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庄子曰:“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说话要顺其自然,要恰到好处,水深的河寂静,博学的人谦逊。
如果说能言善辩是一种机敏,那么懂得沉默则是一种更具睿智的成熟。
1/一个人的成熟,从沉默开始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庄子·达生》中“呆若木鸡”的故事:
周宣王很喜欢斗鸡,听说有一个叫纪渻子的斗鸡高手,就请他来给自己训练斗鸡。
十天后,周宣王问:“我的斗鸡怎么样了,训练好了没?”
纪渻子答:“还不行,你看它表面上骄傲得不得了,内在却又虚浮不堪,这样的鸡放出去就得打败仗。”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来问:“怎么样,斗鸡现在可以了吗?”
纪渻子答:“还是不行,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太过浮躁了。”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问,纪渻子依然摇头:
“还是不行,仍然是斗志昂扬,眼神锐利,意气太过强盛了。”
最后,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来问,纪渻子说:
“现在就差不多可以了。别的鸡即使打鸣挑衅,它也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这样的鸡才厉害啊,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看到它掉头就逃跑了。”
和斗鸡一样,人一辈子说话,也可以分成这几个阶段。
先是不知道,不敢说;
然后是知道了一些,说很多;
最后,是知道了很多,不说了。
常言道:稻熟低穗,人熟低声。
一个人经历的越多,就越会沉默处事。他们的姿势不再张扬,语气渐趋平和,态度明显和善。这并非说明他们没了锐气,而是少了年少的轻浮和张狂。
有故事的人,通常不喜欢讲故事。
沉默,是一个人成熟的基调。
2/沉默,是一种修行
《道德经》中说:“静为躁君,重为轻根。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一个人应该学会清静、稳重。过于轻浮,会失去做事的基础;过于浮躁,会失去做人的根本。
蔡志忠在《庄子说》中画过一幅漫画:
一只蚊子飞到一头牛的头上“嗡嗡嗡”地吵个不停。本以为这样的举动会激起牛的愤怒,但是牛只是低着头吃草,并没有理会它。
过了一段时间,蚊子对牛喊道:“喂!我要走了!”牛依然不理不睬。
又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气呼呼地对牛喊道:“喂,我真的要走了!”牛还是充耳不闻。
最后蚊子生气了,大声地对牛嚷嚷道:“我都说了好几遍要走了,你为什么不理我啊?”
牛头也不抬漫不经心地说:“你来的时候,我没有注意到你;你要走了,又与我有什么相干呢?”
沉默的人,不会被别人打扰到自己的节奏,他们不疾不徐,能够包容万事万物。
正如寒山和拾得那段震撼古今的对话: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
“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沉默,是一种修行。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拒绝车马喧嚣,而是默默地在心中修篱种菊。
3/不说,是一种境界
《庄子·知北游》中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所有内在充实的人,大多是安静而沉默的。
《史记》中有一段关于孔子见老子的故事。
年轻的孔子学有所成,意气风发去拜见老子。刚一进门,就看到老子如同一棵枯树一般,静静地站在院子里晾头发。孔子被这一幕深深地震撼到了,因为在他眼中,此时的老子虽然沉默不语,卻浩瀚如渊。
临别之时,老子善意地告诫孔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一个了不起的商人,深藏财货,而外表看起来好象空无所有;
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平静和沉默,切忌骄傲和贪婪,夸夸其谈。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话不在多,关键是分量。
沉默,是一种境界。
正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最深沉的智慧大多是沉默的,最伟大的人格往往也需要忍耐和克制。
4/你的沉默,自有力量
春秋时期,楚庄王熊旅统治朝政三年,不发布政令,不治理朝政。
大臣伍举以隐喻来劝谏:“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翔,不鸣叫,默然无声,为什么?”
楚庄王答道:“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你放心,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果然,半年后,楚庄王亲自处理朝政,罢除奸佞,提拔贤能,楚国迅速崛起,问鼎中原,楚庄王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沉默,是一种负重的坚强,是一种韬光养晦的低调。
成熟的人,都懂得在沉默中积蓄力量。
少说多做,才是最有力的践行。
只有耐得住沉默的过程,才能享受到开花的喜悦。
鲁迅说过:“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夸父逐日不语,鹏飞万里无言;
岭上花开寂静,水滴石穿默然。
沉默,不是沉沦,而是懂得取舍之后,活出真正的自我。
成熟的人,不爱多说。
你的沉默,自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