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富
近期,“我国泡面市场大幅回暖”的热搜久居不下,该话题的阅读量目前已经高达1.2亿,讨论1.7万条!中秋节期间的大鱼大肉大闸蟹都没有挡住泡面上热搜,如此景象,难免使笔者回想起十年前吃泡面的日子,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泡面,方便面也。尼尔森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方便面市场销售额同比增加7.5%,整体销量同比增长1.4%。同时,从2013年到2018年,时隔五年,方便面销量重回400亿包以上。事实上,流动阶层有标配“吉祥三宝”,另外“两宝”榨菜、火腿肠也在增长。难道这一轮低价消费品销售的快速回暖,真是消费升级的结束、消费降级的开始?
简单回顾一下方便面的潮起潮落。前几年因为外卖的出现,尤其是外卖初期,补贴较多,点外卖便宜,方便面呈现淡出之势。当时市场上有一句话“康师傅和统一从来没有想到过,打败他们的,并不是另一家方便面企业,而是外卖”,或者说“消灭你,与你无关”。与此同时,人们健康意识提高,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增速下滑,方便面确实遭遇了衰退。但随着外卖补贴减少及配送费提升,10元以下的外卖基本退出市场,而7-10元的方便面性价比再次凸显。
在方便面回暖的背后,细心的人会发现:今年上半年国内方便面销售额的增速高于销售量,这意味着产品均价在提升、高端产品占比在提升。事实上方便面市场回暖的节点在2016年的第四季度,该节点源于95后和0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力,以10%的人数达到40%的消费力,他们的消费特点是价格脱敏、与众不同、偏好尝试新品和小众产品。可以说,方便面产业端创新升级迭代的速度基本能赶上消费升级的速度。
2005年,PreeyanuchManomathaya针对泰国MaMa方便面(妈咪面)和泰国经济之间的关联进行过研究,以MaMa面的销量作为指数,其与泰国经济增减呈现负相关。由此,“方便面指数”成为度量经济形势的一个形象指标。与此类似,由雅诗兰黛集团前总裁李奥纳多·兰黛提出的口红指数、华尔街人士提出的裙摆指数和服务员外貌指数都是趣味型经济指数。但以方便面的销量做指数,就此得出什么结论恐怕比较难。由上述分析可见,方便面的销量既反映出低端消费,又反映了消费结构升级,很难说消费降级或消费升级。一个严肃的研究,应该是方便面中的某一个品类反映升级或降级。至于裙摆指数和服务员外貌指数,只有可能在华尔街地区比较合适,不是一个普遍的指数。
这次方便面“起死回生”恐怕不太会是一个短期现象。虽然我国方便面消费总量最大,但人均消费量仅排在全球第七。相比饮食习惯近似的发达国家,中国方便面的市场空间依然比较大。日本、韩国的方便面均价分别是中国的13倍和2.5倍,而且从速食市场进入到家庭主流市场。市场规模走势也许会呈现“进二退一”,但产品结构的升级会一直存在,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消费结构继续在朝多元化的方向升级。▲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国际论坛版文章除社评外,均不代表本报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globaltime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