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甘肃对外贸易现状与问题研究

2019-09-19 07:43赵蓉韩建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甘肃省甘肃进出口

赵蓉 韩建民

[摘要]当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节奏越来越快,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为密切。 “一带一路”不仅给整个中国及丝路沿线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助于甘肃的外贸的发展。甘肃对外贸易从一带政策实施以来,总体形势发展良好,如何在新政策机遇下发展甘肃对外贸易,对提高甘肃省外贸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2013年秋天,我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以下简称“一带”)是当前世界上极具发展潜力和时代性的经济合作计划,五年来,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特别是亚欧国家, “一带一路”这一跨时代意义的構思,一方面给沿线各国文化交流、经贸合作、增进两国友好提供了契机, 也给甘肃省的改革开放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途径。当下甘肃省经济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外贸发展遭遇瓶颈。怎样借助“一带一路”的这一伟大契机, 发挥甘肃优势,打通向西道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会是甘肃开创外贸发展新局面的首要任务。

2 甘肃省对外贸易基本现状

1978年来,甘肃对外贸易总额呈现缓慢增长, 2000-2007年,外贸总额连续8年稳定增长, 2013年因“一带”政策发展契机,甘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冲破100万美元, 达102.81万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15.53%, 超出全国平均水平8%, 2016年,甘肃外贸总值为453.2亿元。就甘肃进出口商品结构而言,进口总体上以原材料和机电高新产品为主,原材料进口,机电高新产品进口占比日渐下降,农产品和其他产品进口占比基本稳定。在出口方面,机电高新产品出口额不断增加并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和原材料产品出口较低且额度比较稳定。就外贸企业类型来说,民营企业开始初露锋芒,2016年甘肃私营企业对全省外贸进出口贡献率占据首位。甘肃外贸方式中,甘肃一般贸易处于核心地位,2013年,甘肃一般贸易进出口在全省进出口总额总占比87.26%;2015年一般贸易进出口406.1亿元,总体来看,甘肃一般贸易发展稳定,加工贸易虽然逐步提升,其他贸易方式不断发展,仍然是一般贸易占据大半江山。甘肃利用外资情况,2013-2016年,甘肃实际利用外资额出现回升,2016年达到11588美元。甘肃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比一直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相对稳定状态,基本稳定在0.05%水平。甘肃外贸市场以亚洲为主,2013年以后与亚洲国家的贸易额在甘肃进出口贸易中占据50%左右的份额。

2.1 甘肃省各市州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甘肃外贸主要由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和天水市占主导位置,从海关进出口商品总额看,2016年,甘肃省进出口总值排名前五位的市依次是兰州、金昌、嘉峪关、白银和天水,五市进出口总值占全省进出口总值95.42%;其中进口占98.53%;出口占93.51%。各市州外贸商品结构方面,进口多为原材料,设备配件等产品,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多为粗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较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和品牌。就外商投资规模来说,一带一路以来,兰州市在签订合同项目个数,实际吸收外资额度都在各市州中位于前列甚至首位,2016年兰州市签订合同项目占比86.67%,兰州签订合同投资额占比甘肃99.56%。就实际利用外资而言,酒泉市一直独占鳌头,酒泉市、武威市、兰州市三者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占比甘肃省实际吸收外资金额的98%。

2.2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

2016年,甘肃与“一带”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100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3%。同时,随着“一带”甘肃黄金段建设,通过中欧、中亚、南亚、中新南向四大通道转化为贸易优势逐渐显现。

3 甘肃省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单一

甘肃资源依赖型的经济特征造成了甘肃外贸围绕资源型产品获取发展的基本格局。数据显示,资源依赖特征有所加强,在进口方面,资源型产品占比不断提高,在出口方面,甘肃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农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商品结构单一化,这使甘肃对外贸易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加深对外贸易平稳运行和调整发展的矛盾。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出口占比结构“十五”末为77:22:1,“十一五”末为85:7.2:7.8,“十二五”为79:18:3。甘肃对外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占绝对优势地位, 加工贸易占比小,但从甘肃贸易出口值和外贸商品结构可以了解到, 出口商品仍然以初级资源型产品为主,甘肃省一般贸易方式处于低层次,与东部较发达省份有着本质差别。

3.2 外贸主体结构不稳定,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滞后

甘肃对外贸易主体主要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长期以来金川公司、酒钢集团、白银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占甘肃外贸核心地位,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好坏直接影响甘肃对外贸易情况变化。近几年以来,甘肃外贸中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外贸占比不断增加,但是极其不稳定。

3.3 利用外资领域较为单一,招商引资能力逐渐减弱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我国外贸下滑的背景下,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中,利用外资质量提升,但是就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和投资额看,利用外资领域较为单一,外资主要利用在农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几个主要行业,大多数行业如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缺少投资,合同签订投资额大,但是实际利用外资占比合同签订投资额小。

3.4 进出口市场单一,抵抗风险能力弱

从甘肃省历年与各个国家的贸易情况看,亚洲依然是甘肃对外贸易的核心和主导区域。2014年,亚洲市场贸易总值为215亿元人民币,占比甘肃整个对外贸易总额的40.89%。2016年,亚洲市场实现贸易总值225.6亿元人民币,甘肃在亚洲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已占甘肃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9.8%,所在比例不断扩大。

3.5 各市州发展不平衡,重点城市带动辐射作用小

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呈现良好发展状态,但是各市州外贸发展表现出极度不平衡。兰州、嘉峪关、白银、金昌和天水五市进出口总和一直占甘肃省进出口总值的九成以上。甘肃外贸资源主要集中于兰州、白银、天水等重点城市,平凉市、陇南市、甘南州等地区外贸较落后。大量的资源都倾斜到兰州等重点城市,同时因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因素,兰州经贸的发展对其他市州的带动辐射作用较小。

4 甘肃省对外贸易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经济增长乏力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经济发展受国际形势影响较小,同时因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因此經济发展形势总体还算良好,但是因各种因素影响,当前经济发展受到多重困难和挑战,各类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甘肃省对外贸易中缺乏以技术、品牌、服务等为核心的外贸竞争优势,制度机制不完善,商品结构、外资利用方式等都存在问题,经济增长乏力,进出口发展极易受到合作国家经济的影响。

4.2 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力度不够

甘肃省本身远离政治中心,自古以来政策的支持力度比较弱。相关政府部门政策执行不到位、落实不规范,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对招商引资带来一定困难,进而影响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导向直接表明可以为一类产业提供足够的资本要素的扶持和技术创新的激励,这就使得有相当一部分珍贵的资源被输入到这种产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3 贸易规模小,对外贸易合作基础较为薄弱

甘肃的外贸总量在全国贸易占比依然维持在 0.2% 左右,甘肃省自身经济基础薄弱,虽然早期重工业发展起来,但是发展得也较为缓慢,对于后期发展对外贸易非常困难。同时甘肃省与丝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基础比较薄弱,进出口主要以资源依赖性产品为主,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储备和技术供应不足缺乏产业链长、投资大、带动效益好的优势产业和项目,因此吸收利用外资能力弱。

5 政策建议

5.1 整合外贸资源,稳定并增强外贸发展基础

一是相关机构要精准实施国家、省市支持促进对外贸易增长的有关政策。从减少企业负担和增加中小融资两方面入手,将有关政策、措施不断予以调整、补充和完善,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做好企业的坚实后盾。二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稳定现有线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甘肃到中亚、欧洲的国际运输,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必要条件之一;搭建一体化的高效的物流体系,引进或培育一批物流服务相关领域的支撑性企业落户。

5.2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政策机遇,促进经贸发展

积极学习和借鉴中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借力“一带一路”的伟大契机,结合特色产业和区位优势,发挥“一带”促经贸发展作用。促进甘肃和丝路沿线国家稳定的外贸来往,鼓励甘肃与沿线国家的进行深层次经济文化交流,力争将兰州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不可或缺的贸易枢纽地。

5.3 以重点城市为中心,发挥经济带动辐射作用

一是发挥省会核心区域的带动辐射作用,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优先享有甘肃省政策优势、区域优势, 应率先引领并带动其他城市发展,发展白银、定西、武威等周边城市在内的大型城市经济功能圈,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形成经济发展合力。二是结合甘肃狭长的地理趋势,加快天水、酒泉、嘉峪关等远离兰州的特色城市经济建设,同时协调统筹周边城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各个区域优势产业。

5.4 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一是夯实招商引资基础,改善投资环境。根据甘肃省发展战略和整个产业的布局,促进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新能源新技术等新型产业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推动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工作;加强各地区交通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营造良好的商贸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交通运输愈加便利,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新途径、新方式。(下转P284)

(上接P170)

5.5 合理布局外贸市场,提高对外贸易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首先,要依据甘肃省外贸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市场开发方案。由于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出口市场多集中在亚洲国家,因而要立足于省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出口市场的布局要进行统筹规划。第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甘肃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外各个地区的投资博览会、展销展览会等,一方面展示本省的优势资源,特色商品,同时学习并引进外国先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优秀文化,大力推进国际市场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魏炜.甘肃省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4):71.

[2] 程宏飞.兰州海关如何发力“一带一路”[J].发展,2017(04):9-11.

[3] 董捷.甘肃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8(01):8+129.

[4] 张唯实.环境与国际贸易对甘肃发展对外贸易的启示[J].发展,2007(10):88-89.

[5] 温晓琼.甘肃对外贸易竞争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6] 王必达,张忠杰.甘肃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04):39-43.

猜你喜欢
甘肃省甘肃进出口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致敬甘肃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席晓辉作品
2018年1至11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超2017全年
第17站甘肃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11月全国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