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性研究
——基于北京市210家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

2019-09-20 07:52张志强上官单彬
中国科技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权重耦合问卷

张志强,张 玺,上官单彬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言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已成为 “新常态”下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 “质量第一”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 “质量强国”和 “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战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主体,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的紧迫性尤为突出。

通过对北京市部分企业实地调研,依据卓越绩效模式发现,北京市科技型企业大多存在创新战略缺失、创新制度不健全、技术创新各过程脱节、知识管理缺乏等质量管理成熟度不高的问题。企业实践中往往将质量管理和创新割裂看待,没有用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指导企业创新实践,没有在质量管理基础上系统地开展创新活动,这就不能很好地将企业内外部的创新资源优势转化成企业实际竞争优势[1,2]。因此,如何以质量管理为基础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质量管理和创新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二者相互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但两者的关系在理论研究中仍具争议,主要从质量管理对创新的影响研究,质量管理与创新的融合研究两个方面展开。

国内外学者在质量管理对创新的影响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质量管理实践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质量管理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质量管理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3个角度展开研究。

(1)质量管理实践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促进和抑制作用都有涉及[3,4]。Bourke等[5]研究发现短期质量创新管理对产品创新绩效有一定破坏性。许多学者[6-8]都研究了硬/软质量管理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姜鹏等认为质量管理核心实践和基础实践对企业创新有积极影响,但宋永涛等[9]认为核心质量管理实践阻碍产品创新绩效。

(2)质量管理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涉及多种创新类型。Santos-Vijande等[10-12]分别定量研究了质量管理对创新文化和行政创新、五种创新、过程创新技术和管理创新、知识创新、创新能力的影响,均具有积极作用。但Li等[13]定量研究企业质量管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显著抑制作用。

国内外学者在质量管理与创新融合方面的研究较少,大多通过定性分析认为质量管理和创新之间可以有机结合,但如何融合?融合的概念模型是什么?还缺乏研究。单汨源等[17]在卓越绩效模式理论研究基础上定性构建了企业持续创新机制框架模型,另外Palm K等[18]通过案例和文献研究发现创新和质量管理可以并行处理,是相互加强而不是相互有害。王墨玉等[19]、Ruiz-Moreno等[20]都实证分析发现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创新可以结合并产生协同效应,并获得竞争优势。

综合上述文献研究不难看出,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及耦合性,但现有研究大都直接定性认为质量管理与创新可以协同,但两者在哪些方面可以耦合协同?尚未形成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耦合协同的理论化框架;两者的协同性如何?尚缺乏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协同的定量实证研究。因此,本文从PDCA过程理论出发,构建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关系模型及评价模型,利用申报北京市政府质量奖的21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整体及5个不同行业的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进行实证分析。

1 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关系模型构建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某种关联的系统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联合起来产生某种特定功能的现象,包括良性耦合与不良耦合两种类型。良性耦合是指存在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相互兼容、促进、协同发展,从而产生增力的现象。不良耦合是指系统之间相互干扰、削弱的状态。

质量管理与创新均能为企业带来有效改进,从而获取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虽然在改进方式上存在差异,但是从过程的角度来看,两者均是一个PDCA的改进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质量管理与创新虽为两个不同的独立系统,却又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产生耦合协同效应,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诸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六西格玛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等质量管理的一系列体系、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创造,并且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创新全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过程能够推动并保证企业创新的激发、实现、扩散等过程的有效进行。第二,表现为创新过程对质量管理过程的反促进作用。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活动的开展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而市场机遇向产品或服务转化则需要质量管理过程的保证。企业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关系模型

2 研究方法

2.1 耦合评价模型

将质量管理过程与技术创新过程看作企业管理系统S中的两个子系统S1、S2,借用耦合理论建立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具体公式为:

(1)

其中,D表示质量管理过程系统S1与技术创新过程系统S2的耦合协调度;Hn为S1与S2的协同度;U1、U2分别为S1、S2的综合评价函数,其值的大小代表着两个子系统对企业管理总系统有序度的贡献程度;T为企业管理总系统S的综合评价指数,a、b为待定权数且a+b=1。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作为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均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质量管理能够推动创新,创新亦能拉动质量管理。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及对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有深入研究的教授进行访谈,最终给a、b赋值均为0.5。

为了能够判断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协调程度,借鉴童心等[21]和张平等[22]耦合效应研究中对耦合协调度等级的划分,将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协调度分为7个等级,具体见表1。

表1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2.2 子系统综合评价函数模型

根据建立的耦合评价模型,计算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协调度,需确定两个子系统对企业管理总系统有序度的贡献程度,一般可采用几何平均法或线性加权平均法。结合本文的实际情况,首先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每个样本的综合发展水平,即每个样本的质量管理过程及创新过程子系统对企业管理总系统有序度的贡献程度,再取样本的几何平均值为样本整体的质量管理过程及创新过程子系统对企业管理总系统有序度的贡献程度,具体公式如下:

(2)

其中,i取值为1、2,Ui表示样本整体的质量管理过程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U1及技术创新过程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U2;Umi分别表示第m个样本的质量管理过程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Um1及技术创新过程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Um2,本文一共对210家企业进行调查,并获取相关数据,故m取210;k表示两个系统中各设立的指标数量,本文两个子系统均设立了12个指标,故取值12;Uij表示第i系统第j个指标,此处为该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λij表示第i系统第j个指标的权重。权重的赋值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性,本文采用熵值法进行权重赋值。

2.3 熵值法权重赋值

计算指标的权重,首先需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包括指标的无量纲化及非负化处理两步:

(1)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根据设定指标的含义,对正向指标及反向指标采取不同的计算方式进行处理,具体公式如下:

(3)

(4)

(2)指标非负化处理:为了排除无量纲化处理后出现指标值为0,保证指标熵值可计算,需对指标进行非负化处理。公式为:

(5)

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取值∂=0.9。

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便可计算指标权重,具体公式如下:

(6)

(7)

Ej=1-Fj

(8)

(9)

其中,公式 (6)是对标准化后的指标进行同度化处理;公式 (7)计算各项指标的熵值,β>0,本文只讨论质量管理过程与技术创新过程两个系统,故取k=1/ln2;公式 (8)计算指标的差异性系数。此过程是为了保证不同样本间的差异性,若不同样本间的指标值完全一致,即样本间毫无差异,设定的指标也就失去了意义;公式 (9)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

3 评价指标与数据获取

3.1 过程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从过程角度,质量管理过程与技术创新过程均是PDCA循环改进的过程,因此,本文对质量管理过程与技术创新过程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在遵循PDCA原则,确定过程各个阶段及具体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参考朱兰质量管理手册总结出质量管理过程的4个阶段: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23]。通过梳理各个阶段企业从事的具体活动,并借鉴段桂江,徐庆丰及王秋明等[24]对质量管理过程的研究,对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分别构建3个评价指标。

根据阿曼德[25]对企业创新管理的研究确定创新计划、技术开发、生产与营销及评估与反馈4个技术创新过程阶段。借鉴吕一博等[26]和李苑艳等[27]对企业创新过程的研究,每个阶段设定3个具体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评价指标体系

3.2 数据获取及样本筛选

考虑到并非所有企业均同时系统实施质量管理与创新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为了保证质量管理过程与技术创新过程回收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参加北京市两届政府质量管理奖评选的企业发放问卷,这些企业均较为成熟,多属于科技型企业,系统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共发放问卷379份,回收249份,剔除掉数据缺失、问卷作答有一致趋向的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21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55.41%。这210家企业分属于5类不同行业,食品行业62家,机械制造行业41家,制药行业33家,电子行业50家,汽车行业24家。

4 实证分析

4.1 样本信度和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通过信度检验观察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本文通过SPSS19.0计算问卷的Cronbach′s α来衡量信度。一般而言,α值大于0.6便属于可接受信度范围,α值在0.7以上,表明问卷具有较高信度。此次问卷共设计51个问题,质量管理过程25个,技术创新过程26个。由表3可知,质量管理过程与创新过程的α值分别为0.788和0.716,问卷整体的α值达到了0.862,均大于0.7,说明问卷的稳定性与一致性非常好,具有非常高的可信度。

表3 信度分析结果

(2)效度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结构效度,一般认为,KMO值大于0.5且Bartlett球形检验达到显著则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若因子载荷高于0.45且累计解释变异量超过60%,则可认为问卷结构效度良好。通过SPSS19.0对问卷整体做因子分析发现,KMO=0.660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Sig.=0.000,表明Bartlett球形度检验非常显著,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各问项的因子载荷均在0.595~0.823,均大于0.45,且都在初始设定维度内。此外,累计解释变异量达到72.029%,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4.2 耦合协调度分析

(1)指标权重分析。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质量管理过程系统权重值最大的是纠正措施实施指标,为0.0961,属于质量控制阶段,且质量控制阶段各项指标的权重值普遍高于其他阶段;技术创新过程系统中权重值最大的是技术获取指标,为0.1264,属于技术开发阶段,且技术开发阶段各项指标的权重值普遍高于其他阶段。此外,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基本呈现均匀分配,相差微小,表明对于质量管理过程及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合理有效的。

表4 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评价指标权重

(2)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协调度分析。根据建立的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评价模型,分别计算行业整体及食品行业、机械制造行业、制药行业、电子行业、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协调度,具体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整体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协调度达到0.7504,处于良好耦合的状态。5类行业的耦合协调度各有不同,分为3类:①食品行业与机械制造行业的过程耦合协调度为 (0.6~0.7),处于中度耦合状态。②制药行业与汽车行业的过程耦合协调度为 (0.7~0.8),处于良好耦合状态。③电子行业的过程耦合协调度大于0.8,处于优质耦合的状态。

综上所述:无论是整体还是各个行业,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间并未出现失调的状态,呈现出较好的耦合协同性,尤其在电子行业表现最为突出。

5 结论

(1)熵值法权重赋值结果表明,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关键在于质量控制阶段对产品/服务/过程特征有效控制和改进,使之始终与企业质量目标保持一致。技术创新过程的关键则在于技术开发阶段,引进外部技术或建立企业独有的研发体系,自主研发所需技术,开发新产品或改进创新老产品。

表5 不同行业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协调度及等级

(2)对来自5个不同行业的210家样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表明:整体上看,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与技术创新过程间有着良好的耦合性。分行业来看,按照耦合协调度结果由大到小依次为:电子行业>制药行业>汽车行业>食品行业>机械制造行业。这是由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压力大小及对过程和结果重视程度不同所决定的。相比较下,电子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企业竞争压力逐年增长,企业不仅注重产品质量管控,对产品技术开发的质量保证也很重视,表现出更高的耦合协调度。

(3)综合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具有较高的耦合协调度,相互影响,彼此作用,企业不应将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割裂看待,而应追求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相互促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由于样本企业中大多为非上市公司,很多数据难以获取,因此本文仅分析了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耦合协调性,并未进一步分析耦合效应;第二,从有效回收样本企业来看,整体均属于制造业,缺乏其他行业的对照。

猜你喜欢
权重耦合问卷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权重常思“浮名轻”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问卷网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