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曹操老当益壮时仍锐意进取的蓬勃雄心。太原工业学院的刘建平也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只身驻村担任了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继续奋斗,靠着一颗炽烈红心燃起了村民们致富的希望。
当谈起为什么都退休了,还主动请缨去任职,刘建平笑着对《科学导报》记者说:“为了圆一个梦。我从小心中就有两个梦,一是去当兵,但因为当时家庭原因,错失了机会;二是去农村工作,我很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自己也有一些养殖种植的经验,恰好听说有这么一个机会,想着可以圆一下儿时的梦想,走进农村,切身去体会。”
2016年10月,在经组织同意后,刘建平担任了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杨家湾镇石圪垯村的第一书记。
借经验脱贫
在刘建平的印象中,农村是山清水秀,美好的田园家园让生活尽显趣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然而现实中保德县杨家湾镇石圪垯村的情形,却让刘建平大失所望——路窄,坡陡,一片荒凉。“既然我来到了石圪垯村任职,也无路可退,必须勇挑重担,带领乡亲们早日摆脱这荒凉的局面。”刘建平一边回忆一边给记者讲述着。
于是,石圪垯村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了刘建平的身影。通过调研、走访、摸底以及检查、考核等方式,刘建平了解到保德县杨家湾镇石圪垯村位于杨家湾镇西北部12公里,距县城大约17公里。耕地面积500余亩,林地260余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82.2亩。全村共有72户204人,贫困户17户46人,低保户9户共16人,五保户2户2人。村内有红源果枣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和兴旺庄良种场,是典型的纯农业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及外出务工。
基于这些情况,有着多年养殖种植经验的刘建平先是带领农户考察市场,找寻养殖项目,接着又帮助村民引入先进设备,为成立合作社寻求支撑。贫困户李建平家就是在他的帮助下修建好了圈舍,准备发展奶羊养殖。此外,他还常去蔬菜大棚帮农户种植蔬菜瓜果,向其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并自己带头承包了两个大棚试验田,增加农户致富的信心。
石圪垯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刘建平最为揪心的一件事。作为老师的刘建平积极与派驻单位、社会爱心人士等取得联系,他们除捐赠书本、体育器材、衣物外,还联系了一批青年志愿者到此支教,而刘建平也自掏腰包捐助了电脑、电视等。
用行动济困
国泰松涛千秋涌,民富灵泉万代流。而对于石圪垯村的村民来说,能饮一口甘甜的山泉水竟成了奢望。原来近些年来,石圪垯村在发展过程中仅剩下了后沟、清水沟两眼山泉,且都只流着一小股泉水,不足为用。前几任村干部也曾努力修建水窑,但最终因缺资金未能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刘建平在得知情况后,集民意、解民愁,多方奔走相求。
家住太原的几位爱心人士听说刘建平的想法后,第一时间前往村中考察详情,研究修建引水工程的可行性方案,答应共同出资帮助石圪垯村修建水房、安装水泵、引水入村。
有了爱心人士的支持,刘建平的心踏实了,“我一定要让这泉水延续下去。”刘建平铿锵有力地说着。连续几天,刘建平都在泉水旁蹲点观察水流量和水源地附近地形,精心设计研究。工程动工后,他又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当小工挖土方、安装管道、水井检测、清理杂物。晚上还在村民散去后,检查工程材料和研究哪些地方需要修正。短短16天,一个水井房建成了,村中还安装好了压水泵,便于人们取水。
“真是要感谢刘书记呀,感谢太原爱心人士对石圪垯村的关心和帮助,现在水井房建成了,两眼山泉水直引到村里,以后再也不用走山路去挑泉水了。”谈及此事,村民们激动地对记者说道。
靠智慧致富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第一书记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最前线,走好第一步,把好第一关。
石圪垯以红枣为主要产业,红枣皮薄肉厚,香甜可口。但因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红枣大量积压卖不了好价钱,到收获季節,村民有的因劳力缺乏致使红枣烂在地中,或有的积压销售不出连连亏损。刘建平得知这一情况很是揪心。“朋友圈群体广泛,既然我是石圪垯村的第一书记,就该冲锋在前,当好领头羊,做好宣传工作。于是,我就把红枣拍了照片发到朋友圈,没想到好多人都让寄过去尝尝。一来二去,红枣的销售量就多了。”刘建平对记者说道。
2017年10月底,刘建平又开始运用微信和电商平台宣传石圪垯村的红枣,两万多斤的红枣被卖往全国各地,帮助贫困户13户销售红枣16000斤,使得村民增收两万多元。
回首过往的驻村经历,刘建平眼角的皱纹微微泛起,嘴边的笑容更开心了,他说:“其实,最应该感谢的是村民们,是他们给了我这么好的锻炼机会,我只不过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两年多来,我虽取得了一些成绩,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护与支持,但离乡亲们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别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组织的肯定、群众的信赖,我会倍加珍惜、倍加努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秉持一个党员最真诚的信念,为石圪垯村的新农村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民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