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互动视角下城市景观营造策略调研解析

2019-09-18 02:45何疏悦张靖婕朱阳
艺术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景观营造城市空间

何疏悦 张靖婕 朱阳

摘 要:现有城市景观架构体系对于融合市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模式,缺乏足够的支持力度。本文通过收集城市居民对社会互动型景观的认知数据进行分析,证实了传统的社会互动行为模式在当今城市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其研究可以帮助营造自我修复生长的城市景观。

关键词:城市空间;景观营造;社会互动

0 引言

城市中的景观即是自然,平淡无奇却又必不可少,除了观赏,很多时候,似乎再无办法能让“自然”与人们的喜怒哀乐多增加一份联系。而简单明了的社会互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天天与其照面,人们需要它,但又不知道如何提升这种需求被满足后的幸福度。[1]

1 调查研究的设计解析

通过社会互动理论研究视角下的城市景观的问卷调查分析,主要从当今城市中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工作生活习惯入手,基于此判断他们与城市景观相互间的行为模式及相关需求。本次问卷调查的期望数据主要涵盖社会互动型景观的认知分析的内容。以微信推送为主要途径,共回收了464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178人,女性286人。17~25岁年龄段的被调查者占44%,26~40岁的被调查者占25%。根据居住城市分布的调查,数据结果更多反映的是居住在新一线城市及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的观念及生活方式。

2 调查样本的详细数据分析

人们对于社会互动的认知大都源于童年时的游戏。他们通过与小伙伴们玩耍发现了同伴间的游戏比玩具有更大的诱惑力。问题13中85%的样本数据表明了他们在童年时期更多的玩乐是与小伙伴们待在屋子的外面。仅有5%的被调查者称自己更喜欢在室内玩电子游戏或玩具(表1)。城市景观公共空间对于儿童的社会互动设计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让孩子们玩得安全且开心的地方,同时也能让其陪伴者——成年人也可以参与,对景观的社会互动属性而言,是进一步复合功能性的设计要求。

对于问题14,多层建筑或者独栋建筑可以使得住宅内的人与楼下或者街道上的人产生直接的互动,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经验,85%的人认为孩子在这类建筑的周围玩耍、活动是足够安全的。研究领域中通常被认为安全性较高的、狭窄且密布商铺的街道环境在该问题的回复数据中仅有7%的人表示了认同。这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当今我国城市频繁更替的流动人口,很容易给社区带来不稳定的潜在因素。也许在今后城市建设进入审慎稳重的低速建设时期时,人们会因为街道两侧熟悉的面孔,而觉得街道作为城市空间中重要的连接环节而显得越来越安全。[2]有效的社会互动行为能够促进良好的社会秩序,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安全性最高的评价,就是人们都放心地让他们的孩子在无看护的情况下自由地玩耍(表2)。

问题19的选项设计包含了决定人在闲暇时间进行社会互动行为的若干个重要因素。天气要素占比高达34%,但是,比重最高的依然是人本身,和谁一同出去是决定大多数人出行行为的决定性要素,该项占比为36%。目的地的性质及距离在天气与陪伴者的条件满足后不那么容易成为障碍。作为“其他”的备选项,11人中的8人不约而同写的是“心情”(表3)。

城市中的年轻人受教育的程度逐年提高,他们对自我感受的关注度也远远高于父辈和祖辈。城市同样也正积极地往满足个性差异需求的道路上前进,景观也是如此。没有足够的理由,仅凭“健康”二字的不老传说,即使是公园,也越来越难以进入年轻群体的闲暇行为轨迹的清单。[3]

3 调研结果以及讨论

针对调查目标,通过对回收有效数据的对比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与发达国家不同,国内当下城市街道的广义社会安全性并没有获得大众的认同。这与我国城市中小商业群体流动性过高不无关系。实际上,国内大多数城市的结构肌理的变更相较于发达国家城市而言过于频繁。这导致稳定安全且易于发生社会互动行为的区域景观空间,非常难以通过自发的形式缓慢培育。陌生的景观空间很难唤起放松惬意的社会互动行为,对城市空间安全性的预设判断,是否适合少年儿童單独玩耍是最直观清晰的评价标准。

从社会互动的视角去考察社会结构与城市景观空间的关系,能清晰感知社会关系、景观空间和公共生活密切的联系,并帮助人们从全新角度理解城市景观空间的本质,以及空间内社会互动对城市中的个体和群体的社会生活的影响。关于社会互动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城市景观的发展,最重要的帮助在于确立了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的网络结构并重视对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跨界关系,验证并形成了对于社会互动结构的存在及与城市景观相互作用的理解。这为城市景观在现有城市空间结构中建立整体性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的研究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美).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2-24.

[2] 樊纲.城市化:一系列公共政策的集合[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47-50.

[3] 曹宇,哈斯巴根,宋冬梅.景观健康概念、特征及其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1511-1515.

作者简介:何疏悦(1981—),女,安徽合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生产性景观,景观社会学。

张靖婕(1996—),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农业景观。

朱阳(1995—),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农业景观。

猜你喜欢
景观营造城市空间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旧城改造中城市河道的景观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