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涛
为加快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河南再加力。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河南省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为河南产业集聚区持续推进“二次创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主要目标是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20个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更好发挥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攻坚主阵地作用。
“二次创业”绝不是一句口号或一时兴起,而是基于河南产业集聚区自2008年开始规划建设至今经验的总结。这11年正是河南轰轰烈烈发展的11年,河南大事喜事不断,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落地河南,河南在原有五大定位的基础上,又叠加了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协调发展等新的定位,推动了河南分工定位再升级,无疑产业集聚区在这些赋予的新分工定位上功不可没,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河南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有效载体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支撑河南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支撑了经济增长。仅2018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就占全省工业的71.6%,对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7.3%;二是扩大了对外开放合作,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河南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平台;三是推进了改革创新,产业集聚区作为改革的“探索区”和创新的“试验田”,为全省改革发展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四是促进了转型升级,涌现了一批具有创新竞争力的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河南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同时还囊括众多产业研究中心。
今年,河南先后出台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两项重大举措。其背后一方面是在产业集聚区11年累积发展的基础上再出发再发力,提质转型;另一方面就是要努力破解现阶段一些产业集聚区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系统性瓶颈难题。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点:一是河南产业集聚区当前“传统产业多、现代产业少”“中型企业多、上市企业少”“外地知名企业多、本土明星企业少”;二是产业集聚区作为我国开发区体系的一部分,以高集聚、高增长和高创新为特征,但目前河南产业集聚区与这“三高”还有一定差距,传统的土地增值思维还较严重;三是产业集聚区营商环境不够优化,既做裁判又做选手、既招商又运营、既管理又服务,各种弊端、各类矛盾逐渐凸显;四是产业集聚区存在“空心化”现象,招商引资针对性不强、主导产业不明确、关联度不够,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存在“散、乱”现象,主导产品还集中在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还比较低等。因此,河南产业集聚区“决战二次创业、加快转型发展”可谓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针对产业集聚区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当前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特别注意差异化发展。从国内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经验来看,特色化程度是衡量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要打破产业集聚区产业结构趋同,必须找准不同产业集聚区自己的禀赋优势,形成特色化竞争,避免产业结构趋同。从福建平潭旅游产业集聚区、浙江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等这些产业集聚区来看,更加细分专业的发展方向成为现阶段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新趋势,更加专业、“小而美”的产业集聚区不断涌现。产业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科创”与“文创”融合发展等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树起了全国新标杆。譬如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区作为新崛起的影视产业基地,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的定位一直非常清晰:电影工业化生产、全产业链配套。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影视基地都是以“外景地 + 影视旅游”模式为主,明确以工业电影基地定位的基地非常稀缺,而东方影都是目前国内规划最超前、标准最高的工业电影基地,在中国电影工业快速崛起的大背景下,这种差异化优势格外明显。短短6年时间,这里从原来的城乡接合部,变成了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城区。《流浪地球》《环太平洋2》《疯狂的外星人》等一大批青岛出品的国产影片受到观众的热捧,影视作为区域核心引领产业,呈现集聚爆发式增长态势,仅《流浪地球》总票房就突破46亿元,为促进我国电影工业化进一步发展,青岛成为电影之都贡献了自己独特的力量,被《纽约时报》称赞为中国电影工业黎明的新开端。
二是建议建立产业集聚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通过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设立财政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高科技企业,开展成果转化股权投资,鼓励企业发展壮大,扶持高科技企业创业发展都十分重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我国在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并借鉴美国、以色列等国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创业投资发展不足的现状而推出的金融创新,是扶持创业投资发展的重要举措。因为没有抵押物,高新科技类企业在融资上总是频频碰壁,而成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有效化解这一“老大难”问题。以湖南长沙麓谷高新区为例,入园企业共5000多家,其中90%是轻资产、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园区,该区激励了区内企业改制上市和申请新三板挂牌工作,形成了对高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培育的外部环境。而为了满足巨大而集约的市场需求,长沙银行在麓谷高新区成立了长沙银行科技支行,通过搭建科技企业金融一体化服务战略联盟,解决轻资产、软担保、重研发的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批量化开发创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吸引成长性客户开展综合金融合作。长沙银行科技支行成立5年以来,累计发放科技型企业贷款14.87亿元,授信企业280家。不少位于麓谷高新区的“轻资产、高科技”的优质企业通过长沙银行科技支行获得了授信,大大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目前,麓谷园区不仅聚集了“千亿集群,百亿企业”,还汇集和融合了创业项目、科技人才、金融机构。另外,像武汉东湖高新区实施五谷(光谷、药谷、智谷、金谷、才谷)共建,成立500亿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经验都值得借鉴学习。
三是创新和“放管服”改革相结合,这是河南产业集聚区决战“二次创业”的关键点。创新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之魂,“二次创业”就是一个不断创新、全面创新的过程。一定要抓住创新不放,在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上大做文章。要更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出台更具包容性的政策,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重点扶持,重视产业链招商,鼓励高新技术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进入产业集聚区。譬如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的20條政策措施是刺激消费、加快经济模式转型的计划,似乎跟产业集聚区关系不大,其实有紧密的关联。中央政府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对商业步行街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信息平台和诚信体系等新建改建项目予以支持,提升品质化、数字化管理水平。譬如鼓励老旧工业厂区等改造为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譬如推动流通创新发展,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商业繁荣,激发国内消费潜力等,对产业集聚区也有借鉴作用。同时,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贯彻落实9月2日在郑州召开的“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工作会议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命门之穴”,把为企业发展搭台减负作为关键环节,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作为重要抓手,把“亲”体现在行动上,把“清”融入到骨子里。要问计于企、问计于民,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广容缺办理、多评合一、区域统一评估、全程代办、承诺制、先建后验等模式。
总之,河南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战鼓已经擂响,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二次创业”将是一次全面调整、一次全面创新,也必将会带来一次大的飞跃。对此,我们坚信不疑,全力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