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特征及内涵分析

2019-09-20 06:19何智宇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群体

何智宇

摘 要:在网络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平台已经成为青年,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日常使用的“必备品”。网络作为青年大学生群体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如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的相关网络建设管理和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应成为高校宣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领域。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总书记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网络平台已经打破和更新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手段和方式,开辟了全新的生活空间,形成了新的文化传播载体,带来了新的社会治理问题和国家主权的新界限。而对于青年群体聚焦的高校来讲,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让青年群体,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和便捷,但青少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三观建设产生影响,同时也不利于网络清朗空间和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但作为技术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领域,相关机构、组织,人员建设的跟进尚待加强,因此这就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的同时,加强做好网络舆情的监督工作。

一、国外研究情况

(一)关于民意与舆情的研究

针对民意的研究西方学术界从19世纪初期开始进行了相关工作,西方早在19世纪的初期就开始对民意进行研究,研究方式方法与对舆情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类似,研究相关工作所取得成果也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更进一步促进了对其相关内容的研究,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相关研究,也得到了更为成熟的结论。

(二)关于网络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

针对网络舆论的出现,美国的桑斯坦教授针对其具体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与分析,经过长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群体极化的观点。勒庞也在网络舆情的领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经过研究发现,个人的才知和观点会在群体活动中更加地趋于大众和群体,他提出人在集体中进行活动的时候,会降低自己的个性与才智,使他们更加大众化、群体化,同时,个人在集体中存在的无意识这一特点也将更加显著。

(三)关于网络舆论管控的研究

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其更早针对社会网络舆论的控制与引导这一现象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从20世纪初开始,欧美的数学家们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李普曼的《舆论学》,帕克、霍夫兰等学者都针对研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但都主要集中在舆论的控制和研究方面。同时,其他学科的发展也为舆论管控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二、国内研究情况

当前国内学术界针对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针对其内涵、特征、要素等不同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内涵

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内涵的确定,研究者们基于对自身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理解而有了不同认识和分歧,其从本质上来讲是学界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理解出发点不同,对于网络舆情主体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和师生为主体的两种主体论,而对于舆论传播的载体,针对传播的影响范围形成了校园网络传播与互联网传播说两种认识。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

针对网络传播的特点和对高校网络舆情产生的影响,研究者们基于网络信息产生传播的特点,对网络舆情的特征形成了诸如开放,直接,多元,突發等认识,同时也对高校网络舆情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其认识主要集中在主体、客体、内容、载体、形成、影响等方面。

(三)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与要素

高校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和特征的多样性使其内涵异常丰富,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学者们从多种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分析,如从情感述求的角度出发,对网络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大致可以区分为交流型、求助型、意见型、求决型和发泄型五大类,从事件产生影响范围及受影响主客体出发,大致可将其区分为社会稳定类、学校声誉类、校园安全类、管理决策类、师生权益类和其他信息类。从网络事件与现实事件联系,将高校网络舆情从国际国内时政大事、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社会领域的焦点、热点问题、高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四)关于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要素

针对形成的要素的研究,目前学术界正针对基础理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形成了如“三要素说”“四要素说”等理论认识。

(五)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与演化规律

针对舆情形成原因及演化规律,目前学界仍在进行相关研究,其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或重点主要从高校网络舆情主要影响对象的大学生群体的主客观因素,如大学生利益诉求及反馈机制不健全以及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控制等方面入手。

三、结语

高校网络舆情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使高校网络舆情现象成为学界研究的新领域,针对这一新问题,研究者们从自身研究方向出发,从不同角度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但探索深入的程度和研究成果的权威性仍待加强,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研究,更是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深化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颖.基于易班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集美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8(7):76-79.

[2] 段开军.认清形势主动作为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党的建设,2018(3):31.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群体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中间群体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