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
【摘要】 目的 探究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 各33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行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项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27.34±2.15)、(26.59±2.45)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42±2.23)、(38.23±2.1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以及周围环境评分分别为(15.45±2.11)、(15.67±2.34)、(11.81±2.52)、(13.33±2.12)分, 常规组患者分别为(11.56±2.12)、(11.37±2.48)、(9.66±2.14)、(10.59±2.82)分;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以及周围环境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措施, 对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有显著效果,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心理护理;子宫内膜癌;生活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88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发生于子宫内膜上皮性恶性肿瘤, 由于患者对病情的不了解、术中及术后产生的各种焦虑和恐惧, 通常会导致其产生一系列生理应激状态, 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不利于临床治疗的开展[1]。心理护理干预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情感上的支持,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 而强化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分阶段干预达到满足不同阶段患者需求的目的, 能够提高其康复积极性[2]。本研究为探讨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对本院收治的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 各33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0~63岁, 平均年龄(36.47±8.85)岁。常规组患者年龄31~65岁, 平均年龄(37.13±9.29)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行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措施。具体操作如下:①建立护理小组:由具有护师职称的5名护理人员组成, 小组成员均具有子宫内膜癌患者管理经验、具备子宫内膜癌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强。对小组成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重点介绍行为转变干预的核心理念。②思考前期:处于此阶段患者尚无改变行为的想法, 不了解行为转变的作用及意义。由责任护士耐心地向患者介绍饮食、药物管理、并发症预防相关知识, 使其了解认识到子宫内膜癌治疗与自我护理能力、服药依从性的关系, 进而增强自身行为能力。③思考期:此阶段患者开始想改变行为, 但是尚未采取行动。责任护士列出日常行为管理要求, 并逐一进行示范、講解, 以此开展动机性访谈, 增强其健康信念。④准备期:患者在此阶段开始进行改变, 并付诸于行动。责任护士告知患者责任契约, 要求其遵守行为准则, 自觉接受检查与指导。责任护士每周进行动机性访谈1次, 10~30 min/次。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 引导患者倾诉内心想法与感受, 并耐心倾听, 有助于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⑤行动期:此阶段患者已经采取积极措施改变行为, 但是改变状态尚未稳定。责任护士对患者行为转变予以鼓励与认可。交流患者遇到的实际困难, 分析行为转变失败原因, 给予针对性指导, 并指出患者存在的不良行为, 提高患者正确判断能力。⑥维持期:患者已形成行为转变习惯, 且信心逐步增加。责任护士需提高患者的行为改变稳定性, 通过个体化动机性访谈、教育, 提高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⑦根据不同患者的情绪, 找出影响患者情绪的根本问题, 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 正确选择和执行护理措施。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根据SAS和SD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分数越低证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越轻。②根据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以及周围环境4项, 各项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 可采用电话访问和门诊访问两种形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后WHOQOL-BREF各项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以及周围环境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 女性围绝经期容易发生。据相关资料显示, 除卵巢癌和宫颈癌以外, 子宫内膜癌是第三位导致死亡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我国子宫内膜癌每年有大约21万的新发病例, 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居于宫颈癌等其他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第二位[3-5]。
强化认知行为干预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干预方式, 主要是找出患者的错误认知, 通过对患者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干预来改变其对人对事的态度和想法, 进而达到改善患者心理问题, 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6-8]。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的、持续的、道德的和规范化的护理服务模式。本院在开展子宫内膜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应用并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及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及出院后, 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的个体认知行为进行追踪和了解, 及时做好记录和干预;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来了解其心理变化, 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 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由于患者缺乏对病情的了解, 护理人员应采取不同方式向患者宣讲有关子宫内膜癌的知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对自身情绪进行准确评估的方法, 并指导其通过情感宣泄法、体育锻炼法以及呼吸放松法等方法学会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和管理, 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 从而放松心情, 积极面对疾病, 提高治疗依从性, 改善其生活质量[9,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以及周围环境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证实了实行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改变其心理状态, 有利于疾病的临床治疗, 且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綜上所述, 实行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措施, 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汉文, 杜娟. 心理干预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21):160-161.
[2] 李颖. 认知行为干预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1):40.
[3] 杨曦, 马珂, 吴成. 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5, 31(7):485-488.
[4] 薛红莲. 认知护理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焦虑情绪自尊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 17(6):934-936.
[5] 刘明蓉, 邓莉华, 邹玉仙, 等. 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心理应激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 45(6):160-162, 177.
[6] 楼亚飞, 卓志红. 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6(34):142-144.
[7] 万满红. 认知行为干预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当代医学, 2014(31):119-120.
[8] 韩莉, 李贞. 认知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1):268-269.
[9] 张海萍, 李伟. 认知心理治疗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辅助化疗期间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8, 10(5):56-58.
[10] 徐艳艳, 徐菱菱. 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 2018, 25(7):163-165.
[收稿日期: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