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对面部整形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9-20 03:07邢玉虹任红王娜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协同护理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邢玉虹 任红 王娜

[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面部整形手术效果及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颜面部整形手术的116例面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8例)和协同组(5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协同组则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健康感受、活动能力、家庭支持评分等生活质量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协同组的健康感受、活动能力、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等SQLI评分均升高(P<0.05);常规组的健康感受、活动能力评分升高(P<0.05),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的评分改变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协同组的手术效果、护理满意度、自信心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协同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面对评分均升高,回避评分、屈服评分均降低,且协同组患者的面对评分高于常规组,回避评分、屈服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面部整形手术患者中开展协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患者主动参与到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可提高生活质量及术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协同护理;面部整形手术;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医学应对问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9-0138-04

面部损伤会使患者出现生理、心理及外观相关应激反应,现大多患者均可通过整形美容手术对创面进行清创、矫正、缝合等以达到美容效果。但由于面部损伤易造成患者自卑心理,治療过程中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等,导致配合度较低,手术无法顺利进行,术后易出现感染且恢复较差。因此给予面部整形手术患者舒适、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2]。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强化护理集体协同作用的护理模式,可在最大程度上优化护理程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已有医学工作者将其应用到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护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在面部整形手术中的应用较少[3-4]。本研究选取笔者医院接受面部整形手术的面部损伤患者,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面部整形手术效果及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颜面部整形手术的面部损伤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协同组,每组各58例。常规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5.97±12.43)岁;手术部位:头面部外伤性皮肤缺损13例,头面部肿块占位影响容貌9例,眼部3例,鼻部6例,口唇8例,耳部6例,面部除皱1例,面部瘢痕12例。协同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35.83±12.17)岁;手术部位:头面部外伤性皮肤缺损14例,头面部肿块占位影响容貌8例,眼部5例,鼻部5例,口唇6例,耳部9例,面部除皱3例,面部瘢痕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阅读、理解及语言交流能力正常者;②病历资料完整;③首次进行整形美容手术者;④无其他部位创伤者。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②有精神疾病,且依从性差者;③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感染者;④急诊患者;⑤创伤伤口需进行多期手术缝合者。

1.3 治疗和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入组后完善各项检查,采用整形手术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辅助医生工作,告知患者有关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并对术后患者进行创面清理、体位干预、切痂植皮护理、吸痰处理等,积极预防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协同组患者则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首先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给患者重新安排生活,然后由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选择符合患者病情需要的护理和教育方法,建立健康目标,协同实施各项治疗、护理和康复计划,使患者自我接受、自我尊重、自我实现、不断提高自信心以及促进人际关系和满足需要的能力,进而获得现实的个人目标,并定期进行全面的评估以及效果评价。同时,根据行动研究的理论,以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等多方面存在的显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协同护理教育的导向,具体包括:①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疾病认知教育等),让患者和家属充分认识到治疗的长期性、可治性,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使其勇敢面对事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②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系统讲解并强调家属参与患者疾病护理过程的重要性;③讲解心理卫生知识,鼓励患者适当参加家庭社会活动,感受生活乐趣及自身存在价值,为患者营造良好环境,以缓解烦躁心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理状态;④给予相关饮食指导,督促患者合理膳食,控制体脂量,减少胆固醇摄入,戒烟忌酒等;⑤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对负性情绪制定预见性措施,分析影响术后恢复以及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后果,使患者自觉实施自我护理,告知患者正确的审美观,强调内在美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提升自我内涵来增加人格魅力。护理工作中通过一对一交谈、心理测评表、询问患者等方式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于已经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患者及时予以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必要的精神干预药物;⑥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应互相探讨,提出明确的问题,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再经文献查证,收集资料等,将问题分解为可逐个解决的小问题,在健康护理过程中强调实践者行动日志的重要性,要求他们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及对这些问题的反思,记录自己的想法,为修正治疗、恢复和护理计划提供材料等;⑦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制定出院后的个体化家庭护理方案,包括改良不良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进行科学的日常护理产品选择,温水洁面,并加强水质润肤品的使用来进行保湿护理等。两组患者的护理以及随访周期为半年[5-6]。

1.4 观察指标

1.4.1 生活质量评分: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生活质量指数(Spitzer Qualityof Life Index,SQLI)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健康感受、活动能力、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5个维度,根据患者情况由差到好记为0~2分,总分10分[7]。

1.4.2 术后满意度: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自信心进行评价,每项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则满意度高。

1.4.3 焦虑、抑郁评分比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负面情绪,SAS和SDS均为20个问题,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问卷调查,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4 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Questionnaire,MCMQ)评分比较: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MCMQ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态度进行评价,包括面对、回避及屈服3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即面对维度:1分表示差,4分表示好,总分越高提示患者越积极应对。回避和屈服维度:1分表示好,4分表示差,总分越高提示患者越消极应对。计算3个维度的总分,然后进行评价[8]。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SQLI评分中健康感受、活动能力、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术后满意度评分、SAS评分、SDS评分、MCMQ评分均为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内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QLI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健康感受、活动能力、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协同组的生活感受、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健康感受、活动能力、家庭支持评分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协同组的健康感受、活动能力、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总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健康感受、活动能力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的评分改变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术后效果、护理满意度及自信心评分比较:两组术后比较,协同组的手术效果、护理满意度、自信心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且协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干预前后MCMQ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面对评分、回避评分、屈服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协同组患者的面对评分高于常规组,回避评分、屈服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面对评分均升高,回避评分、屈服评分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颜面部整形手术患者多处于高度审美状态,加上自身认知偏差等原因的存在,急于求成,在术后较长时间的康复以及外貌重塑过程中,易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等负性情绪,降低其生活质量。为求最大程度维持治疗效果、恢复患者容貌和自信心,使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工作和生活,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9-10]。SQLI评分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作出良好的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协同组的健康感受、活动能力、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等SQLI评分均升高,常规组的健康感受、活动能力等SQLI评分升高,而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的评分改变则无统计学差异,且协同组的生活感受、日常生活等SQL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两组的健康感受、活动能力、家庭支持评分则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在协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更好的改善。因为,协同护理通过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有效地创造性地利用现有财力和人力资源,不仅能帮助患者应对健康问题,还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此外,家属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可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能及时与医护医人员沟通,对患者恢复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有助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以及术后恢复,故而提高生活質量[11-12]。

面部损伤于患者本身而言是一种可见的应激性刺激,且面部是人体最暴露的部位,它的创伤不仅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疼痛感,还会对其精神与心理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常规护理通过创面清理、切痂植皮护理、积极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产生等一系列措施对面部伤口进行处理,极大程度上使伤口痕迹消失,减轻或避免患者因为面部美容问题而产生心理障碍[13-14]。故而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但协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说明协同护理较常规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更好的效果。考虑为协同护理过程中,随着患者与家属对面部整形手术相关知识和信息的掌握越来越多,对面部损伤的了解由模糊变得清晰,进而对手术、护理、康复以及外貌重塑过程中的配合由被动而变成主动,逐渐形成对外貌的客观评价,并勇敢面对面部损伤,再加上饮食、情绪及面部的协同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及适应与应对等综合能力,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焦虑、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增强了面部美容的信心[15-16]。

本研究还发现,协同组的手术效果、护理满意度、自信心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说明患者对整形手术的疗效以及护理过程的参与是满意的。协同护理模式强调医护人员以临床健康宣教者、支持者和协调者的身份出现,是以生理-心理-社会为发展模式,与传统护理中“填压式”的健康教育模式不同,该模式充分利用了临床人力资源,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将患者依赖性护理转变为自觉实施自我护理,让患者积极地参与到整形手术术后恢复治疗中。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不确定感,还能降低面部损伤的影响程度。且患者在此过程中接受了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使其对面部损伤感知的固有模式发生了变化,自觉健康责任意识和自我效能得到提高。再加上协同医护人员针对负性情绪制定预见性措施,分析影响术后恢复以及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后果,可使其按照医护人员制定的医疗、护理方案进行系统的治疗,有利于促进术后面部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进而促进其治疗依从性和遵医行为发生本质改变,降低了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不良介导和对病情的激化作用[17-20]。所以,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面对评分均升高,回避评分、屈服评分均降低,且协同组患者的面对评分高于常规组,回避评分、屈服评分低于常规组,通过协同护理,患者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勇于面对,并主动参与治疗。

综上所述,在面部整形手术患者中开展协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与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治疗与护理过程中,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术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玉琴,田树昌.面部损伤急诊治疗中整形技术运用的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2):964-966.

[2]周明,安杏星,孙同祖,等.整形清创美容缝合术处理面部外伤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23):7-9.

[3]席芳,侯琨,李亚军,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应用无创通气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139-141.

[4]骆永梅,席明霞,王慧荣,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142-144.

[5]赵力立,曹明英,姚朱华,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63-1465.

[6]雷延兰,罗玲,陈莉,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6,15(1):58-62.

[7]滕亚莉.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10):1565-1569.

[8]叶玲燕,李俊,吴明东.社会支持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8,25(7):863-865.

[9]Zhao JY,Guo XS,Song GD,et al.Surgical outcom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fter Z-epicanthoplasty and blepharoplasty[J].Int J Ophthalmol,

2018,11(12):1922-1925.

[10]徐晓燕,董凯旋,徐永清,等.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穿支皮瓣移植术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7):789-791.

[11]戴曉岚,温文华.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2):309-312.

[12]刘坤,于晏,王英杰,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和住院次数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50-52.

[13]邢文特.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对颅脑外伤患者头面部软组织损伤进行修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56-57.

[14]陈碧华.急诊美容护理干预对面部外伤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122-124.

[15]席明霞,覃琴,卿利敏,等.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189-191.

[16]张迎春,唐文彬.协同护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7):962-963,966.

[17]Yu PX,Diao WQ,Qi ZL,et al.Effect of Dermabrasion and recell?on large superficial facial scars caused by burn,trauma and acnes[J].Chin Med Sci J,2016,31(3):173-179.

[18]张永梅,刘宝贤,邓智雯.心理干预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前负性心理影响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3):232-234.

[19]陈赫.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3):276-278.

[20]马巧燕,李月飞,童艳青.协同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3):1235-1236.

[收稿日期]2019-01-09

本文引用格式:邢玉虹,任红,王娜.协同护理模式对面部整形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9):138-142.

猜你喜欢
协同护理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协同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疗效评价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协同护理模式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