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欣, 王广东
(1.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学员五大队研究生队,天津 300161;2.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天津 300161)
跨海登岛作战是海、陆、空多军兵种的大规模联合作战,是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的高技术作战。登陆基地作为保障部队作战的重要平台,是输送作战力量和装备物资的的重要依托,相应的后勤保障要素应该更加齐全和完备。在登陆基地开设过程中,运输投送力量扮演着重要角色,运输投送力量紧密围绕登陆基地开设各阶段展开保障,在海岸勘察、海上勤务、岸滩工程、地面防卫、后勤保障、装备保障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使得登陆基地能够实现指挥、卸载、后装、勤务等各种功能。因此,研究运输投送力量如何更高效地在我军未来渡海登岛作战登陆基地开设中进行运用,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在美军《集团军登陆战役》中[1],定义登陆基地为保证后续梯队和作战物资迅速而有序地上陆,在师第一梯队登陆过程中,在已夺占的登陆场内一般需要迅速建立登陆基地。登陆基地包括两个部分,即海上登陆基地和岸上登陆基地。201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定义登陆基地是战役军团在夺占的登陆场内临时建立的战役后方的前进基地,设置有码头、兵站、医院、仓库、修理机构和助航标志,并修筑道路,组织调整勤务等,登陆基地用于实施各项勤务,保障后续部队和装备物资上岸[2]。登陆基地是渡海登岛联合战役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送登陆作战力量与物资的重要依托,能够保障后续部队连续不断登岸、快速集结兵力和积蓄战斗力、快速精准保障,从而确保渡海登岛战役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定义登陆基地为遂行登陆作战任务的联合登陆集团或战役军团在夺占登陆场内设置有码头、兵站、医院、仓库、修理机构和助航标志,并修筑道路和组织调整勤务的临时基地。
按照遂行登陆战役的集团规模,登陆基地的规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联合登陆集团以上在跨海登陆战役中建立的登陆基地,另一种是基本战役军团跨海登陆战役中建立的登陆基地。因此,登陆基地的规模范围应根据登陆部队的编成、登陆地域的地理条件来确定,通常建立在主要的登陆地段上,特殊情况下也可建立在辅助登陆地段上。在大规模作战中,登陆集团或单独遂行登陆作战的战役军团会在主要登陆方向建立一个登陆基地,包括海上登陆基地和岸上登陆基地,正面宽度约为1个师登陆正面6~12 km,陆域纵深4~7 km,海域纵深10海里左右。
根据登陆基地担负的各项任务,登陆基地主要由指挥要素、后勤要素、装备要素、卸载要素等四个方面构成[3]。对于指挥要素而言,通常以登陆集团或战役军团后方指挥所为主,包含有登陆作战中部队的组织计划、登陆作战中的通信保障、登陆过程中的警戒勤务等方面的要素。对于后勤要素而言,有物资油料保障,即建立登陆作战军需仓库、给养仓库和饮食供应站、野战供水站、海水淡化站,对作战部队提供饮食、用水保障;开设野战油库,铺设输油管线、组织机动加油,形成从海上到岸上的油料保障网络;有卫生勤务保障,即建立多级医疗救治体系,组织伤员治疗和转运,减少战斗力减员;有交通运输保障,即利用登陆基地内运输工具对人员进行输送,确保畅通无阻。对于装备要素而言,包括建立无码头卸载、海上过驳平台等工程技术的保障,建立海上过驳平台、岸海衔接等基础设施的保障。对于卸载要素而言,通常包括清除残存障碍物、进行码头抢修抢建,开设海上过驳、浮式活动码头、受损港口卸载点,从而保障后续梯队快速上岸和作战装备持续卸载、作战补给物资大规模卸载。登陆基地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
图1 登陆基地构成要素示意图
登陆基地要实现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登陆初阶段的后勤装备保障,后续部队和作战物资无码头卸载,战场交通保障、物资前送和伤病员后运,登陆基地相关的警戒防卫。对于后续部队和作战物资无码头卸载功能,可以抢修抢建废弃损坏的码头、人工浮式码头、岸滩斜坡码头、机场等[4],建立以平面卸载和立体卸载相互结合的登陆卸载平台,利用各类卸载平台和设施。对于登陆初阶段的后勤装备保障功能,可以重点保障后续梯队中较难上岸的重型装备和物资卸载,使之能够快速投入使用,发挥应用的战场作用。对于战场交通保障、物资前送和伤病员后运功能,可以利用登陆基地内的各种运输工具,保障人员、装备、物资的前运和后送;开设医疗机构,组织伤员的后送和救治;开设修理机构,抢修武器装备。对于基地警戒防卫功能,可以依托登陆基地现有的设施设备来组织部队进行海、空和地面警戒,从而保障登陆基地安全。
在跨海登陆作战中,按照位置划分,运输投送力量可分为空中运输投送力量和海上运输投送力量、卸载力量三类;按照配属军种划分,运送投送力量可分为陆军运输投送力量、海军物资运输投送力量、空军运输投送力量三类;按照归属划分,运输投送力量可分为军用运输投送力量和民用运输投送力量两类;按照运输对象划分,运送投送力量可分为兵力运输投送力量和装备物资运输投送力量两类。运输投送力量具有多样化、层次化和结构化的特点[5]。
运输投送力量的实体组成是各类运输投送工具:一类是海上运输投送工具,如各类输送舰船。我军渡海输送舰船共有五类,分别是船坞登陆舰,坦克登陆舰和登陆艇,滚装船舶,普通船舶,机动渔船。一类是空中运输投送工具,如直升机、大型运输机等,这一类运输投送工具主要实施登陆部队装载和装备空投。第三类是力量卸载工具,如气垫船、两栖运输车和直升机等超越式驳运工具,能够实现跨越海滩和岸滩,不受海况、潮汐等水文条件的影响,结合气垫船登陆平台、直升机保障平台。
登陆基地开设核心是工程建设,其工程保障技术性强,牵涉人员多、器材多,能够顺利组织实施,对工程的构筑速度、质量影响很大,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效果。在登陆基地的建设中,需要开辟野战机场、临时驻泊补给点修扩建,野战医院和仓库开设,急用道桥修筑等,在实施这些工程建设中,需要运送大量装备器材到现场,运输投送力量可保障所属船队投送物资的水上装、卸载,为登陆基地开设实施水、陆军事运输装卸,为这些工程建设提供足够的资源。运输投送力量可组织登陆部队集结驻勤,可利用民用船舶改装构建海上平台,为开设登陆场、架设临时码头、构筑工事、铺路修桥、修建前进指挥所、建立前进基地等提供物资保障。不仅如此,运输投送力量还可及时运送相应的装备物资,为作战期间修复遭破坏的军事设施和修理损坏的武器装备提供及时有效的物资保障。
登陆基地开设组织实施从四个方面展开,即登陆基地工程保障、登陆基地调整与管制、登陆基地卫勤保障和警戒防卫、登陆基地卸载。在登陆基地工程保障中,需要利用船舶运力和征用的民船运力来构筑集结和上岸的地域工程,主要依托工程保障力量完成,工程保障力量的组织实施需要依靠运输投送力量,提前预置到指定地点。在登陆基地调整与管制中,需要确保交通线持续保障的勤务行动,建立管制勤务,采取定点调整和随机调整相互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运输投送力量中各种运力的作用,在提高岸滩卸载效率前提下合理调整运输顺序。在登陆基地卫勤保障和警戒防卫中,卫勤保障需要依托后方医院和海上医院,通过伤员转运站协调卫生运输船、回程空船和飞机实现伤员后送,警戒防卫也同样需要运输投送力量作为依托。在登陆基地卸载中,需要依靠运输投送力量周密组织重装备、物资、人员的海上过驳卸载,力量越强卸载效率越高,在装备、物资、人员上岸后,更需要依靠运输投送力量尽快实现前运,投入到作战中去。
在登陆基地开设过程中,需要实现后续梯队和作战物资无码头卸载、登陆初期战役后勤装备保障、物资前送和伤病员后运、战场交通保障、登陆基地警戒防卫等任务,这些任务环环相扣,具有不同要求。运输投送力量可满足这些要求:一是运输投送力量可实现登陆基地开设的快捷化,即在最短时间,以最快的速度,综合运用各类运输投送力量为登陆基地开设提供各类要素保障,确保作战各梯队能够多点快速实施装载卸载。二是运输投送力量可实现登陆基地开设的精确化,即运输投送力量在登陆基地开设过程中适时、适当、适量,最大程度地满足需求和节约成本,实现“精准后勤”。三是运输投送力量可实现登陆基地开设的立体化,即运输投送力量实行陆运、水运、空运等多时间、多方式、多方向、多路径的模式,确保登陆基地开设的多维要求。四是运输投送力量可实现登陆基地开设的信息化,即运输投送力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高度联合、军民融合,形成整体运力,满足登陆基地开设的效率要求。
在部队实施抢滩登陆后不超过6 h内需要建立登陆基地,保障第2梯队快速上岸[6]。登陆基地的任务和构成会跟随保障任务而变化,登陆基地的建设过程要直至依托夺取的大型港口建立固定转运基地位置为止,因此运输投送力量的展开贯穿整个作战过程。运输投送力量紧密围绕登陆基地开设迅速展开:在第1梯队军团成功抢滩登陆和第2梯队军团上陆前,快速建立登陆基地,即第1梯队登陆后的2 h后,迅速开展运输投送力量中的海上力量展开,组织进行海上换乘驳运,初步形成为第2梯队的重装备卸载登陆的能力;运输投送力量中的卸载力量在6 h内全部部署完成和展开,全面形成保障后续梯队登陆和实施后勤装备保障的能力。在后续部队和物资上岸阶段,运输投送力量要组织海上、空中、地面运输投送力量进行人员输送、装备驳运、伤员后送等。
运输投送力量要组建不同保障模式来对登陆基地开设提供保障:一是采用区域化保障模式。以梯队式或群式的作战部署为依据,把整个上船地域以及登陆地幅按作战部署区分,配属每个作战群或梯队相应的工程器材与工程装备保障力量,实施综合保障。二是采用突击化保障模式。根据作战实际和战场态势的变化,因机使用预制运输投送力量,或临时抽组实施紧急保障。运用突击保障方法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强行保障组织形式,并尽可能综合运用水、陆、空运输投送力量进行保障。三是采用伴随化保障模式。组织模块化的运输投送力量跟随作战编组行动并对其实施保障。在登陆基地的各种工程中,坚持以总成换件为主,应急拆拼为辅,力求发挥运输投送力量的快速机动能力,使损坏的工程装备迅速“再生”[7]。
登陆基地开设不仅需要大量的登陆运输和勤务保障舰船,还需要大量后勤物资和专业勤务保障人员。因而,单靠部队建制力量是很难进行保障的,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船、民力和其他后勤物资的动员。我军制式保障装备往往存在运力不足的问题,可利用民船进行加改装建设,构建大型海上综合保障平台,为登陆基地开设提供一定的预制条件,实施重装备过驳、岛礁卸载、伤病员救护和舰船拖救抢修等保障。征用民用运力后,可构建不同的作战保障作业系统,为登陆基地开设过程提供穿梭运输、重装备过驳、二次补给、岛礁卸载、伤病员救护、受损船舶拖救、受损船舶抢修、人员换乘、通信指挥和人员生活保障等多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登陆基地开设的可靠性。
在登陆作战中,登陆部队背水攻坚,亟需持续不断的物资补给,大量后续装备物资急需卸载和转运,关键是要正确组织各种后勤保障舰船的卸载。卸载效率直接影响人员、物资上岸的速度和对登陆部队的后勤保障的力度。运输投送力量中的无码头卸载作为登陆基地开设的核心技术,构建海上输送过驳系统、海上机动卸载平台、滚装过驳平台、两栖物资倒运平台、拼装式栈桥码头、浮式海岸滩涂通道等一系列的卸载装备体系,从而实现装备、物资的卸载上陆、过驳、换乘和岛上运输,实施对后续登陆作战部队重装备和物资器材的快速卸载。
在登陆基地开设中,运输投送力量为各种保障力量部署提供了支撑,只有提高运输投送力量在登陆基地开设中部署的科学化水平,才能最大程度地结合作战布势、部队行动和保障任务,分群划区梯次配置,形成两岸衔接、前后一体的跨海力量部署,使保障覆盖整个战场。登陆基地是整个登陆作战的依托,登陆基地的建设离不开运输投送力量的支撑。强化运送投送力量的运用,可从增强人员、装备、物资的供应补充力度入手,以军地多种运输工具为载体,空运、船运、过驳卸载等多种运输投送力量并用,陆地、海上、空中一体,建立稳定可靠的力量体系,为全纵深、全方位、全过程实施整体作战提供快速高效、连续不断、强劲有力的运力保障。
在登陆基地开设中,会面临各种突发情况,这对运输投送力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立足于最复杂的敌情,考虑敌人可能介入情况下对我登陆保障造成的威胁,充分考虑守岛之敌立体海上拦截,提高运输投送力量依托坚固设防阵地顽强抗击的能力,尽量减小对登陆基地开设造成的破坏;二是立足于最恶劣的条件,充分考虑作战海区台风、风浪、雨雾、潮汐、暗礁等对登陆基地开设的影响,提高运输投送力量应对复杂气候条件下遂行保障任务的能力;三是立足于最困难的局面,考虑登陆基地开设中各种后勤、装备的适应能力。登陆基地的规模、能力一定要与作战力量编成及保障任务相适应,随时应付各种突发情况,具有较强的大空间保障能力,运输投送力量的部署要与作战形势及战场环境相适应,综合运用多层次、多功能、多方式的手段,靠近保障对象,提高保障效率。
在登陆基地开设中,运输投送力量使用模式应该在现有基础之上进行丰富和完善。在未来我军渡海登陆作战中,存在登陆战役作战规模大、后勤保障任务艰巨、技术要求高的难题,应该探索运输投送力量的多种使用模式,从多阶段、多角度、多方位保障登陆基地开设。主要可分四种使用模式:一是岸基使用模式。运输投送力量可利用陆岸永备基地、固定设施或临时配置的后勤保障力量,对登陆基地快速建设提供便利条件。二是海上预置使用模式。运输投送力量可借助预置的海上平台,对燃料、弹药、食品等物资进行海上补给和装备修理、卫勤保障,为登陆基地开设提供海上支援。三是前进基地使用模式。运输投送力量在登陆作战先期作战阶段,在远离沿岸基地到登陆作战海域遂行任务,为登陆基地开设扫清障碍。四是登陆基地使用模式。运输投送力量在登陆场内利用敌人遗弃或我临时开设的保障设施,组织相关指挥机构对我海上作战兵力实施后勤保障。
在登陆基地开设中,由于作战纵深大、范围广、立体性强,大量武器装备、物资器材跨海运输,周期长、环节多,需要强有力的、体系化的配套保障力量。在登陆基地开设过程中,一定要紧密围绕实现作战决心,综合运用运输投送力量形成保障体系,通过灵活运用各种保障方式手段,形成综合的保障体系,从而为跨海登陆作战提供及时、可靠、持续、有力的保障。在现有运输投送力量体系中,应建立以海空运输为纽带,我岸岛上前后一体、多维联动的跨海运输投送保障体系,登陆基地建成后的保障计划要与作战计划和各作战部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使运输投送保障能力与登陆基地开设需要相一致。运输投送力量在保障登陆基地开设过程中还要注意突出灵活性,根据作战重心的变化及时调整保障力量和保障方式,适时形成新的保障重点,与作战样式转换、各部队的作战行动及其发展变化相适应,从而实现以最少的环节和最快捷的方式完成保障任务,建立起“立体跨海、综合全面”的保障体系。
我军跨海登陆作战保障要更紧密地依托登陆基地开设,登陆基地开设要周密计划、统一谋划和综合协调,在运用各种保障力量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我军现有运输投送力量的潜力,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和使用运输投送力量,从而实现各类保障力量的模块化整合,最大程度地发挥整体保障效能,为登陆基地开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从而实现保障部队成功登陆这个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