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绪伟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8)
柞蚕(Antheraeapernyi)原产于我国,其茧可缫丝,幼虫、蛹和成虫是优质的虫源蛋白,可食用[1-2]。柞蚕产业也是出口创汇产业,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产业链条长、资源可再生、可持续发展,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矛盾,改善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河南省南召县位于豫西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为“中国柞蚕之乡”[3]。全县辖16个乡镇340个行政村64万人,总面积2 946 km2[4],有山地面积25.13万hm2,其中柞坡面积8.13万hm2,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全县常年放养柞蚕卵8 500 kg,年产柞蚕茧3 500 t左右,产值约1亿元。在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的长期重视和支持下,柞蚕产业早已成为南召县的一个特色支柱产业。1989年,南召县就被定为全国一化性优质柞蚕茧出口创汇基地,2000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柞蚕之乡,2003年“南召一化性柞蚕茧、丝(绵)、绸”通过国家原产地注册,南召县亦被认定为一化性柞蚕原产地,2005年荣获全国首家有机柞蚕生产基地认证[5]。
近十年来,南召县抓住柞蚕丝出口势头良好的机遇,积极发挥南召县柞蚕基地的优势,争取做大做强柞蚕产业。这对于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南召县的柞蚕养殖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养殖户,养殖规模不大、经营水平不高,存在集中程度较低(即使重点乡镇的生产规模也未达到当地支柱产业的水平),柞树布局基地化、专业化、区域化程度不高,中低产柞园较多、高产柞园较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柞蚕产业的快速发展。
蚕业是农业中的高风险产业[6],已有学者从蚕业的生产特征、产品特征、技术特征和市场特征分析了蚕业风险的根源及对农户行为和蚕业生产发展的影响[7],甚至从农户的视角系统研究了农户栽桑养蚕的意愿及其所面对的风险状况[8-9]。但是,对与柞蚕产业密切相关的农户养殖柞蚕的态度倾向,尤其是农户进行柞蚕规模化养殖的意愿仍了解不多。因此,本文以行为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基础,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蚕农个人因素、蚕农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南召县蚕农柞蚕规模化养殖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探究发展政策和建议,促进南召县柞蚕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16年南召县蚕农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68份,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2.1 变量选择 前期调查发现,影响南召县柞蚕规模化养殖的主要因素为蚕农个人、家庭情况以及政策补贴、行业支持等。蚕农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养蚕年限及养蚕技术,蚕农家庭中参与农业的劳动力人数、蚕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政策补贴、行业支持等都直接影响南召县柞蚕的规模化养殖(表1),故选择年龄(X1)、受教育水平(X2)、养蚕年限(X3)、养蚕技术(X4)、农业劳动力人数(X5)、家庭总收入(X6)、蚕业收入比重(X7)、政策补贴(X8)、行业支持(X9)等变量进行分析研究。
表1 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的影响因素
特征变量影响因素蚕农个人因素年龄(X1)、受教育水平(X2)、养蚕年限(X3)、养蚕技术(X4)蚕农家庭因素农业劳动力人数(X5)、家庭总收入(X6)、蚕业收入比重(X7)社会因素政策补贴(X8)、行业支持(X9)
1.2.2 模型假设 柞蚕养殖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蚕农是柞蚕养殖业的主体;而且柞园为柞蚕提供了生活能源及生活场所,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本文做以下假设:①蚕农是经济理性的独立经营者,在既定的市场环境和自身资源禀赋约束下,通过选择不同组合的生产方式,以达到收入的期望效用最大化;②地方的土地流转能够顺利地进行,蚕农能够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一定的土地,扩大柞蚕养殖规模。
1.2.3 模型设定 模型设定在能实现规模经营的情况下,利用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模型[10-11]对蚕农是否扩大养殖规模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和检验,分析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的影响因素。
表2 变量说明及处理
变量变量名变量类型变量赋值被解释变量规模化养殖意愿(Y)二元分类(2类)0=没有规模养殖意愿;1=有规模养殖意愿解释变量年龄(X1)数值型调查年度户主的年龄(岁)受教育水平(X2)顺序数据(4类)0=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中专);3=大专及以上养蚕年限(X3)顺序数据(4类)0=1年及以下;1=2~5年;2=5~10年;3=10年以上养蚕技术(X4)顺序数据(4类)0=不好;1=一般;2=较好;3=很好农业劳动力人数(X5)数值型调查年度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人)家庭总收入(X6)顺序数据(4类)0=10 000元以下;1=10 000~30 000元;2=30 000~50 000元;3=50 000元以上蚕业收入比重(X7)顺序数据(4类)0=40%以下;1=40%~60%;2=60%~80%;3=80%及以上
续表2
为研究各解释变量对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的影响程度,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似然比统计量(LR统计量)为122.803 5,显著水平接近零,说明模型总体拟合较好。
表3 河南省南召县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影响程度
变量系数标准误Z值显著水平C-4.303 0931.612 555-2.668 4940.007 6X1-0.026 9260.023 437-1.148 8810.250 6X20.933 8240.284 6353.280 7800.001 0X30.072 4600.247 3470.292 9470.769 6X40.820 0050.262 1173.128 3880.001 8X5-0.142 7760.205 920-0.693 3570.488 1X60.428 3250.254 6251.682 1800.092 5X7-0.019 8520.205 242-0.096 7230.922 9X82.762 4090.588 2334.696 1120.000 0X91.690 4490.373 4934.526 0510.000 0相关变量标准差0.500 214回归标准误差0.322 880赤迟信息准则0.769 263残差平方和16.471 73施瓦茨准则0.955 213似然估计值-54.618 06H-Q信息准则0.844 730限定似然估计值-116.019 8似然比统计量122.803 5平均似然估计值-0.325 108概率统计0.000 000
蚕农个人因素中,蚕农的年龄对规模化养殖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026 926,显著水平为0.250 6,说明年龄因素对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受教育水平对规模化养殖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933 824,显著水平为0.001 0,说明受教育水平对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蚕农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其规模化养殖的意愿越强;养蚕年限对规模化养殖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072 460,显著水平为0.769 6,说明养蚕年限对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养蚕技术水平对规模化养殖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820 005,显著水平为0.001 8,说明养蚕技术水平对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蚕农的养殖技术水平越高,其规模化养殖的意愿越强。受教育水平高的蚕农吸收和运用科技的能力强,养蚕技术水平高的蚕农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因此受教育水平越高的蚕农规模化养殖的意愿越强,而与蚕农的年龄、养蚕年限无关。
蚕农家庭因素中,农业劳动力对规模化养殖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142 776,显著水平为0.488 1,说明农业劳动力因素对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家庭总收入对规模化养殖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428 325,显著水平为0.092 5,说明家庭总收入对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蚕业收入比重对规模化养殖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019 852,显著水平为0.922 9,说明蚕业收入比重对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的影响也不显著。蚕农养蚕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家庭收入,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家庭因素对规模化养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宣传力度不够,蚕农对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
社会因素中,政策补贴对规模化养殖意愿的相关系数为2.762 409,显著水平为0.000 0,说明政策补贴对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有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补贴力度越大,其规模化养殖的意愿越强。行业支持对规模化养殖意愿的相关系数为1.690 449,显著水平为0.000 0,说明行业支持对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业支持水平越高,其规模化养殖的意愿越强。因此适当地加大政策补贴和行业支持有利于南召县柞蚕产业规模化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12],为了促进柞蚕产业的发展,提高南召县柞蚕产业的竞争力,应扩大柞蚕养殖的经营规模。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制约南召县柞蚕规模化养殖的主要因素包括蚕农的受教育水平、蚕农的养蚕技术水平、国家政府的政策补贴和柞蚕行业的行业支持。针对该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3点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南召县柞蚕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蚕农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养蚕技术水平越高,则其从事规模化养殖的意愿就越强,所以应努力提高蚕农的受教育水平和养蚕技术水平。受教育水平方面,主要应通过农业技校、农村夜校、农村职业教育等形式提高蚕农的文化知识水平。农业技校主要侧重于农业生产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农民的生产管理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农村夜校主要是加强农民知识系统学习,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则是全方位地培养农民的生产、就业能力,以利于提高蚕农的养殖水平,提高蚕农的养殖效率。
养蚕技术水平方面,主要应通过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养殖技术。一方面,利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向农民传授实用的、效率更高的养殖技术;另一方面,利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对蚕农养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服务指导。
国家政府的政策性补贴越高,蚕农的规模化养殖意愿就越大,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首先,加强对南召县国有重点种场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设备更新,培育抗逆抗病性强的新品种;其次,采取惠农政策,加大蚕种补贴,减轻蚕农负担,增强蚕农规模化养殖的积极性;第三,加大南召县柞蚕产业资源和产品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打造南召县柞蚕茧、丝、绵、绸、毯等品牌,做大做强柞蚕这一支柱产业;第四,在柞蚕、柞树病虫害防治方面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第五,扩大柞蚕产业化经营水平,拉长产业链条,推进茧丝绸农工贸一体化经营。
蚕农的个体家庭养殖,使得单个蚕农面临大市场问题,独自的个体农户面临市场整体处于劣势地位,是产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同时面对市场波动也很难应对。这样,使得蚕农不敢轻易扩大养殖规模,而行业的扶持,能够有效地增强蚕农驾驭市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应该通过加大行业支持来增加蚕农的规模化养殖意愿。
行业支持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行业专业协会的扶持,行业专业协会是连接蚕农和市场的有效途径,通过行业专业协会,将蚕农集中起来共同面对市场风险,能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的影响;二是行业组织的服务功能,柞蚕行业组织通过信息披露等功能,及时地向蚕农传达市场的变动情况,使蚕农更好地理解和把控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