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延链条 强服务河南产业集聚区持续推进“二次创业”

2019-09-20 02:56朱松琳
决策探索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二次创业西华小龙虾

朱松琳

产业集聚区,在百度词条上的解释是:政府统一规划,企业相对比较集中,实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整体效益的区域。

这个概念,经由河南首先提出,自2008年开始规划建设,2009年4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开始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建设。

2019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第11个年头,11年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重点突破到带动全局的重大转变,在集群培育、创新创业、开放招商、功能完善、理顺体制等方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成为新时期河南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综合载体和突出亮点。

截至目前,河南省的180个集聚区已经成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产业发展的主平台。2018年,产业集聚区对河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保持在90%以上,利润总额突破3000亿元,新增从业人员20万以上;在集群培育上,全省形成6个以上千亿级新兴制造业集群,培育了20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方案》出台: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制度保障

蓬勃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对推动河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缺乏顶层设计、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放管服”不到位、企业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当前,如何实现由创建到创新发展的转折,如何应对由粗放型向高质量发展跨越的新挑战,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建设的战略思路是明确的。

7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的《河南省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為处于“二次创业”关键节点的集聚区指明了改革方向,该《方案》共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3部分,就全省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给予了安排。

《方案》明确了全省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突出以特色论英雄、以亩产论英雄、以生态论英雄,以“三提”(亩均产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绿色发展提升)、“两改”(智能化改造、体制机制改革)为主要途径,全面推进“二次创业”,进一步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引领区和改革开放先导区,为持续深化转型发展攻坚、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提出,经过3~5年的努力,全省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力争达到15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普及率达到60%以上,形成20个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千亿级地标性产业集群。

《方案》聚焦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瞄准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导向,引导各地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二是聚焦瓶颈性问题破解。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主要针对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集群成长性不强、产出效益偏低、管理体制活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亩均产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绿色发展提升、智能化改造、体制机制改革等任务,以重点突破带动“二次创业”尽快取得实效。

三是体现引领性作用发挥。坚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阵地,着眼于存量提升和增量优化,加快推进主导产业集群转型提质,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更好地发挥对全省制造业以至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河南省政府参事、产业集聚区研究专家张占仓认为,继今年全省两会上提出集聚区“二次创业”以来,再次下发的《方案》说明省委、省政府推进集聚区高质量建设的战略思路确定,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力度没减,全省180个集聚区应该按照《方案》积极落实,苦练内功,搞好“二次创业”,把集聚区做成产业振兴的名片,做强产业,造福当地百姓。

辽阔的中原大地上,一幅幅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热闹画面次第展现。

建链:大规划凸显大气魄

盛夏的豫东大地一片葱茏,西华机场宽阔的机场跑道边竖立的蓝色广告牌上,白色大字特别醒目——热烈祝贺西华机场8月通航。

10多架旋翼机整齐停放在机库,西华经济开发区主任宋广良介绍道:“西华通用机场的广阔前景吸引了全国多家航空公司来投资,目前陈列的飞机属于东方时尚的投资项目,主要用于驾驶员培训。西华临空经济试验区规划占地15000亩,总投资约10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大项目。我们机场的跑道长1200米、宽30米,已经达到了A类通用机场标准,是全省功能最齐全的通用机场!未来还将打造豫东南最大的飞机制造和飞行员培训基地。”

除了机场,郑合高铁西华站的规划也为西华带来了“高铁经济”。随着西华站的开通运行,将结束当地不通高铁的历史,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铁未开,经济先行。离高铁站2公里的周口奥特莱斯万锦城商业综合体项目一期已经竣工,这座高端的商业综合体项目丝毫不亚于一线城市的标准,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的消费。经济开发区相关人员介绍,项目全部运营后每年可创造2000万元的税收。不仅会带动西华的商业及旅游景区品质的全面升级,而且会进一步扩大西华、周口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一个个大项目工地正在紧张施工,一张张蓝图正在绘就。四位一体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将使西华产业集聚区迎来发展创新的黄金期,继成功晋升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全力向国家级经开区冲刺。

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信心满满地说:“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西华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轰轰烈烈开展‘二次创业,不远的将来,西华必将再创奇迹,成为豫东南一颗闪耀的明星。”

补链:全产业链模式破题“二次创业”

潢川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自然条件符合小龙虾生长,农民有养殖小龙虾的传统习惯。近几年,潢川县委县政府采取“政府引导、龙头公司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开展稻渔综合种养。

2018年7月,河南省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议在潢川召开,小龙虾产业发展成为重点扶贫产业被推广介绍。此时,潢川全县小龙虾综合种养面积已达15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12.4万亩。可以说,潢川县小龙虾产业的培育壮大,是河南省水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

集聚区引进的大项目——农都集团小龙虾产业园,是潢川县引进的一个龙头型、旗舰型项目。该项目由领衔国内生鲜贸易行业的上海聚鲜网络和河南浩华集团联合投资打造,以政府引導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农业产业化与生态发展相结合、线上线下交易新模式相结合为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以“三结合一融合”模式来全力打造中国虾都。

据介绍,已经投产的一期工程,主要包括集检疫、信息、溯源、冷链物流、金融和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小龙虾交易平台。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实现年交易额破100亿元,可带领5万贫困户通过小龙虾产业脱贫。

截至目前,潢川县从事养殖加工的人员已达1.83万,可年加工成品虾2万余吨,成长为全省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加工基地县,而且在全国也叫响了“南潜江、东盱眙、北潢川”的新格局。

潢川小龙虾产业的培育壮大、提档升级,可以说是潢川县产业集聚区乃至整个信阳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的缩影。通过结合县域基础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形成新的产业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提供了新的产业支撑和动能。

延链:高水平开放打造循环经济集群

从郑州出发沿京港澳一路向南60公里,就到了闻名全国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长葛市大周省级产业集聚区。

这里曾经是“九岗夹八洼,旱涝都害怕”的贫苦之地,当地居民从“捡破烂”起步,推着架子车走南闯北,到2000年时,硬是用架子车推出一座“金属之城”,形成“回收—拆解—冶炼—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2003年时,大周金属回收企业达到400多家,户户冒烟,污染严重。2006年,当地政府通过大量调研,果断转型,关停并转300多家小散乱企业,对整个园区进行了整合。经过10多年来的持续努力,如今的集聚区形成了再生不锈钢、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镁四大产业基地,成为闻名全国的产业基地。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有色金属行业纷纷减产的大背景下,大周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却在加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问及原因,大周推进的“中德合作”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据大周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姜峰回忆,当时考虑到金属再生行业在我国才有几十年历史,而德国的金属再生行业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比较发达,就多方联系,后来通过中联办和德国建立了联系,于2016年与德国建立合作关系。短短3年间,大周和德国方面的合作全面铺开,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创造了很多记录。

2017年5月,长葛市政府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设立了驻德办事处。大周青创平台安排专人驻德国开展交流合作活动,成立了中德青年交流中心,每年组织集聚区企业赴德国、欧洲开展考察交流活动。

由于合作对路,近年来,大周产业集聚区先后6次组织企业随许昌经贸考察团赴德国、法国、捷克、瑞士进行了考察。晟丰科技、艾浦生、德威股份等重点企业引进德国熔炼、自动控制技术……

姜峰自信地说:“大周的产业崛起在‘废品回收的市场最前沿,成本意识在全国无人能比,再加上我们先进的工艺和装备,即使行业萧条,大周的产业也是红红火火。”

可以说,长葛大周产业集聚区不仅是全省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典范,也是河南乃至全国县域高水平开放的样本。他们在主导产业培育、对外开放合作、融资平台建设、双创平台引领上都可圈可点,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强链: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转型方向

投资100亿元的九晖海利根国际生态文化城项目已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投资70亿元(其中产业投资不低于50%)的保利凤起商都正在深度洽谈,招商蛇口1872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

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马寨产业集聚区,多年来以产兴城、撤乡建镇,逐渐发展壮大为今天以康师傅、花花牛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省级“二星级”产业集聚区。作为产城融合先行区,郑州市马寨产业集聚区以“园中园”发展为引领,以郑州市中央文化区“四个中心”(即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现代传媒中心)建设为契机,推动新镇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特别是近年来,马寨管委会提前规划、看准时机,主动引导转型升级,做强产业链。以集聚区“二次创业”为契机,主动融入制造强省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通过规划管控、污染防治、主导产业培育等方式,逐步淘汰、退出磨料磨具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培育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化新兴业态。同时,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这一条主线,以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为核心,坚持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两个融合发展”思路,做优做强现代食品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大力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集聚区将依托省级产业集聚区这一平台,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转型方向和‘园中园发展模式,做好创新创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基础配套、土地运作重点工作,扎实推进集聚区‘二次创业。”马寨产业集聚区负责人说。

以“放管服”促进高质量发展

“以前要多个科室来回跑,如今在一个大厅里一次性办公,办理手续比以前快多了!”近日,河南新开源石化管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到园区便民服务大厅办理科技创新奖励相关手续时感叹道。

为吸引大投资、新项目等顺利落地,洛阳市洛新产业集聚区采取了分区管理制度、联企干部制度等策略,分片区、分企业“一对一”帮助,并细化各部职能,培养各项政策的综合性服务专员。

2018年,洛新产业集聚区将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矿山装备)、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示范园区、全省首批智能化示范园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等认定或荣誉收入囊中,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功创建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气质凸显。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洛新产业集聚区党工委、管委会超前的“放管服”意识。

去年以来,针对存在的问题,洛新产业集聚区党工委、管委会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实地督察14次,对发现的问题责令其迅速整改到位;对项目单位诉求问题解决情况督察9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用;对首席服务官项目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督察4次,更好地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围绕权力查制度、围绕岗位查职能、围绕项目查流程、围绕项目查效能、围绕企业查行为、围绕信访查作风、围绕诉求查过程、围绕工程查过程,不遗余力使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工作驶入“快车道”。

为迎接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完善服务功能、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洛新产业集聚区打造了洛新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做大做强洛新建投集团公司、洛阳融腾担保公司,区内洛陽东大科技园获评2018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更多的小微型企业提供投资建厂的保障平台,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投资风险。

洛新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马江红表示,创业孵化基地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规划,提高基础配套设施和土地的利用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纳更多生产要素和资源,并逐步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为洛新产业集聚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从2008年开始规划建设至今,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第11个年头,11年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总量持续增长,已经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今年,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正式被写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省级战略。

以产业集聚区的高质量发展,来赋能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产业集聚区作为推进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已成为各界共识。

《方案》的出台,给全省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证,按照年初陈润儿省长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省各产业集聚区更加注重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等要求,大力实施“放管服”,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发挥产业集聚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改革开放的高端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二次创业西华小龙虾
西华大学成果展示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小龙虾
西华大学油画作品选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