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旅途不是从出生的那一刻才开始,一个健康的胚胎才是真正的起跑线。今天,笔者想跟大家聊的话题是关于准妈妈的口腔健康。
口腔健康关系到全身健康,口腔疾病不容忽视,妊娠期的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孕妇自身的身体健康,还与胎儿健康息息相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发现牙周病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牙周炎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妊娠期口腔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妊娠结果,妊娠期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孕妇自身健康,严重者还会威胁胎儿健康。
准妈妈在怀孕前都会进行身体检查,孕期会定期进行孕检,时尚辣妈们还会在孕期拍写真,留下珍贵时刻。但是孕前进行口腔检查、孕期关注口腔健康的准妈妈却少之又少。如果你曾经跟随了很多时尚,那么,现在请与笔者一起倡导一种新的时尚——“孕前口腔检查”,不要带着口腔疾病怀孕,避免影响自身及胎儿的健康。
女性在孕期最常见的口腔问题有龋齿、妊娠期龈炎、妊娠期龈瘤、智齿冠周炎等。有调查数据表明,妊娠期龋齿和牙龈炎的患病率分别为49.67%和75.68%,而龋齿和牙龈炎的就诊率仅为3.38%,被调查的孕妇有95.32%未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近九成的孕妇都有口腔问题,且需要进行治疗。那么为什么孕妇口腔问题高发呢?原因如下:
1.妊娠性呕吐使唾液的PH值下降,釉质脱矿,增加了龋病的易感性。
2.妊娠期摄取饮食的次数和数量增加,易造成口腔卫生不良。
3.妊娠期体质下降,活动减少,生活不便而易放松口腔卫生的维护。
4.妊娠期间,女性激素水平升高,使得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
5.妊娠早期与后期,由于存在早产和流产的危害,给口腔疾病的治疗带来不便,使口腔疾病加重。
那么准妈妈们在妊娠前及妊娠期间该如何保护口腔健康,顺利度过孕期呢?
一方面,妊娠前要主动接受口腔检查,发现并及时治疗口腔疾病或隐患,确保口腔处于健康状态,避免在怀孕期间发生口腔急症。同时寻求自身口腔健康教育与指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还应了解有关胎儿口腔及牙发育、婴幼儿口腔保健方面的知识。
另一方面,妊娠期每3个月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要特别留意怀孕期牙龈变化,及时就诊;注重口腔健康维护,认真进行每日的口腔清洁维护,如有效刷牙、使用牙线、进食后漱口等;注意膳食营养平衡,胎儿的乳恒牙胚在妊娠期开始发育,因而准妈妈应注意摄取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D等,否则营养缺乏会导致胎儿乳牙胚发育不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刺激,慎重用药,不用或少用药物,防止胎儿畸形,预防唇腭裂的发生。
如果在怀孕前没有进行口腔检查,没有做好口腔维护,在妊娠期不幸“中招”,又该怎么办呢?孕期可以进行口腔治疗吗?孕期该如何选择口腔就诊时机?
妊娠前3个月是胚胎正在发育与形成的关键时期,脑神经与心脏血管系统,头脸部五官、口腔牙齿、四肢等都在这个阶段成形,可能受外来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流产、畸形,并且孕妇看牙时疼痛及焦虑可能会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因而,非急症,不建议进行牙科治疗,应避免X线照射。
妊娠4~6个月是治疗口腔疾病最适宜的时期,这个阶段母体处于相对稳定时期,若拍X线片,需在保护措施下进行。
妊娠后3个月,孕妇敏感的子宫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发生早期收缩,容易引起早产,因而应尽可能避免口腔治疗,仅作应急处理、保守对症治疗,不可接受拔牙及长时间复杂的根管治疗等创伤性治疗,以免引起早产。急诊治疗,局部麻醉时应选择不含肾上腺素等收缩血管的藥物。
俗话说,“牙好胃口就好”,可对于计划怀孕的女性,牙好不仅仅意味着吃好,更是为妊娠打下良好的基础,顺利度过妊娠期。希望所有的准妈妈们都能做好口腔保健,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安全度过孕期,孕育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