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钢铁与用钢产业协同发展探讨

2019-09-19 13:13:46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钢铁产业深加工钢材

□ 刘 琦 高 升

一、前言

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行业,作为全社会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与建筑、机械、汽车等许多行业密切相关,为这些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始终存在下行风险,在此宏观经济形势下,拥有钢铁资源优势的地区依托钢铁产业,大力推动用钢产业与钢铁产业协同发展,是促进本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概况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受益于规模庞大的国内钢材消费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在房地产、制造业等下游用钢产业的带动下,2018年,国内钢材消费量达到了8.26亿吨。目前,钢铁工业产量和消费量都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单位GDP钢材消费强度呈持续下降趋势,粗钢产量和钢材消费量已处于峰值平台区,未来震荡下行趋势不可避免。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处于由数量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顺利实现有效供给水平大幅提升和服务型制造转型,对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及促进下游用钢产业升级都有着重要意义。

2.钢铁产业布局与调整

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和重要工业城市都有钢铁企业,钢铁产能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苏、山东、辽宁4个钢铁大省。2018年,河北省、江苏省粗钢产量均超亿吨,分别为2.37亿吨、1.04亿吨。全国形成了不少钢铁聚集地区,如唐山、邯郸、安阳、日照、本溪、鞍山、张家港等几千万吨到上亿吨规模的钢铁大市。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产能得到有效控制,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逐步形成,钢铁产业逐渐回到正轨。同时,钢铁产业布局调整也在大规模开展,如京津冀等环境敏感地区的钢铁产能向外转移,沿海省份积极推进内陆钢铁企业向沿海转移,等等。相关地区行业管理部门也逐渐意识到钢铁发展要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应从技术装备、节能减排、产品结构、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全面提升钢铁行业的竞争力。

三、区域钢铁及用钢产业的协同

1.钢铁聚集区经济发展风险

国内很多地方钢铁产业呈现聚集发展的特点,包括钢铁生产、钢材加工、钢材贸易等钢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均集中在一个县市区域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以钢铁生产企业聚集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最大。

钢铁属典型规模经济效应行业,规模化发展对地方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大中型联合钢铁企业往往对当地经济总量贡献较大。江阴市、张家港市、迁安市、兴化市、武安市、大冶市等以钢铁冶金为支柱产业的“钢铁重镇”长期位于百强县之列。

目前,国内这些区县或地市范围的钢铁聚集区经济呈现出对单一钢铁产业较强的依赖性。相关机构研究显示,嘉峪关、莱芜、本溪、唐山、邯郸、马鞍山、营口、廊坊、安阳等城市的GDP与粗钢产量关联性较大,这些地区钢铁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以安阳市为例,2017年,全市钢铁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2%;用工人数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的25.4%;钢铁行业实现税收占全市工业税收的比重为20.7%。由此可见,钢铁工业是安阳市最重要的工业,钢铁产业发展的好坏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关系重大。

但钢铁聚集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钢铁属于周期性行业,当行业处于不景气,甚至寒冬时,单一产业的弊端就十分明显。例如2015年,钢铁全行业亏损,许多钢铁大省、钢铁大市的经济增速快速下滑,而且面对这一情况,当地政府缺乏有效的应对和调节手段,这让行业管理部门意识到这种风险,并深切感受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迫切性。

此外,近年环保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保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工业行业的污染物控制达到了空前严格的历史阶段,未来还将迎来全面碳约束时代。在这种形势下,钢铁聚集区当地政府承担着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重任。

2.钢铁产业链的建设与价值

与钢铁密切相关的下游八大消费领域包括建筑、机械、汽车、能源、造船、家电、铁道、集装箱,其中,建筑、机械、汽车等都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有些下游领域与钢铁关联度极高,如钢结构、金属制品、汽车零部件、金属包装、五金家具、桥梁缆索等,钢材是其主要原材料;有些高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对钢材性能要求非常高,如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电力、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的高品质钢材是其发展的关键。因此,钢铁与下游用钢行业密不可分,优质的钢材对下游行业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下游用钢需求又会拉动钢铁行业的发展。

钢铁通过钢材深加工与下游用钢产业关联在一起。钢材深加工[1]是相对于钢铁产品而言的动态概念,按产业链的延伸深度,可划分为材料型、营销型和产业型3种类型。材料型和营销型深加工实际上还属于钢铁行业范畴,产业型深加工则已经延伸至下游用钢产业,直接将钢材转化为以钢材为原料的下游产品。典型钢材产业型深加工案例见表1。

表1 典型钢材产业型深加工案例

完整的钢铁产业链包括矿—铁—钢—热轧材—深加工材—零部件—下游产品,同时其也是一条产品链和价值链。链条越长,实现的价值越大,获取的利润也越多。通常越靠近产业链末端附加值越高。以钢制易拉罐为例,通常每吨制罐用镀锡板卖6 000元左右,能加工制造出3万个类似红牛易拉罐,总售价2万元左右,价值翻了3倍。

因此,各地区引导发展钢产品深加工,加强钢铁产业与下游用钢产业的“建链、补链、强链”,最终实现激发下游用钢产业活力、大幅提升钢铁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实现钢铁价值链的目标。

3.钢铁产业链对区域产业升级的作用

目前,全国粗钢产量达到1 000万吨及以上的城市超过20个,包括唐山、邯郸、天津、苏州、马鞍山等传统钢铁强市。随着全国和各省钢铁产能布局调整,日照、防城港、盐城等城市将在未来几年承接大量钢铁产能,成为新兴的钢铁大市。

这些以钢铁为核心产业的县市区,除了发展好钢铁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好钢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钢铁产业链,引导用钢产业的协调发展。通过发展用钢产业,反过来促进钢铁产业升级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将用钢产业发展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以河北省为例,作为全国钢铁第一大省,全省用钢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超过40%,形成了很多用钢产业集群,如安平丝网、临西轴承、永年紧固件、景县铁塔、唐山铁锹、廊坊钢木家具等。这些产业集群支撑起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对河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钢材市场研究中心相关课题研究表明,河北省钢材年消耗量6 000万吨左右,仅占全省钢产量的1/3左右。围绕钢铁产业链,河北省用钢产业还可进一步做大做强,特别是依托钢结构、汽车、家电、轨道交通、机器人和机械零部件等细分产业,在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张家口、邢台、衡水和雄安新区等地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除河北省外,国内很多地区也都意识到发展钢铁产业链和培育用钢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如福建省闽东地区依托青拓集团及其关联企业,打造了全国最大的不锈钢深加工基地;山东省日照市结合本省规划的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大力构建本地区钢铁产业链,围绕钢铁发展钢精深加工和关联配套产业;江西省新余市积极推动本地区用钢产业规划,依托新钢等现有钢铁优势,培育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新余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四、区域用钢产业发展建议

1.积极推动“钢铁重镇”用钢产业发展

随着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控制,行业实现全面脱困,正沿着绿色化、品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的钢铁产业将成为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国内许多有钢铁资源的城市仅获得了钢铁原材料价值;而没有通过继续深入挖掘钢铁的价值链、拓展深加工和培育发展壮大用钢产业,获得全产业链价值。建议行业管理部门,不仅要制定钢铁产业规划,更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用钢产业发展规划,考虑产业链和用钢产业与钢铁产业协同发展,做强做精钢铁产业的同时,力争提高本地用钢产业消费量占钢材产量的比例。

从省一级范围来说,要依托钢铁产业来优化省内各区域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化工业产业链体系,培育打造用钢产业集群,发挥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促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县市一级范围来说,应立足本地区钢铁优势,发挥龙头钢铁企业带动作用,理顺本地区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发展适合本地区的、有地区特色的用钢产业。

2.钢铁布局调整注重产业链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钢铁调整升级战略的机遇期,全国许多钢铁省份和地市都在部署本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措施,但主要关注于冶炼装备升级和节能减排这2个方面,对产品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方面则重视不够。建议在制定区域钢铁布局调整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引导钢铁企业产品升级,注重鼓励发展工业用材等有利于拓展深加工的钢材产品。区域产品定位要考虑与下游用钢产业的衔接,能够支撑已有用钢产业的高水平发展,有利于培育有市场前景的新兴用钢产业。

建议产钢地区选择发展和钢铁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用钢产业,可重点发展钢材精深加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端零部件产业、先进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智能轻工家电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装配式钢结构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等。不同地区根据自身基础和市场需求特点来发展钢铁产业链,如沿海地区,则可重点发展热轧板—海工、船板加工配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汽车产业发达地区,则重点发展汽车板、特钢—加工成型—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产业链;轻工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则重点发展轻工用钢材—轻工及五金制品加工—特色轻工产业集群。此外,结合钢铁产业特点,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推进钢铁与建材、电力、化工等产业间的耦合发展,配套发展绿色再制造产业、高档冶金辅助材料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等。

3.促进区域产业链合作

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是推动钢铁产业链下游快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钢铁企业与下游客户可采用单独投资或合作参股等各种形式进行产业链合作,这种直接合作也是上下游产业高层次协同发展的体现。产业链合作在钢铁和下游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钢铁和下游产业双方找到结合点,如在产品设计、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合作创新,这种合作结果往往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推动双方快速发展。

建议以钢铁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引导钢铁企业加大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力度,发挥钢铁企业聚集和带动效应,通过钢铁企业和下游企业联合投资,包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逐步形成更多用钢企业集聚,构建用钢产业集群;通过钢铁产业链合作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推动成本降低和综合竞争优势增强。钢铁行业与用钢行业构建广泛的产业链合作将有利于防范风险,起到“报团取暖”的作用,在合作中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猜你喜欢
钢铁产业深加工钢材
承压设备用钢材使用焊接性探讨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与展望
冶金设备(2021年1期)2021-06-09 09:34:42
钢材集中采购管理思考探究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保鲜与加工(2021年1期)2021-02-06 06:43:22
钢材多用电磁吊具
农产品深加工 亦喜亦忧谨慎前行
新农业(2016年19期)2016-08-16 12:00:18
河北省钢铁产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科技风(2016年4期)2016-05-30 09:24:49
关于钢铁产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几点思考 河北省人大财经委化解过剩产能
新时期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思考——以钢铁产业为例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47
我国有机食品深加工有待拓展
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