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晶
每个周日上午,在北京西四环外的天元公园,一群武术爱好者们都会在此切磋武艺,其中就有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北京市武术协会主席杜德平。几十年来,杜德平主席坚持习练太极拳,研学《太极拳论》《道德经》《易经》和《黄帝内经》等文化典籍,体会到太极拳立身中正、刚柔相济、内外兼修、道法自然的原理。和杜德平主席的第一次接触,就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特别是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下国人的文化自信和对外传播推广,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中国武术流传迄今已有4200多年的历史,是成就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主体基因。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武术,并促进它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具有完整体系的武术文化,与此同时武术文化又贯彻、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诸子百家奠定了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基础,也赋予了中国武术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儒家、道家、墨家等中国传统文化流派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武术体系得以形成的重要历史条件,更是中国武术两千多年来不断发展的思想源泉。儒家文化最重要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核心是其“仁爱”观念,同时这也是中国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即武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武之人最重要的就是“武德”。崇尚伦理、讲求仁义忠信,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鲜明特色。道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思想反映了中华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与道教文化的依附关系,同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道家的柔静,修身养性,凝神静气,以无为、虚静、自然为主旨,注重人与天的和谐,佛家讲究调心、调身、调息,主张明心见性,重在顿悟。这些哲学思想蕴含在武术理论及实践运用中,同时也形成了历代武术名家个性气质的思想基础。
所谓“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武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实用技术”,更是一种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的标志。修习“武道”,精气神完好、身体健康,对人思维和心理、行为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价值,能够轻松应对社会乃至人生过程中的万般变化,柔润娇美、精进卓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武者修习的是高等智慧,不制造新的伤害、不制造新的麻烦。在给学员讲课时,杜德平主席也乐于把自己对武术的认识传播给其他人,就像他经常说的,“武术不是简单的动作,它浸透着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思维,民族的智慧,民族的文化。武术是东方的民族文化,带有东方民族的烙印,最能反映民族的气质。”
正是由于中国这些传统文化的渗透,武术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因西方体育传人产生的巨大震荡之后,仍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和国民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国家地位和民族威望在国际社会中迅速提升,武术也必将会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独特的文化内涵征服世人。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对中国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传统的“精气神”论,“经络原理”,融摄于武术之中,构成武术理论的内涵,它发展起了“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武术炼养理论。重视内炼精气,讲究动静结合,成为中国长寿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像杜德平主席讲到的,“太极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倒换虚实。尤其是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和虚实转换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起到了类似针刺的作用,可以疏通经络、积累内气,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于协调有序状态。”
练习武术,要研究拳理也要研究医学。如果不明白易理,不明白阴阳转化,就不懂得攻守平衡、中正安舒的重要性。练武术不能用僵劲拙力,那样会造成气滞血瘀,对健康不利。武术正是以阴阳、五行、八卦、太极等原理为指导,以养生修炼为手段,结合武术的格斗和套路而形成的一种技艺。
在武术中,气占有重要地位,气被视为武术的本根,武术的种种外在形态的神韵,均是气的演化与体现。“养气、炼气是武术养生的重要方法。就像一个篮球放在那里,你不动它,它有内气,但没有表现出力量。如果你拍它,它就反作用于你,你给它的力量越大它的反作用力也就越大,这就是内劲。”杜德平主席边演示太极拳边说道。武术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修炼,在练功实践中以攻防动作为结构,以刚柔、动静、虚实、开合等为运动规律,以人身小天地来体察、探索世界之究竟,实现人体自我身心、内外和谐与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互补、五行反馈,动态平衡,中庸和谐、整体把握等一些思维方法和基本理论早已渗透到中国武术之中,使武术运动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杜德平主席在教授学员练习太极拳时,也经常提到,“习练太极拳可以调节五脏六腑之寒热,平衡身体上下之冷暖,特别是全身心的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以达到增强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全身,涵养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实现医武同源的效果。”
由于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因此,它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我国古老的健身术与气功早与印度瑜伽相互渗透,少林拳法于明清时代传入日本等国,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有着传统的思想基础。作为中国社会重要的集体记忆之一,中国武术在各种文学、电影、戏剧中经常出现,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而无可取代的人文意义。另外,由于全球化的关系,中国武术更经常出现于欧美电影、电视节目之中,被欧美社会看成中国文化的重要主角。
杜德平主席(右)与弟子邢强切磋武艺
2019年1月27日,一场以“舞·诗·武”为主题的全球功夫春晚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这场全球功夫春晚,不仅是为中法建交55周年献礼,也提前给法国观众带来了浓浓的中国年味,更让中国武术再次走向了世界舞台。
杜德平主席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武术在各种国际场合的展示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更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成为让世界看到中国、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在杜德平主席以及北京地区武术界人士的大力推广下,来自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斐济、日本、亚美尼亚、安哥拉、哈萨克斯坦、老挝、越南、菲律宾、委内瑞拉等多个国家的学员来到北京学习太极拳。杜德平主席也一直致力于中华传统武术的发扬光大,对此也有他自己的想法,“要充分展示武术的内涵和水平,包括竞技武术和民间群众武术,同时要满足国际国内市场对武术文化的消费需求,最终达到引领、推荐和推广的目的。”杜德平主席也坚持搭建武术的交流沟通平台,更好地传承发扬北京武术文化,塑造北京武术精神,推动改革创新,促进武术向全民化、健康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武术已经突破了语言、国界的限制,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太极拳又一次成为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交流,建立沟通渠道的一个方式。真正成为世界各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文化输出的重要内容。“以武会友,沟通世界”,武术源于中国,必将属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