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感悟与灵魂的洗礼

2019-09-19 12:34景作人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爱乐乐团弗洛交响曲

文/景作人

乐章开始时弦乐轻微的震音,弗洛处理得很有“隐性”的动力感,这种“隐性”动力感不断积攒,直至全体铜管庄严的强奏出现。音乐似火山爆发一般,从宁静到呼啸,从平缓到震撼,给人们带来了大地苏醒般的感觉……

有人说,布鲁克纳的作品是超凡的,特别是他的交响曲,很难被常人的观念和审美所理解。其实,布鲁克纳不过是过分虔诚而已,他的音乐,除去本质的宗教因素外(他是一位天主教徒),还有着纯粹的精神、质朴的意念及诚挚的善良。

在世界音乐史上,布鲁克纳属于最“本分”的作曲家,尽管他的音乐充满着深刻的哲理,但“主”的慈爱与人性的温暖,仍然是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内涵。

作为一位作曲家,布鲁克纳身上有着广义与侠义两方面的特征。

从广义上说,他的作品有着博大的精神体现,在人性追求方面十分执着。

从狭义上说,他的作品在意念上十分集中,且始终处在宗教的层面与虔诚的思想基础上。

因此,在19世纪的音乐艺术中,布鲁克纳一直是一位接近上帝,并以上帝的意志“布施”于人类的作曲家,而他的全部交响乐作品,则正是这种“布施”手段的音乐化身。

布鲁克纳一生作有十一部交响曲(编号只有九,此外还有弥撒、感恩颂等),他的交响曲是继贝多芬、勃拉姆斯后,德奥交响曲迈向新领域的代表。布鲁克纳的交响乐都是音乐的哲学巨著,反映着他本人独特而又极端的世界观,表达着他内心中深藏而又隐晦的意愿。

一般来说,布鲁克纳的四、五、七、八、九交响曲是最有名的,而(《d小调第九交响曲》(以下简称“布九”)则是他的终生绝唱,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布鲁克纳本人把它题献给了上帝。

这部交响曲创作于1891年至1896年间(1887年开始构思),在前后6年多的时间里,布鲁克纳倾尽全力投入创作,他希望将自己对人生的全部理解以及对上帝的全部恭敬,都写入到这部带有总结性的交响曲中。

然而,尽管布鲁克纳的创作极其专注,但还是没能将其写完便撒手人寰了。至此,“布九”就成为一部只有三个完整乐章,外加零散第四乐章手稿的“未完成”交响曲。

现如今,世界上演出“布九”有很多版本,很多乐团采用作曲家生前的建议,用他的《感恩赞美诗》作为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当年汤沐海指挥“国交”的演出就采用了这种形式),但也有很多乐团只演奏已经写好的三个乐章。

6月16日,上海爱乐乐团在德国著名指挥家克劳斯·彼得·弗洛的指挥下,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奏了这部交响乐,弗洛采用的是完整的三个乐章版本。我受上海爱乐乐团孙红团长之邀,赶赴上海欣赏了这场艺术份量颇重的音乐会。

克劳斯·彼得·弗洛是德国著名指挥家,他曾受教于20世纪世界著名指挥大师拉斐尔·库贝里克和库尔特·桑德林。

弗洛是一位极有音乐深度的指挥家,他曾担任过柏林音乐厅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还曾指挥过柏林爱乐乐团、德累斯顿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工会交响乐团、利物浦爱乐乐团、达拉斯交响乐团等世界一流乐团。

弗洛是一位既擅长指挥交响乐,又擅长指挥歌剧的“双料”大师,对于德奥作品十分擅长(尤其擅长瓦格纳和布鲁克纳的作品)。我曾在若干年前看过他指挥中国爱乐乐团的演出,其高超的指挥技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晚的弗洛就像一个君王,他缓步走向阵容齐整的庞大乐团,登上指挥台后环扫一下乐团和听众,继而缓缓打下了第一乐章开始的节拍。

我很欣赏弗洛的指挥,他的动作一开始,我就感觉到他对这首交响曲有着深入的理解。

整个第一乐章,弗洛处理得相当严谨,所有的力度变化及和声变化,都能够从他的指挥棒中看到清晰的提示。

乐章开始时弦乐轻微的震音,弗洛处理得很有“隐性”的动力感,这种“隐性”动力感不断积攒,直至全体铜管庄严的强奏出现。音乐似火山爆发一般,从宁静到呼啸,从平缓到震撼,给人们带来了大地苏醒般的感觉……

“布九”第一乐章是相当复杂的,各种动机材料的汇集,表现出一种“纷乱的有序”现象,而不断出现的“凝练”和声以及“恢宏”配器,恰似管风琴般威严壮丽。

这样的音乐,直接展现出作曲家内心对“主”的力量的赞美,以及人类在上帝面前虔诚祷告与展示心扉的声音。

弗洛指挥上海爱乐乐团出色地演奏了这个乐章,乐团的声音层次十分细腻,各种动机的出现与发展都显得井然有序。乐团的管乐非常和谐,音响的比例被控制得恰到好处,而弦乐演奏出的大多数歌唱性动机(旋律),都带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弹性色彩。

我个人感觉,上海爱乐乐团能够演奏出如此“动静”,弗洛作为指挥家的作用是首当其冲的。演出中,他的手势很有说服力,音乐的深度随着他准确的节拍而不断发展,整个乐章在他精密的把控下,体现出了浓郁的虔诚色彩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布九”第二乐章是全曲中最精彩的乐章,这是一首生动的,带有前进色彩的谐谑曲。弗洛指挥上海爱乐乐团,以强大的阵势和气魄演奏了这个乐章,大有排山倒海的感觉。

布鲁克纳不愧为德奥音乐的伟大继承者,聆听这个乐章,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容易从中找到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瓦格纳的影子。

这个谐谑曲乐章很“强劲”,动力感十足且棱角分明,它好似上帝的威严,又似人间的民俗。中间的三声中部音乐很柔和,充满着“善良”的抒情感。这个段落与以上的谐谑曲主题形成了意境上的对比。弗洛当晚将这种对比做得相当充分,在音乐幅度的体现上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栩栩如生的鲜活感。

“布九”第三乐章是一个缓慢、庄严的柔版。音乐中带有“悲伤”的哲理,是作曲家告别人生的音乐自白。

人们都知道,马勒第九交响曲也是写死亡的,他的告别方式很直接,情绪的宣泄及思想的展现都相当突兀。而布鲁克纳则不然,他是以一种宗教的虔诚感来告别人生的,音乐阐述的是发自内心的,带有忏悔意义的思想。

布鲁克纳相信主的恩赐,相信善恶相报的必然,相信归宿的自然,故而以一种坦诚的、静思的、但却怀有“隐晦的哀愁”的心情面对死亡。

也许,这就是布鲁克纳内心宗教灵魂的最终结局。

当晚弗洛指挥上海爱乐乐团,将这个乐章演奏得内敛而又沉稳,整个音乐的变化起伏,都完整地“镶嵌”在一个适度的框架内。

当乐章中的音乐高潮到来时,全体乐团焕发出了一种勃发的激情(铜管的演奏庄重的演奏。四个圆号、四个瓦格纳号、三个小号、三个长号、一个大号),令人感到了上帝存在的伟大以及人类生命的顽强。最后,全曲在一种逐渐远去的游离感中缓缓结束。

“布九”是一部伟大的人生“安魂曲”,它不仅饱含了作曲家本人的思想意念和理想追求,也揭示了全人类的灵魂归宿与精神祈愿。

乐章中,当作曲家另一部作品《d小调弥撒》中的“荣耀经”旋律响起时,整部交响曲的境界骤然升华。

霎时,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充斥在音乐厅中,它将布鲁克纳的伟大形象烘托而出,并将他的精神世界展现殆尽。

本场音乐会中还演奏了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的《安魂交响曲》,这是一部反对战争,追悼亡灵的作品,曲中尽含着布里顿对在战争中死难的亡灵的深切之情,还有着作曲家对和平的祈盼及对人性的讴歌。作品为不间断的三个乐章结构,采用了安魂弥撒曲的结构。

第一乐章为“落泪之日”,第二乐章为“震怒之日”,第三乐章为“安息吧”。

全曲集肃穆、悲哀、震怒、呼喊、悼念为一体,深刻地体现出战争的残酷、生灵的涂炭以及追思的哀叹,展现出作曲家对和平正义感的宣泄与呼吁。

这是一部庞大而富有震撼力的交响乐作品,音乐的表现幅度及戏剧张力都很大,是布里顿交响乐作品中的力作。

弗洛当晚指挥上海爱乐乐团,以极大的热情演奏了这部作品。作为上半场首先出现在听众面前的作品,《安魂交响曲》一下就抓住了人心,它立即将人们的心情带入到了当晚音乐会的安魂气氛中。

上海爱乐乐团在演奏中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弦乐、管乐,特别是铜管乐的发挥十分出色,整部作品的演奏气氛浓烈,感染力超强。

近来我有意关注了上海爱乐乐团,发现这个乐团的进步相当明显,去年他们就在吕嘉的指挥下成功演奏了“布八”,今年又再接再厉地拿下了更加艰难地“布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业绩。

通过这两次欣赏,我由衷感觉到了这个乐团的成熟,现在看来,乐团已经展现出了不凡的实力,且在技术、音响、音色及均衡感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

特别是铜管声部,可以说在目前国内乐团中是名列前茅的。而弦乐的各个声部也有着一流的演奏技术和现场表现,只是有一些年轻的演奏家,还需在技术与经验上继续锻炼和提高(特别是在声音靠拢方面)。

6月16日的音乐会是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指挥大师弗洛率领着上海爱乐乐团,为人们带来了布鲁克纳与布里顿的顶尖交响乐作品。这两部作品都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是世界音乐艺术中伟大的,不可多得的思想产物和艺术精品。

我想,作为这种思想产物和艺术精品的受众者是幸运的,当晚每一位欣赏音乐会的听众都不例外,他们都应该从那个激动的瞬间中,得到一种特殊的,值得深刻回味的精神感悟与灵魂洗礼。

祝贺上海爱乐乐团,祝贺指挥家家弗洛,祝贺一切为这场音乐会做出贡献的人们。人们期盼着你们继续努力奋进,继而在今后的艺术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就。

猜你喜欢
爱乐乐团弗洛交响曲
教唆子女杀父,巴西前女议员被判50年
只摘够得着的苹果
村庄交响曲
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中国爱乐乐团20年庆典音乐会中落幕
——“我们生于2000年”:让〇〇后青年音乐家当主角
班纳吉、迪弗洛和克雷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只摘够得着的苹果
色彩交响曲
进退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