过了色林错的美丽,去宁夏体验了贺兰山的雄伟,曾深入广西石灰岩洞穴寻找古人类的遗迹,也曾在吉林初冬的稻田里踏霜找寻几万年前的石器。无论是夏季的炎炎烈日,还是高原上的稀薄空气,不管是洞穴的幽深难测,抑或数十米厚的地层沉积,都不能冷却我们科学研究的心、阻挡我们追求真理的脚步。去的这些地方很多都是人烟稀少,生活也存在诸多不便,但科研人员依然坚守工作岗位,我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佩!

进行样品采集的遗址地理位置图

部分遗址局部图

地面上散落和地层中埋藏的石制品

云南大河遗址地层中出土的烧骨

去过了这么多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我对遗址的埋藏类型、埋藏环境有了系统的认识。以埋藏类型划分,石器时代遗址大致可分为洞穴遗址和旷野遗址。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南方多是洞穴遗址,北方多是旷野遗址。

洞穴遗址大部分位于喀斯特地形的石灰岩洞穴中,因为石灰岩易溶于水,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石灰岩的山被水逐渐溶解,最初的小裂隙最后形成了洞穴。洞穴为古人类提供了良好的庇护所,可以遮风挡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野兽的攻击。

旷野遗址在很早以前古人类活动的时间段内大都是在河流或者湖泊附近,因为这里离水源比较近,古人类取水比较方便,而且可以生长很多植物,便于采集;动物也会来进食或喝水,也便于狩猎。宁夏水洞沟遗址就位于一个古湖泊的附近,而现在湖泊已经消失,但从遗址中还可以识别出湖相沉积地层。而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建筑房屋。在齐齐哈尔的洪河遗址,几百平方米的遗址中发掘出了很多的房址和火塘,最大的房屋面积超过了100m2。古人们还在居住区的周围挖了一条很深的壕沟,以防止野兽的袭扰。

我们对一些旷野遗址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在黑龙江海林市的杨林西山遗址和西藏的尼阿底遗址的地表上,我都找到了散落的石器。这两个旷野遗址被埋藏后都经历了流水和其他因素的改造,很多石制品被搬运到遗址的周边,甚至分布在一大片区域内。采集的石制品当然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无法确定埋藏的层位,也无法了解具体是什么年代的。而在遗址地层中发掘的石制品,则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在隆安娅怀洞遗址和富源大河遗址的地层中发现了石制品。根据石制品的埋藏位置我们可以确定其相对年代,根据石制品的类型、材质、制作方式可以推断它的功能,进而来研究古人类的环境适应和文化交流等一些列的科学问题。

如果埋藏条件比较好的话,古人类生活遗留下来的动物骨骼可以提供给科学家们很多的信息。古人类狩猎采集,用火来加工食物,用石器来切割食物。长时间的生活会留下灰烬和动物骨骼。我们在云南富源县大河遗址的一个小探方中发掘出大量的动物骨骼,这些动物骨骼多是碎片,厚度较大,而且很酥脆,表面呈黑褐色,我们推测是古人们用火对动物的腿骨进行烧烤,然后砸开骨头取食骨髓。古人烧烤骨头其一是为了加热骨髓,其二是烧烤之后的骨头更容易砸断。有个成语叫做“食髓知味”,意思是骨髓的味道很好,吃下去很美味,之后还想再次尝试。看来4多万年前大河遗址的古人类已经知道如何享用这一珍馐了。

考古学家们在金牛山遗址发掘出了金牛山人的头盖骨化石和其他动物的化石,包括剑齿虎、肿骨鹿、鬣狗、披毛犀等典型的第四纪动物,还有很多啮齿动物的骨骼化石。我们去金牛山遗址采样时发现第7层几乎都是动物的骨骼,大部分是啮齿动物的。动物死亡后尸体被分解掉,仅留下骨骼,流水把这些骨骼搬运到洞穴中,层层堆积,形成了厚层的动物化石层。通过对这些骨骼进行鉴别分类,可以还原该地区中更新世晚期动物群的组成,对于研究该地区古人类的食谱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我们还在一些遗址中发现了其他遗迹。我们在大河遗址发现了“石铺地面”,其功能与我们现在使用的地板类似。洞穴中钟乳石发育,水顺着裂隙流下来导致整个地面也比较潮湿,所以聪明的古人类就选择用石头垫在地面上,这样就不会直接接触潮湿的地面,在“人造地板”上生活更加舒适。而在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这里的人们可能居住在半地穴式的建筑里,因为我们在这里发现了疑似柱洞的遗迹。柱洞,就是建造房屋时将木柱埋入地基中的洞,埋得越深柱子就越牢固。这些遗迹呈东西方向分布,基本上在一条线上,很有可能是鸽子山遗址的古人类建造房屋竖立柱子留下来的。不过这些究竟是柱洞还是其他的遗迹上还没有一个定论,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人类进化到直立人阶段学会了用火,火的使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进化历程。我们在大河遗址发现了疑似用火的证据,在探方底部的石头上我们找到了黑色的黏土,里面可能包含了碳粒,还有疑似红烧土的沉积物。我们取样进行化验分析,期待更多的结果。鸽子山遗址距今约1.25-0.5万年,在遗址中我们发现了火塘。这个火塘中有很多有规律分布的石块,呈“U”形,这样可以使火堆燃烧时更加集中,提高了火塘的效率。

金牛山遗址啮齿动物下颌骨

遗址中的遗迹

采集光释光测年样品

通过研究遗址中的石器、动物骨骼以及其他遗迹,科研工作者们可以得出古人类的石器制作方式、食谱特征、生活方式等结论。但古人类生存的具体年代、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方面则需要更多的数据资料。

我们对石器时代遗址采集的样品主要包括光释光样品、孢粉样品和散样。其中光释光样品用作测定绝对年代,孢粉样品用来提取孢粉并进行分析古环境变化,散样用来做粒度等试验。这些样品都来自于沉积地层,有的可以直接在地层剖面上采取,有的样品则需要借助梯子,还有的要挖掘很深的探方,下去采样。对遗址采完样品后,接下来要把样品运到实验室进行一系列的前处理,然后再做实验。有时候一个实验周期即从采样到出来测试结果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很复杂的。得出实验数据,我们再根据数据绘制图像,然后搜集文献,和别的遗址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最后才能得出结论。从发掘遗址到最后写出发掘报告,有时候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与室内的科学研究相比,采样反而是最简单的步骤了。但这一步又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采集的样品层位或者其他信息出现了错误,那么最后的结果也就无法反映遗址的实际情况,自然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我去过的这些遗址,既有2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金牛山遗址,也有大约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洪河遗址,那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古人类究竟是如何进化的呢?中国人的祖先究竟是走出非洲的智人在六万年前迁徙而来还是古老中国本土的智人进化而来呢?中国发掘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超过1000个,其中106个遗址发现了古人类化石,但对同一个数据不同的人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对立的认识,现在我们仍然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下去,最终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古生物学家徐星老师说:“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好奇心。”一百余年来经过中国古生物学家、古人类学家们的苦苦追求和探索,很多的结论都写进了我们的教科书里,但我们的认识不会仅止于此,因为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的探索和发现!

猜你喜欢
古人类洞穴骨骼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洞穴传奇
枕上千秋
动物知识猜猜猜
世界各地最早的古人类都是谁
鬼斧神工!世界各地迷人洞穴大盘点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
骨骼是如何生长的
神奇的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