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击球图》初探:从马的造型入手

2019-09-23 08:33龙淼淼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五马画卷绘画

龙淼淼

摘 要:《明皇击球图》是表现唐宋时期马球运动的绘画精品之一,描绘唐明皇与妃嫔侍从们骑马击球赛况激烈的场景。该作品一直被划归到北宋李公麟名下,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该结论值得商榷。文章从马的造型入手,与李公麟的《五马图》对比分析,发现仅从对马的头部及五官的表现方面来看,《明皇击球图》就与李公麟画马的传神面貌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可以表明《明皇击球图》不是出自李公麟之手。

关键字:《明皇击球图》;李公麟;《五马图》;传神

史书记载,马球运动在唐代宫廷极受欢迎,唐玄宗、唐敬宗和唐宣宗等都是此运动的爱好者。唐代马球之盛,可见于当时的一些绘画作品及诗词文赋当中。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院的《明皇击球图》为表现唐代马球运动的绘画精品之一。该画卷全长约232厘米,高31.2厘米,画面内容分为引首、画心、鉴藏印记及拖尾的跋文四个部分。画心以白描的形式表现了唐明皇与妃嫔侍从们骑马击球的场景,根据辽宁省博物馆编著的《书画著录:绘画卷》 记载,全卷共表现了11男5女共16名骑者,但根据明代吴乾诗题“四姬守门亦姣好,驷马踯躅矫不奔”,可知头戴交脚幞头的骑者形象当为女着男装的侍女,这样一来应为12女4男。画卷对击球人服装饰物、鞍马、球杖、球门等都做了细致描绘,特别是对于球门的表现,是其他马球题材作品所不能及的,这幅作品对于研究当时的马球运动各方面皆有重要作用。

画卷无作者名款,却一度划归在北宋李公麟名下。根据画面的题跋和记录该画的著录,明代金湜为最先提出该画卷为“龙眠真迹”的人①,董其昌也认为是李公麟所画,《石渠宝笈》也接受了这一说法。所以该画卷为李公麟作品之说法可以说是来自画卷题跋。笔者在梳理该画的流传脉络过程中发现,此画不管是从题跋亦或鉴藏印记或者有关其著录的出现,例如明文嘉《铃山堂书画记》,一切证据都是在明代,这应该不是偶然事件。从年羹尧的题跋“余独爱其画马非俗手所能到,即非龙眠亦宋元名家也”,提出该画作者也有可能不是李公麟,故该画卷为李公麟之画作的结论值得商榷。

李公麟于《宋史·文苑》中有传,字伯时,元符三年自官场告老,隐居龙眠山庄,故号龙眠山人、龙眠居士。李公麟工诗善文通考古,是美术史上著名的文人画家。他少时临摹诸名家名迹,“集众所善,以为己有,更自立意,专为一家”,无论人物、花鸟,还是山水皆擅长,其中人物鞍马成就最为突出。其功绩主要在于他将原先只作粉本之用的“白画”创造性地发展为以线条取胜的“白描”画法。传为李公麟所作的作品众多,如《五马图》《免胄图》《临韦偃放牧图》《维摩演教图》《九歌图》等,其中前三件较为可靠,充分展示其艺术特点及成就。

李公麟年轻初学画时,便从画马开始。他画马以师法传统入手,唐代韩干被奉为“画马之楷模”,李公麟仅“大率学韩干”便“略有增益”,之后主要将精力放在了“师造化”方面。他经常去骐骥院观察御马的形态及生活习性,“终日纵观,至不暇与客语”。李公麟对于马的形态可以说是达到了“胸有成竹”的程度,所以他不但对马的形状和姿态一清二楚,就连马的生活习性也十分熟悉。无论是奔跑在原野上的野马,还是拘束在馬厩中的贡马,或者说是驰骋沙场不畏前险的战马,在其笔下被表现得熠熠生辉,跃然纸上。他高超的画马技艺无疑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绘画技巧的纯熟锻炼。

苏轼曾评价李公麟,“龙眠胸中有千驷,不唯画肉兼画骨”,认为他画马的水平超过前人。从其笔下的《五马图》及《临韦偃放牧图》可知,其画马已达神似。《五马图》表现了北宋朝廷的五匹名马及其奚官、圉夫,五匹骏马或静止,或徐步前行,比例准确,神完气足,表现出马之健壮神骏。画作无李公麟的署款和印记,但有他至交好友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笺题和后跋,注明马名、马的年龄、进贡时间、收于哪个马厩等情况,于拖尾处题跋称为李公麟作,表明此画为李龙眠较为可靠的传世真迹。画家在《五马图》中塑造了五匹矫健的骏马,不仅仅成功描绘了马的外形,充分表现了马的内在结构特点、身体的体积重量感、各部分的质感,甚至马的皮毛光泽的效果也完美呈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将五匹骏马的精气神表现了出来。在塑造这五匹骏马的时候,他又在共性中刻画出它们的不同特点,避免造成“五马相近”的局面。李公麟用白描画法塑造了这五匹骏马,白描成败的关键即在于线条的质量,李公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将线条与马身体的起伏、转折、柔滑、坚实等变化巧妙结合:马匹肌肉发达的部位线走外弧,笔力稳健而富有韧性,体现肌肉的弹性特征;鬃尾线条圆润流畅,实起虚收,良好的蓬松感得以彰显;马蹄的质感也依靠坚劲挺拔的线条充分显现。

《临韦偃放牧图》中,他同样描绘了皇室苑囿放牧的马群,在高低起伏的土坡和无垠的平原间,牧者驱赶着马匹蜂拥而至,马嘶人吼,异常热闹。中段以后,马群散开成组,各自行动,有的低头,有的饮水,有的奔跑,全卷共1200多匹骏马,栩栩如生,姿态各异。通过对两幅画卷的马形态的分析当知,李公麟画马不仅仅拘于马的形态外貌,更是将其神态习性描写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笔者将对《五马图》和《明皇击球图》两图中马的形态进行分析,判断《明皇击球图》为李公麟作品的可能性。

正如之前所说,李公麟对马的熟悉不仅止于马的表面外貌,而且对马的神态习性也能做到“胸中有数”,马的类型千差万别,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大体分为头、颈部、肩胸、背腹、臀部以及鬃尾七部分,但他的笔下的马却是“千马千面”,不落窠臼,这来自于他对马的认真观摩。《五马图》描绘了五匹北宋朝廷名马,外貌的不同只是浮于表面的现象,真正的不同却是表现在其“骨子里”。良马论有云“凡良马,头毕方正饱满,眼似铜铃,鼻如金盏,双唇紧凑,耳如削竹”。五马作为禁中御马,可以说是万里挑一的好马,李公麟在描绘它们时,将它们这些品质悉数表现,他对眼睛的描绘是严格按照正常马眼睛结构完成的,眼睛的上眼睑呈弧形,下眼睑略显平直,眉骨、眼轮匝肌也完美地呈现出来。而且五匹“千里马”被囹圄所囿的不甘与愤懑也通过眼神的描绘显露无疑,具体来说五匹马的眼睛无一例外显示着一种不甘于自己困于马厩的忧伤,眼中眼泪泫然若滴,透露着一种对于命运的挣扎。但是即使是这种对生活的不甘也表现出各自特点。如果说《五马图》中其他四匹马眼中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不甘与悲伤,那么锦膊骢眼里的这种对自己身陷马厩的悲伤至绝望妥协的心情更是明显。在这幅画中眼睛不是简单的图形,而是有灵魂、有情感的生命,仅仅通过眼睛的描绘,就将五马的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是李公麟高超绘画技艺的表现。

《明皇击球图》共表现了16匹马,或驰骋赛场,或静止球门前,静待小球入门,总的来说是一件不错的作品,但是通过观察马细部的描绘,就会发现它与《五马图》差距之大。《明皇击球图》中马的形象仅从头部的刻画来说,就如出自同一个模子。首先就马头的形状来说,全卷所表现出来的马头完全就是同一马头不同比例的刻画,马的正面像及正侧面像的表现,头部倾斜的角度趋于一致,仅仅是大小比例及对表面晕染有差别而已。“凡良马其头必方正饱满”,但该画中马的头部却是有扭曲干瘪之嫌,不是李公麟之类大家之笔。东晋顾恺之曾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又云 “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点明了绘画中对于眼睛刻画的重要性及难度。如果说《五马图》所描绘的马的眼睛是有情感有灵魂的生命,那么《明皇击球图》所表现即趋于程式化、纯粹的图形:如出一辙的椭圆形眼睛、随意分布四散开来的眼睫毛、随意点上且无墨色变化的眼球、趋于周正的眼窝。无论是正面亦或是侧面马头皆是如此,完全属于不尊重客观事实的随意勾勒,更不论眼神情感流露。该画引人注目的除了马的眼睛外,就是对于马口鼻的刻画。李公麟笔下的马的口轮匝肌紧凑丰满,大张的鼻孔显示出“千里马”善于奔驰,这幅作品中马口鼻的塑造却是不知肌肉骨骼为何物,随意的线条隆起为肌肉,不谓“画肉兼画骨”,做到肌肉的准确表现就不可能,散布口鼻四周的毫毛更是加剧了该画的拙劣感与幼稚感。

如此来看,仅从马头部描绘就足以推翻《明皇击球图》为李公麟作品的结论,更遑论其他不遵循马习性的错误,例如在对画卷左起第三匹疾驰的奔马描绘中,马的后蹄明显短于前蹄,使得马的平衡感尽失,好像下一秒马及其上的侍从就会翻倒在地。我们不能仅以此为证据说作此画的人不是一位合格的画家,但足以表明他对“师造化”的忽视,而连马外部特征都没有掌握,这不符合李公麟等大家的艺术主张。如果进一步研究,从线条的表现力来看,会有更多结论产生。

以上仅就马形态外貌分析,就得出《明皇击球图》不是李公麟作品的结论。那么该画作者当为何人?笔者对此画的研究时,发现该画应该是明代作品。在对画卷内容作分析当知除去画心表现的内容,其上所显示出来的时代当为明代,最早的题跋为明代傅著题诗,最早的私藏印章的为明代“嗜书富收藏,为文辨博有奇气”的陈鉴,无独有偶,对该画有所记录,最早的著录为明文嘉的《钤山堂书画记》。当然如果仅从这点就直接断言该画为明代作品恐不严谨,但从其中所表现的器具入手,这一结论会更加有说服力。《明皇击球图》表现的球杖与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作品《宫中图》中所表现出来形态基本一致,都是同时表现多个面,让杖柄不再是单一的平面存在,而是有了厚度,有了重量,并且绘画语言趋于一致,这种巧合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应该可以说明明代出现的球杖就是如此形貌,从这一角度即可印证《明皇击球图》应该为明代作品。

注释:

①虽然画上傅著题诗中的“以此鉴之□□果出于李龙眠”,观原画可知这里有明显的涂抹修改之痕迹,变成“以此鉴之果出于李龙眠”。故笔者在本文中指出明代金湜最早提出该画为李公麟作品的人。

參考文献:

[1]辽宁省博物馆.书画著录:绘画卷[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2]王群栗.宣和画谱[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文嘉,刘体仁.钤山堂书画记:七颂堂识小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4]徐沁.明画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彭西春.李公麟及其绘画[J].东方艺术,2000(2).

猜你喜欢
五马画卷绘画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稻菽卷起千层浪 丰收画卷耀南粤
浅谈《陌上桑》中“五马”之惑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千年《五马图》消失百年 惊现日本令人扼腕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