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唐建锋, 吴 琼, 焦明姚, 朱 怡, 周维佳*, 罗德强, 江学海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2.贵州省植保植检总站, 贵州 贵阳 550001)
水稻是贵州省最重要的口粮作物,近年水稻种植面积维持在67万hm2左右[1-3]。随着贵州省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大省以及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精品大米的战略目标,如何扎实有效推进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相关学者就贵州省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技术、防治效果等进行了大量研究[4-16],如金星等[4-5]研究了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何忠雪等[6-8]研究了水稻白背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治药物和药效。研究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等病虫害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10-13],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可有效提高防控效果[14-15]。上述研究结果对贵州省水稻生产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当前,随着国家“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深入推进和人民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强烈需求,水稻绿色防控直接关系到贵州稻米安全,是贵州优质水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必要全面掌握和深入分析贵州省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和防治情况。为此,笔者收集整理分析了贵州省2006年以来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农药施用量、农药施用种类、主要施药方式等数据,梳理绿色防控主要面临的问题,以期为贵州省水稻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从图1看出,贵州省水稻病害以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为主,其中,稻瘟病发生面积最大,常年发生面积在17万hm2以上,为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4左右,2012年稻瘟病严重发生,面积超过25万hm2,近3年(2015—2017年)稻瘟病发生面积得到有效控制,2017年发生面积17.8万hm2。水稻纹枯病的发生面积仅次于稻瘟病,常年发生面积在13万hm2左右,2017年发生面积13.5万hm2。近年来,随着大穗型品种的应用,稻曲病呈逐渐增加趋势,2016年发生面积达7.4万hm2,而2017年发生面积下降至6.1万hm2。
贵州省近年水稻害虫种类主要为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图2)。其中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危害面积最大,白背飞虱常年危害面积在30万hm2以上,约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2,2012年发生面积达43.9万hm2,近几年白背飞虱危害面积逐渐降低,2017年危害面积为34.0万hm2。稻纵卷叶螟常年危害面积在26万hm2以上,2014年危害面积最大,达40.8万hm2,2017年危害面积降至28.2万hm2。褐飞虱和二化螟常年危害面积也在10万hm2以上。
注:数据来源于贵州省植保植检总站(下同)。
Note:The data is from Guizhou General St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The same below.
图1 2015—2017年贵州省水稻主要病害发生面积
Fig.1 Area of major rice diseases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5 to 2017
图2 2017年贵州省水稻主要害虫的发生面积
Fig.2 Occurrence area of major rice pests in Guizhou Province in 2017
从图3看出,贵州省稻田草害以阔叶杂草危害面积最大,常年发生面积在30万hm2以上;禾本科杂草次之,常年发生面积在16万hm2以上;莎草科杂草常年发生面积在6万hm2以上。2016年稻田草害发生较为严重,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发生面积分别为20.3万hm2、40.2万hm2和9.1万hm2,2017年稻田草害发生面积明显降低,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发生面积分别为18.7万hm2、37.1万hm2和5.8万hm2。
2015—2017年贵州水稻主推品种的稻瘟病抗性普遍为中感、纹枯病抗性普遍为低感-中感、条纹叶枯病抗性普遍为低抗,抗虫性普遍为中抗。总体来看,目前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等关键病害的抗病性较差,除加快选育应用一批综合抗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外,开展多种形式的病虫草害防治是保证水稻增产增效的重要手段。
图3 2015—2017年贵州省水稻田主要草害的发生面积
Fig.3 Occurrence area of major grass pests in rice paddies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5 to 2017
贵州省防治稻瘟病常用的农药为稻瘟灵、三环唑、苏云金杆菌,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常用井冈霉素、多抗霉素;防治稻纵卷叶螟常用三环唑、吡蚜酮、毒死蜱,防治稻飞虱常用毒死蜱、吡蚜酮等。每季水稻生产中防治次数在4~5次,近3年累计防治面积均在100万hm2以上。总体来看,贵州病虫害防治仍然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生物农药应用呈逐渐增加趋势。
据《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显示,2004—2016年间,贵州省水稻农药总施用量为1 470~18 887 t,其中,杀虫剂为2 880~8 731 t、杀菌剂为489~4 212 t、除草剂为495~5 866 t。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水稻单位面积平均使用农药量依次为上海>浙江>江苏>湖南>安徽>湖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贵州水稻生产中农药施用量少,仅次于重庆。
从表1看出,2013—2017年贵州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的组织形式仍然以农户散户为主,防治面积约占全省防治总面积的2/3,但总体呈不断降低趋势;专业化服务组织防治面积由2013年的28.0万hm2增加到2017年的47.3万hm2,种田大户防治面积由2013年的5.3万hm2增加到2017年的13.7万hm2。全省水稻全程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形式以代防代治(个体服务)、全程承包(合作社)为主,企业防治较少,2013年的专业化服务组织有2 053个,至2015年已增加至3221个。总体看,与常规防治相比,水稻全程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有利于减少用药次数,平均用药3次,减少用药1次,除人工成本外,还节省用药成本180~300元/hm2。
表1 贵州水稻病虫草害不同组织形式的防治面积
Table 1 Control area of different tissue forms of rice diseases, insect pests and weeds in Guizhou 万hm2
年份Year专业化服务组织Professional service organizations种田大户Large farm农户散户Farm201328.05.3101.5201430.08.0108.4201545.312.072.9201648.014.087.7201747.313.778.8
从表2看出,全省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施药方式以背负式喷雾器为主,年防治面积约为100万hm2左右,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仍处于应用的起步阶段,近年呈逐渐增加趋势,2013年担架式机动喷雾机防治面积为0.7万hm2,至2017年增加至2.8万hm2,2013年植保无人机防治面积为0.1万hm2,至2017年增加至1.2万hm2。
表2 贵州水稻病虫草害不同施药方式的防治面积
Table 2 Control areas of rice diseases, insect pests and weeds under different application methods in Guizhou 万hm2
年份Year背负式喷雾器Knapsack sprayer担架式机动喷雾机Stretcher powered sprayer植保无人机Plant protection uav201396.70.70.1201495.31.70.42015100.02.00.82016110.03.01.02017106.72.81.2
据贵州省植保植检总站统计,2017年全省实施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年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2.69次,较往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7.83%。全省绿色防控示范推广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绿色防控覆盖率37.41%,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1) 种子处理+杀虫灯(诱捕器)+性诱剂+生物农药(低毒化学农药);
2) 种子处理+稻鱼(鸭)+杀虫灯(诱捕器)+生物农药(低毒化学农药);
3) 种子处理+稻鱼(鸭)+释放天敌+生物农药(低毒化学农药)。
各地实践表明,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推行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是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有效途径,示范区农药减量控害效果明显[14-15],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治理效果显著。水稻重大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水稻生产安全和稻米质量安全,提高了稻农生产积极性,同时还保障了生态环境安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是贵州省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保证。
贵州水稻绿色防控发展的形势向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全省实际来看,绿色防控推广应用面积占比相对较低,总体仍以试验示范为主,与全面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的要求存在差距,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2.1 绿色防控思想认识不足 水稻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稻米质量安全以及优质稻产业发展。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存在不知道绿色防控是什么、对绿色防控的内涵理解不深、绿色防控意识不强等问题,有的认为还是化学农药药效快,过去长期用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还习惯于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从政府层面来讲,对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不大;从种植企业、合作社、大户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层面来讲,由于认识上的误区,自行投入资金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物化产品的积极性较低。
3.2.2 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 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但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中,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理化诱控等非化学防控技术产品的单位投入资金比化学农药高,使用技术上要求较高,见效相对缓慢;在科学用药方面,省药、省水、省工的高工效低容量施药器械与陈旧的施药器械价格相差较大,农民投入困难。
3.2.3 绿色防控的组织化程度低及缺乏支持 全省水稻病虫害防控以种植散户防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从事绿色防控的专业化合作组织和企业的生命力较弱,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存在瓶颈,与推进融合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绿色防控依赖的非化学防控技术产品成本较高,使用技术要求更高,见效相对缓慢,产品应用缺少补贴机制,水稻生产主体尤其是散户不愿投入、增加生产成本,需要政府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宣传和引导,增强绿色防控意识,培训绿色防控技术,培养绿色防控习惯。
针对优质水稻,重点支持有品牌、上规模、有积极性的企业或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绿色防控,建立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集中扶持实施主体。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绿色防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宣传绿色防控的成效、经验和品牌,提高社会对绿色防控农产品的认知度。通过强化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大推广力度,营造社会普遍了解、认识深刻、高度关注、合力支持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政府大力支持、部门联合推动、企业服务参与、农民积极响应的良好局面。
许多绿色防控技术在规模化使用时,单位面积使用数量比小范围小面积要减少20%左右,这必须依靠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来实施,既能降低使用成本,又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要扩大绿色防控的覆盖面,降低应用成本,提升综合效益,加大力度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在以散户为主的农村村落,统防统治是其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统一防治、整体防护的思路从根本上解决了农药残留高、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难的问题。
优质稻绿色防控,关键在防。首先,选育并筛选综合抗性较好的优质高效水稻品种,对于特种优质稻资源,针对稻瘟病等某一缺陷利用分子育种等技术进行逐渐改良;其次,研发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特别是生物农药,摸清病虫害发生规律和药物吸收机理,精确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另外,加强栽培技术调控,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安排栽插密度和施肥水平,合理调控形成通风透光、茎秆粗壮的群体结构,通过稻鸭共生、生物多样性等多种措施降低农药施用量。集成切实可靠稳定高效的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推广应用。
绿色防控要落地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出台相应的绿色防控奖励扶持政策。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为目标,对绿色植保技术产品应用实行补贴机制,培养和引导绿色生态的病虫害防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