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下的圣地亚哥

2019-09-22 10:12曹丽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硬汉圣地亚哥冰山

曹丽丽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一片大海,一位老人,一条大马林鱼和一群抢夺战果的鲨鱼。简单的故事中却融入了诸多的有关生存哲学的思考。正如海明威所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它事物。”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创作犹如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于水下。那么,“冰山”下的圣地亚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生存哲学?

一、孤独

在弗洛姆的孤独理论中,孤独是基于人的本性之上的哲学范畴,内在于整个人类及个体的生存状态之中。在海明威的笔下,孤独不仅仅是生存本身的一种无奈,还是生活本身对人精神上的历练与洗礼。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的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回到家中,陪伴他的是墙上妻子的着色像,但他把它取下了,因为看着觉得自己太孤单了。即便不时有孩子的陪伴,但大多数的时间他都是一个人在远海中度过。孤独在这时是一种无人相伴的孤单。又要出海了,老人离开了孩子的陪伴,他该如何排遣只身一人的孤单?他不时地想起棒球的两大联赛,想起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不时地想起年轻时代在非洲的日子,想起了梦中海岸边的狮子;不时地想起孩子陪伴他的情景,常常感叹“若是孩子在就好了”。八十四天了,一条鱼也没逮住,如果再没有收获,他又该如何面对渔夫们一贯的讽刺和讥笑。尽管有孩子的安慰与祝福,尽管老人有信心钓到大鱼。但渔夫们不知道老人为什么每次都要前往遥远的深海,而为什么总是一无所获。此时,孤独不仅仅是一种无人陪伴的孤单,而是一种无人理解的落寞。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贫苦的老人害怕的不是肉体的饥饿,而是源于孤独对灵魂的吞噬,其实不单单是老人,或许人的一生一半都是在可怕的孤独中度过。“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是空负壮志的孤独;“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作客他乡的孤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迟暮之人的孤独;“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亡国之君的孤独;“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知音难觅的孤独。漫漫人生路,即便我们都不会喜欢孤独,却又不得不面对。圣地亚哥告诉我们,孤独不仅仅是生存本身的一种无奈,还是生活本身对人精神上的历练与洗礼。

二、忍耐

黑格尔说,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不仅借矛盾对立的强大程度才能衡量出来,更重要的是面对强大的对手学会忍耐。这不仅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生存的哲学。

海边的圣地亚哥,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紋。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良性的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样古老。在任何一位读者的眼中,他不仅仅是一个历经艰辛,沧桑老练的渔者。他最像是一个生活不如意的失败者:他沧桑年迈,无妻无子,孤苦无依,住着简陋的窝棚,干着冒险的行当,甚至连自己的温饱都保障不了。他的生活,要常常忍耐着一个人的孤单,忍耐着食不果腹的清贫,忍耐着打不到鱼的尴尬。这一次八十四天了,他连一条鱼也没有逮着,眼看着第八十五天他将迎来柳暗花明,可谁想到历经三天两夜的殊死搏斗,命运好像又给这个可怜的老人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带回来的却是一副大马林鱼的骨架!当我们读到故事的结尾,想起老人“我要跟你奉陪到底”的话语,甚至会怀疑老人的身上的确存有着阿Q一般的精神,我们在想自己是要像世俗人一样嘲讽而笑,还是在背过身去为这个可怜的老人蓦然的流泪。但没想到,这样的结局,老人却能够坦然的接受。是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硬汉”的要义在此刻或许只有忍耐。想起莫言《丰乳肥臀》里忍耐了一辈子的母亲,想起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忍耐了一生的许三观,想起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中忍耐精神炼狱的主人公鸟,生存的长河里何尝不在涌动着忍耐的血脉。

三、回归

回归是文学长廊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无数文学作品着眼于一个“归”字谱写出一首首千古绝唱。从陶渊明“归去来兮”的反复吟唱到丰子恺对归处的执着追寻,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回归”情结在作家作品中的普遍性。“冰山下”的圣地亚哥也深深注入了海明威对人性回归的思考。

作为一个渔人,老人不想整日空手而归,特别是这次八十四天了他还没有打到鱼,他不想再被渔人们嘲笑,他不想自己被渔人们边缘化。此时的老人,他想回归到渔人们的圈子里,告别孤单,融入更多人的生活。短暂而又漫长的远海历程,是一场生与死的搏斗。在此期间老人不停地念起孩子,念起梦中海岸边的狮子。这不仅仅是老人对年轻时代的追忆与怀念,对自信与勇气的向往与把握,更是对生存的追逐与渴求。这种行为也不仅仅是回归青年时代的一种意念,而是回归到人性本身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最难得的是,读者面前的老人,面对这场生死搏斗,更多的却是异于常人的淡定与从容。文中的老人尝尽世间孤独,忍耐极端的生存境遇,却能够拥有豁达超然的生存态度,也无愧成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雨,无可躲藏,那最好的避风港就是回归自己心灵的家园,而这里的家园就是难能可贵的通达心境。这又是一种多么难得的生存哲学!

总之,《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却展现了一个世界。“冰山下”的圣地亚哥,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硬汉”:尝尽人间孤独,忍耐世间极限,却能够回归到人性本身的超然境界,留给读者生存的正能量,更应该是海明威深深植入文学作品中的生存哲学。这也使得小说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成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读后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硬汉圣地亚哥冰山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研究
奇!科学家发现罕见冰山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
崩塌的冰山
马德钟:硬汉也需柔情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孩子成胖墩,父母遭罚款
硬汉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