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与截石斜仰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研究

2019-09-18 06:04甘露黄桂晓段启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2期

甘露 黄桂晓 段启林

【摘要】 目的 探讨俯卧位与截石斜仰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 根据手术体位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截石斜仰卧位, 对照组患者采用俯卧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5.5±15.9)min短于对照组的(87.1±12.1)min, 术中失血量(130.4±20.2)ml少于对照组的(167.9±25.5)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截石斜仰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失血量, 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情况。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复杂性肾结石;俯卧位;截石斜仰卧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24

复杂性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 且易导致肾功能损伤和泌尿系统感染[1], 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经皮肾镜碎石术是目前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一线方法, 具有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等优势[2]。但从临床应用情况来看, 经不同体位开展手术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3]。本文以本科室收治的60例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以探讨俯卧位和截石斜仰卧位两种常用体位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6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对象均经腹部平片、CT检查确诊并排除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手术体位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患者男18例, 女12例;年龄43~55岁, 平均年龄(48.1±2.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2±4.7)kg/m2;结石直径2.3~3.7 cm, 平均直径(2.9±1.0)cm。对照组患者男19例, 女11例;年龄46~59岁, 平均年龄(48.7±3.6)岁;平均BMI(24.9±5.0)kg/m2;结石直径2.6~3.5 cm, 平均直径(2.8±1.1)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于患侧输尿管内插入输尿管导管拟术中行人工肾积水并留置导尿管。观察组患者行截石斜仰卧位, 并适当将腰部上拱, 固定后使患者处于截石位。对照组患者行俯卧位。根据患者的结石位置和数量设计所穿刺的目标盏, 一般于11肋间与近腋后线或12肋缘下经输尿管导管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行人工肾积水;在超声辅助定位下用穿刺针穿刺目标肾盏成功后置入斑马导丝于肾盂肾盏内, 用筋膜扩张器沿斑马导丝扩张至F18, 建立经皮肾手术通道, 借助扩张鞘置入经皮肾镜探查患肾的结石位置, 借助气压弹道碎石杆击碎结石, 并将碎石冲出或使用取石钳将部分结石取出, 拔出输尿管导管并顺行插入双J引流管, 放置肾造瘘管并缝合皮肤将其固定。术后2~3 d复查CT或腹平片、彩超, 术后5 d根据患者的情况拔出肾造瘘管, 术后1个月若患者无明显不适应拔出双J引流管。

1. 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结石清除情况及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肾周血肿、出血、感染。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结石清除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5.5±15.9)min短于对照组的(87.1±12.1)min, 术中失血量(130.4±20.2)ml少于对照组的(167.9±25.5)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肾周血肿2例、出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2例、出血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17, P>0.05)。见表2。

3 讨论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现阶段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规俯卧位体位手术治疗, 可有效降低术中激光碎石等操作对患者腹腔脏器的损伤[4], 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 经俯卧位手术的局限性也越发明显, 比如:长时间的俯卧位状态会对患者的胸腔脏器造成一定的压力, 不利于术中麻醉监测[5];其次, 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心脑血管急症及患者缺血缺氧等情况时, 不利于及时针对性处理。

本文重点探讨了截石斜仰卧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截石斜仰卧位手术可取得与俯卧位相同的手术效果;另一方面,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5.5±15.9)min短于对照组的(87.1±12.1)min, 术中失血量(130.4±20.2)ml少于对照组的(167.9±25.5)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可能与该体位下手术可有效避免术中再次调整体位, 而俯卧位手术患者在术中均需要调整至截石位方可作输尿管插管操作;其次, 斜仰卧位建立向下通道, 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碎石冲洗的时间。据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6, 7], 斜仰卧位患者腰桥升高, 头脚部降低, 肋弓、髂嵴间距增大, 肾脏自下缘移位, 穿刺点下移,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穿刺过高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再加上患者处于斜卧位时, 肾盏轴向下倾斜不仅进针难度降低, 同时能够有效避免通过叶间血管, 进而控制出血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能与研究所纳入的患者总数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 采用截石斜仰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失血量, 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宇. 微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新疆医科大学, 2017.

[2] 郝继东, 廖国强, 刘辉, 等.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 河北医学, 2016, 22(1):20-23.

[3] 周树明, 郭青良. 不同体位对复杂性腎结石病人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齐鲁医学杂志, 2017, 32(5):580-583.

[4] 丁起武. 半截石斜仰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手术的对比研究.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

[5] 金毅, 胡忠良, 吕丽飞, 等. 改良平卧截石位与俯卧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疗效及预后比较.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 16(18):1863-1865.

[6] 潘铁军, 张加桥, 李功成, 等. 腰肋悬空仰卧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研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1, 32(1):11-13.

[7] 汪英亮. 探讨肾结石患者俯卧位及半截石斜仰卧位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19):141.

[收稿日期: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