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40年

2019-09-18 13:02
金桥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经济发展

通过转型升级,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大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提高,民营企业正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涅槃重生。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中,华为超过苹果公司,以83.58亿欧元的研发费用高居第八位,中国的百度、联想、腾讯和美的等企业都榜上有名。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走向更加广阔舞台。”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会上,他强调:“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税收贡献超过50%,国内生产总值占比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占比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90%……一个个数字,折射出民营经济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强劲动力和无限可能。

然而,回首这40年,民营企业却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全球的曲折而漫长的成长过程。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

但随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改革开放一扫过去30年的阴霾,濒临崩溃的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国家开始承认私有经济的合法性,民营企业也得以在国有经济的缝隙中寻找发展机会。在城市,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第一个允许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城市地区的个体工商户应运而生。在农村,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富余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个体户开始出现,并催生了大量乡镇企业的崛起。1981年7月,国家首次承认个体户存在的合法性。

当时,邓小平表达了对雇工的态度:看一看,不要动他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态度为当时的私营企业发展留下了一线生机,从而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历史性发展。

1987年,党的十三大强调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民营企业得到了官方鼓励。1988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从法律上确立了民营企业的地位。

1992年春天,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再次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春风。

紧接着,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民营企业的作用再次受到官方的肯定。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浪潮激发起全国上下的创业热情,干部“下海”、知识分子“弄潮”,民营科技企业开始创办,一时间热闹非凡,形成改革开放后的新一轮创业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曾做过统计,1992年,投身商海的人超过1000万人。创业,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鲜明烙印。

然而,这一投资扩产高潮,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加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有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无奈之下,大量国企改制,其中的管理者、技术骨干开始接手企业运营。据统计,1998-2000年3年中,国企数目减少了42%,下岗分流人数高达3000多万人。但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私营企业,使民营企业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期间,互联网经济快速走进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成为创业的热门领域,雅虎、网易、搜狐、新浪、百度、阿里巴巴等一批民营企业诞生。经历近20年的发展,孕育了一批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世界级独角兽民营企业,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互联网的创业之中。可以说,这10年是民营企业的黄金十年。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经济发展再次如鱼得水。

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民营企业的地位,民营企业家党代表首次亮相十六大,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获得社会各界认可。尤其是2005年、2010年,国务院相继发布的“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等,使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清理和修订,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基础设施等18个行业向民营企业开放,民营企业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政策也陆续提出……一系列重大政策和事件推动了民营企业大发展,并促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加快的同时,民营企业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大型民营企业、企业集团数量大幅增加,在境内外上市的数量增多。

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民营企业,特别是外向型民营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仅2008年上半年,就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其中多数为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企业。在社会质疑声中,民营企业开始寻求转型升级,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市场竞争力。

如果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民营企业的生存打开了一小扇窗,那么35年后党的十八大则为民营企业发展敞开了一大扇门。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毫不动摇鼓勵、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用“重要支柱”“根基”“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基础”等词汇强调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方位改革时代,民营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史无前例地受到国家重视,政府在财税、投融资体制、市场准入、信贷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出台政策,优化、改善营商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在一系列政策鼓励下,民间投资和创业热情大量释放,民营企业数量急剧增加。

自2012年到2017年,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民营企业投资的重点领域。尤其在金融租赁、新能源、通信设备制造等新兴经济领域的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类型。

不仅如此,通过转型升级,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大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提高,民营企业正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涅槃重生。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中,华为超过苹果公司,以83.58亿欧元的研发费用高居第八位,中国的百度、联想、腾讯和美的等企业都榜上有名。

去年10月的最后一天,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首次提及解决民企发展困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民营经济备受更多关注和支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区域发展篇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