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淹城:一座沉寂千年的古城

2019-09-18 13:00何为
金桥 2019年6期
关键词:器形汉服城墙

何为

考古界有个说法: “明清看北京,南宋看杭州,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而淹城是中国春秋时期最完整、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古城遗址。

江南的6月,时而晴空万里,时而细雨绵绵。“一回走千年,春秋看淹城。”恰逢淹城的汉服体验季,众多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在淹城遗址领略春秋古城的遗韵。三城三河,那些在河面上泛起的涟漪,那些静卧于河道中的独木舟,那些依然屹立不倒的城墙……

缘何重见天日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村,距常州市区约7公里。历史上,关于淹城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袁康的《越绝书·吴地传》,文中写道:“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

但遗憾的是,多年以来这座古城并未引起学者的关注,直到1935年,常州的地方官员江上悟和文史教员陈松茂才成为首批探访者。当他们乘着小船行驶在河道上时,一幅优美的古城画卷在他们面前慢慢展开:3道逶迤的围墙和3条曲折的护城河层层环绕着古城,城依水,水护城,俨然一座世外桃源。

为解开淹城之谜,江上悟邀请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和陈志良到淹城进行了一次访古之旅。调查过后,这两位考古学家初步推断淹城为一处古代城池的遗存,陈志良先生为此发表了学术论文《淹城访古记》。至此,在经过2700年的沉寂之后,淹城终于展现于世。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淹城先后经历了14次采集文物的活动。但时至今日,淹城的主人究竟是谁,又出于何种目的筑造这一方古城仍不为人知。不过作为常州最负盛名的一处胜迹,毋庸置疑它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极为珍贵的依据,而它背后的千古谜团更是吸引着考古学家想去一探究竟。

丰富的考古发现

1958年,在淹城的内城河中出土了放有13件青铜器的独木舟,引起考古界的轰动。经过五六十年代以及八九十年代的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近2000件珍贵文物。在淹城内城河,先后出土了4条独木舟。其中,长11米的一条独木舟,用整段楠木挖空而成,内壁隐约还能看见焦炭和斧凿的痕迹。舟形如梭,两端小而失,尖角上翘,属于尖头尖尾独木舟一类。经碳14测定,这条独木舟距今已有2800年历史,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独木舟,有“天下第一舟”的盛名,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此外,淹城还先后出土了20多件青铜器,主要器形有尊、盘、匡、簋、鼎、句鐉、剑等,做工精致美观,纹饰繁丽,极富江南文化特色。淹城还出土有种类繁多、造型规整、施釉均匀的原始青瓷器。主要器形有豆、碗、杯、鼎、盂、簋等。而最多的出土文物是几何印纹陶器,主要器形有瓮、罐、盆、瓿、缸、坛等。其中蟠螭纹尊、牺首岙、三足匝和双兽三轮盘工艺复杂,制作精良,造型奇特,加之7件一组的句罐,这一切都表明器主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极高的身份,同时也表明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极高的地位。

独特的筑城形制

考古界有个说法: “明清看北京,南宋看杭州,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而淹城是中国春秋时期最完整、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古城遗址。

淹城从里向外,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组成。这种筑城形制在中国的城市建筑史上,可谓举世无双。其中,子城呈方形,周长500米;内城呈方形,周长1500米;外城呈不规则椭圆形,周长2500米。另外,淹城外城河的外侧还有一道外城廓,周长3500米。淹城东西长850米,南北宽750米,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淹城面积的大小,恰与《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的記载相吻合。

古时的淹城没有陆路相连,由一条河道联通3道城河。这条河道的走向为:在外城墙的北部偏西处进入,沿着脚墩、肚墩、头墩(在淹城外城的西部,南北向排列的3个高大的土墩)的西侧向南,直达外城墙的南部城脚,东折进入内城河后,再沿着内城墙现今的出入口进入子城河。这就是说,外城门和内城门均为水门,淹城完全由水道进出。这样,整个淹城遗址的布局,用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来概括就是: “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紫罗城;内河坝,外河坝,通道唯有城西坝。”

猜你喜欢
器形汉服城墙
Viral Revival
城墙边做游戏
留学生创办汉服社让外国人爱上汉服
上台说汉服
城墙外边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时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