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伴嫁歌的结构及调式特征分析

2019-09-18 02:45张敏敏
艺术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形式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民歌文化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嘉禾伴嫁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但由于嘉禾伴嫁歌自身的特性,一些表演者难以适应其演唱形式,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歌曲中的思想情感。基于此,本文就嘉禾伴嫁歌的结构及调式特征展开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为嘉禾伴嫁歌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嘉禾伴嫁歌;艺术内涵;艺术形式;调式特征

1 嘉禾伴嫁歌的艺术发展

1.1 嘉禾伴嫁歌的艺术内涵

立足于文化角度,嘉禾伴嫁歌的内涵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嘉禾伴嫁歌是一种以女性为主体地位的民歌艺术,无论是抒发的情感,还是演唱的主体,都和女性紧密相关。嘉禾伴嫁歌是集嘉禾妇女的思想意识、人生追求等要素于一身,由当地的文艺者创作的。嘉禾伴嫁歌具有一定的文化深度,它的内涵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它展现了朴素的民风民俗,能够给人强烈的艺术冲击。从某种意义上讲,嘉禾伴嫁歌是对民歌艺术的一种升华,这也是它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流传至今的嘉禾伴嫁歌有1200多首,其中大部分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嘉禾伴嫁歌按其特性,可划分为长歌、耍歌、哭嫁歌、徒歌、伴嫁舞等形式。

1.2 嘉禾伴嫁歌的艺术源流

嘉禾伴嫁歌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嘉禾伴嫁歌逐渐成了汉族婚俗的重要代表。基于时代赋予的特性,嘉禾伴嫁歌具有丰富的曲目,广泛的内容和内涵,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在新中国成立后,嘉禾伴嫁歌的研究价值日益明显,它于千禧之年中期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将它列为文化遗产,是为了保护其艺术内涵、艺术魅力、艺术特征等方面。通过继承相应的文化,不断挖掘其优点,摒弃其短处,从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吸收精华,可以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加昌盛、繁荣。

2 嘉禾伴嫁歌的结构特征

2.1 长歌及其结构

长歌是嘉禾伴嫁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较为广泛,表达的思想也相对复杂。它主要讲述的是忧伤、黯淡的故事,抒发对离别、愤恨等场景的愁苦心情。目前已整理出来的长歌有15首之多,大多都是婚姻悲剧。著名的长歌代表作有《孟姜女》《梁祝歌》等。

长歌由于其起歌词部分较长,平均为100多句,一般由老歌手演唱。其曲式结构悠长,节奏感不是十分明显,舒缓地将曲艺展示出来,因此只有艺术功底较强的人,才能完美地驾驭长歌。

2.2 耍歌及其结构

耍歌在嘉禾伴嫁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量占到嘉禾伴嫁歌总集的70%。耍歌曲调短小,适合咏唱,节奏十分鲜明,有明显的特征。耍歌由于其多样的风格,灵活的结构,被青年妇女们喜爱,例如脍炙人口的《半升绿豆》《抗日歌》等。

耍歌的句式结构短小,表达手法精悍。一般情况下,耍歌是4句1首,也有3~6句1首的。耍歌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多,如单段体和多段体等。它的内容有喜庆欢快的赞歌,有风趣精短的儿歌,也有憎恨婚姻的哀怨歌,还有宣泄情绪的愁苦歌等。结构自由、灵活是耍歌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使耍歌的艺术表现更具活力,这也是耍歌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的重要原因。

2.3 哭嫁歌及其结构

从某种层面上看,哭嫁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它是以哭为唱的核心,用哭的形式来表达曲目中的思想情感。哭嫁歌多以恋旧、埋怨为主题,体现一种幽怨愤恨的情感。经过相关人员的整理,已有17首哭嫁歌列入嘉禾伴嫁歌总集。

哭嫁歌的结构不容易把握,它是随着哭声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的。尽管节拍上相对自由,但其哭声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技巧。它的哭声与曲词是即兴发挥的,充分体现了即哭即编和即编即唱的艺术特点。

2.4 徒歌及其结构

徒歌是嘉禾伴嫁歌中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一种民风民俗。徒歌的表现内容以戏弄新郎为主,通过讲述如何戏弄新郎的故事,表达了新婚少女对爱情的期待。

徒歌的结构简单,句式并不复杂。它分为前4句和后4句。前4句是约定俗成,而后4句不做过多要求,可以即兴填词。目前,已被收集和整理的徒歌有20余首。

2.5 伴嫁舞及其结构

伴嫁舞是一种以耍歌为音乐背景的舞蹈。它是随性发挥的自由舞蹈,可以以烟斗、雨伞等生活用品为舞蹈道具,充分体现了人们的热烈欢快以及诙谐幽默的思想情怀。伴嫁舞是将歌堂推向高潮的重要途径,它具有热情奔放、柔美绚丽、荡气回肠的特性,能够协调整个伴嫁歌。伴嫁舞的结构没有固定性,它是人们随意随心自由编创的舞蹈动作,通过与耍歌音乐结合,将各种思想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嘉禾伴嫁歌的调式特征

3.1 长歌的调式特征

长歌的调式注重舒缓,没有过长的语气谐音。由于其歌词过长,需要顿挫结合的调式。长歌调式艺术明显,它利用正确的节奏以及犀利的声谱,将曲调内在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委婉、深沉的艺术特色。

在一定程度上讲,长歌具有较强的文学特征。通过研究长歌的调式特征,不断引入和结合现代创曲方法,在真正意义上发展和创新长歌作品,从而保证了嘉禾伴嫁歌的源远流长。

3.2 耍歌的调式特征

耍歌与长歌不同,其歌词、句式短小精悍,所以只能用较短的音阶来谱曲。在调式上,耍歌具有不断变化的音节特征,通过结合相应的音型,将重复、引申、变化等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耍歌借助创曲的艺术性,将悲哀、喜庆等情绪完整地抒发出来,从而形成了既个性化又统一化的艺术风格。

耍歌在嘉禾伴嫁歌中占有绝对地位。继承和创新耍歌,就是对嘉禾伴嫁歌主体的一种保护和传承。通过掌握耍歌调式,不断融合现代元素,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

3.3 哭嫁歌的调式特征

哭嫁歌是即兴发挥的歌曲,主要以哭为主,唱为辅。它的声音调式有高有低。例如,在表达极度愤恨、愤怒的情绪时,需要用撕心裂肺的哭声,体现心中的痛苦;在表达哀愁时,哭声要铿锵有力,绝不低沉;在表达埋怨、惜别的情感时,哭声要适度,不能过于高亢,也不能过于低沉。随着社会的发展,哭嫁歌已与时代发展气息格格不入。通过改良其结构和调式,可以将它转变为喜庆之歌。

3.4 徒歌的调式特征

徒歌的调式是欢快自由的,它在嘉禾伴嫁歌中是以喜庆为主的曲目。它的调式体现了“移宫换调”和“清角为宫”两大艺术手法。在高潮时,它的调式高昂激进,在低谷时,它的调式平缓自如,通过相应的音节,展示了人们的喜悦之情。一般情况下,徒歌体现了重要的民风民俗,在汉族婚姻文化方面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保护和传承徒歌显得尤为重要。

3.5 伴嫁舞的特征

伴嫁舞的调式特征是以耍歌为依托的。在热烈欢快的氛围里,伴嫁舞体现的是人们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没有特定的舞蹈道具,没有特定的舞蹈动作,也没有严格的歌曲曲目,就是伴嫁舞最大的艺术特征。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意识,自由演唱歌曲,自由表演动作,随心而动,随意而行,充分展示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伴嫁舞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传承至今,尽管没有具体的表达形式,但通过文艺者对其的规范和创新,能够使它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艺术形式。

4 结语

嘉禾伴嫁歌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的正确对待。文艺者只有不断研究其内涵,理解其精神,扬长避短,才能将嘉禾伴嫁歌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何玮婧.汉族婚姻形态变迁下的嘉禾伴嫁歌[J].艺海,2018(02):35-37.

[2] 何玮婧.嘉禾伴嫁歌文献研究综述[J].湘南学院学报,2017,38(04):6-11.

[3] 段桥生.嘉禾伴嫁歌的结构及调式特征[J].音乐创作,2010(04):141-143.

作者簡介:张敏敏(1978—),女,湖南邵阳人,硕士,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从事声乐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形式
当代金属雕塑创作的艺术形式特征分析
浅析我国公共艺术艺术形式的发展与趋势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潮汕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