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

2019-09-22 07:36贾建军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

贾建军

一、以“方法”为前提,探索培养学生创新之路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①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例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做作业、怎样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具体指导。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增强预习难度,培养自学能力。

②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要会听、会想、会说、会写,这里关键是个“想”字。要教会学生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素质。

③培养应用意识,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数学来源于实际,还要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实践活动。要加强解题方法和思维规律的指导,使学生联系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和其情绪、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要加强非智力因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其思想集中,提高思维的发散与聚合能力。

2.注重教学方法

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内驱力。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的题材,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时出现的求异因素,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感觉到自已求异成果的价值,反馈出更大程度的求异积极性,在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在获得问题多解的追求中得到更大的乐趣,备受创新思维的成功喜悦,渐渐养成求异的意识,发展稳定的心理倾向,这样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做出“还有其它的解法吗”“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一下”的求异思考。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的驱使下,遇到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等才会处于活跃状态,才可能对问题的数量作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思考,逐步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变通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原理和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摆脱原来的思维定势,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实现思维的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二、以“数学”自身特点为依据,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又称求异思维能力,从心理测量观点看,是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单一的正确答案的思维能力,包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从中择优等。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变式”方法、逆向思维、打破定势、克服负迁移等都能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思维发散后评价择优又体现的是聚合式思维,创造思维是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统一。

2.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能力是指在长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是经过严格的逻辑分析,而是迅速地预见问题结果的能力。它包括能在各种条件和结论中迅速取舍,善于在一题多解的各种解法中择优,大胆猜想,善于在不同问题之间建立起联系。例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出示了下列一组题目:

[例] 下列各个数字,哪些能被9整除?

66 456 666 999 972 8910

学生很容易就能根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直观地感觉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只因为学生有了“整除”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等知识的积累,才能“猜出”“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外,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广泛地阅读相关学科的书籍,以求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学生的知识越丰富,思维才能越灵活,“直觉猜中”数学奥秘的几率才能越大。因此上说,扎实的數学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重要保证。

三、以“问题”为中心,创设发展思维的情境,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创新素质

1.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以“问题”为中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会,“问题”问的适当,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会把他们带到一个思维的空间,通过他们自身的思考,会对问题有不同的答案,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们会体会到思考的快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问题”要难度适当

所提问题必须是学生积极思考后就可以实现的,过难或过易都达不到目的,过难会使学生产生为难情绪,过易会使学生轻视,使他们不愿意思考问题,抑制思维发展。并且问题问得适当,会使学生从兴趣出发积极思考,谋求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样就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尽量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并为学生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2)“问题”提出适时,增强知识的理解

适当的提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对于学生本身理解并掌握知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问题”联系实际,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合二为一

有关图形的初步认识与实际联系密切,显然结合实际提出问题,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更有助于思维的发展。

2.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疑是创新的起点,猜测和想象是创新的突破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怀疑、猜测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地提高创新思维与能力。因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怀疑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今天,教师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向横向与纵向发展。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