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沿线文化符号解读

2019-09-18 02:45王琪
艺术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化符号京杭大运河符号学

王琪

摘 要:我国大运河沿线拥有众多文化符号,其中北京四合院的符号语言体现出其构成的整齐规制,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相适应。本文集中于北京四合院的符号学解读,利用近代符号学理论阐释四合院的结构构成、空间节奏和象征意涵等,可以为解读四合院的建筑空间、寓意以及功用提供一个视角。现代设计可以借助符号学理论解读传统建筑,并可以进一步将传统建筑符号转译、创新,灵活应用于现代建筑,从而丰富现代建筑的历史文脉符号语言,为我国大运河沿线文化符号解读和建筑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創新探索。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北京四合院;符号学;文化符号

大运河连贯南北,其本身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孕育了沿线的文化名城,形成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比如运河北端的北京四合院、南段的江南园林。这些文化符号是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民俗共同作用形成的,符号化的表征给予了建筑和景致更多人文气息和艺术气息。本文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文化符号解读系列论文的第一篇,将集中从符号构成、意涵和应用角度阐释北京四合院的符号学意义。

北京四合院作为中国北方地区传统居住形式的典型,它不仅成为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而且作为一种载体讲述着汉民族流传千年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能工巧匠的智慧,表达黎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腔祝福。匠人对空间的规划、装饰的选择和功能的满足都被赋予了一定的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化,四合院的建筑符号也逐渐凝固下来,这样的符号化研究和解读,为四合院建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释义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在符号化的基础上有实际的创新和应用。

1 符号学与建筑符号学

符号学(Semiology)于1894年由“现代符号学之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正式提出,并于20世纪初成为一门显学,被应用于不同学术领域,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学术阐释方法。20世纪50年代末,艾柯(Umberto Eco)等率先将符号学引入建筑学;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设计师在符号学建筑的尝试中做出了重要努力。文丘里(Robert Venturi)等建筑师不仅著书立说,阐释自己关于符号以及符号的隐喻观点,而且在他们的作品中积极实践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最著名的要数文丘里设计的“母亲住宅”,这座百平的小建筑融合了文丘里诸多建筑理念。他将古典建筑的拱门抽象成一条弧线,他打破帕拉迪奥式的对称性,又用一条腰线把不对称的窗子联系起来,温和又朴素的色彩融合了母亲对这位充满个性的建筑师的爱,不得不说,在现代主义盛行的当时,这座小屋带来了十足的反叛。另外一位在建筑符号学实践方面成就突出的是解构主义大师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他把建筑的各个元素视为不同的构成符号,他的纸板建筑新颖而独特。他将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比如墙体、楼梯等元素错位、扭曲而形成新的形式,但这种扭曲变形并没有脱离建筑物本质的结构,反而让空间显得多变而灵动。

2 四合院的符号学释义

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常见于我国大运河沿线北段,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房屋一般坐北朝南,一处四合院为一户,一大家人几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在院子里晒太阳,话家常。整齐的四合院沿着由东向西的胡同排列开去,仿佛一列符号,讲述着世世代代的故事。

2.1 整齐规制的符号构成

符号因遵循一定的规则语法,才具有了表意功能。不同符号在不同语境下的符义有所不同,但都是经过环境、文化、技术等影响的打磨而凝固下来的。因此,符号的构成在一定的语境下具有相对稳定性。与语句一样,符号的构成顺序和方式不同,影响着符号组合的表意。四合院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凝固下来的构成形式有着其深刻基础,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这种形式也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观念。

首先,四合院建筑本身遵循着严格的建筑形式语言。传统形式语言是指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具有共通性、规律性、广为流传的抽象语言,具备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等特征,秩序是其主要特点。[1]据考古发现,商代殷墟中就有夯土台基,在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营造法式》中也有关于台基、屋身、屋顶的规制的详细记载。北京的四合院的建筑一般都严格遵循和执行着房屋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的设置;而台基、屋身、屋顶的规制是由房屋主人身份、尊卑、财富等因素决定的。在民宅四合院的建筑中,台基不可过高,屋身是建筑单体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屋顶也只能作简单装饰,更多的装饰元素则放在窗棂和梁柱上。

其次,四合院的空间划分拥有符合汉民族生活环境和传统观念的语法。符号学也可以运用到景观的研究中,形成和建筑符号学类似的理论结构,即由“符号”(Sign)依据一定的“语法”(Grammar)形成某种特定场所的“文本”(Text)。[2]四合院的形制就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中国北京气候相对干燥,夏季多东南风,将大门开在东南方向,可以将风引入相对封闭的院落内,形成流畅的空气流,清新空气,也吹散炎热。另外,北方的冬季在那个取暖设施不健全的年代是很难捱的。四合院北向不开窗门,有效阻隔了寒冷的西北风,而高大厚实的院墙防寒隔热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除了在这种客观条件影响下,传统的宗族观念也深刻影响了四合院的平面构成。与西方向上高耸的建筑走向不同,四合院是平行的,向里一层一层剥开,四合院是聚合的,家族式的团聚和捆绑。而从四合院群落的平面构成看,东西向的胡同一方面保证了交通顺畅,另一方面东西对称的空间设置在形式上更加符合符号的整齐规制的要求。

再次,四合院是特定语境下的符号化表现。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具备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即句子的最终表现形式,深层结构即句子具备的深层内涵。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深层结构可以通过转换形成不同的表层结构。[3]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受地理环境影响,同时它也是当时主流思想意识的物化表现。从房屋体量上看,作为正房的北方最为高大,是整个四合院最为核心的房屋,厢房其次,而仆人们居住的房间则更为矮小;东南方的正门最大,像故宫等皇家院落和官员府邸还会设置三扇门,平日走偏门,重要的日子或是重要来客走中门。这样主次分明、尊卑有序的立面格局,是封建制度和宗族思想的表现,凸显制度的森严和井然有序。这种整齐和规制正是当时特定的文化思想语境下的符号化表现,也可以解读为符号语言中特有的节奏感。

2.2 含蓄隐喻的符号意涵

符号学理论认为,随着符号信息携带量的增加,代码意义越复杂,越依靠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约定俗成的关系,即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约定俗成。在建筑学领域内,符号形式涉及建筑的形式,符号内容涉及建筑的内容、意义等。[4]四合院的使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中,四合院的符号跟着时代和历史的发展也不断改变,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都深刻影响着四合院建筑符号的意义。不同的社会思想环境会孕育出不同的建筑符号语言,比如在西方的基督教和土地私有制的影响下,建筑都是向上挺拔的,以期与上帝对话;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中庸、和谐、无为,是家族制,因此四合院的符号语言充满等级观念和含蓄的审美倾向。

《考工记》《营造法式》等著作中则会对建筑模数和料例进行十分详尽的规定,而我国传统建筑也一向严格地遵守着这样的等级和规制。比如故宫是皇家庭院,为显示皇权的尊贵无上,只有皇家庭院可以使用琉璃瓦建筑屋顶,建筑色彩主要以饱和度很高的明黄、朱红、翠绿等颜色;而即使是官员府邸也只能用砖瓦筑庑殿顶、歇山顶等屋顶形式;民居四合院则只能采用悬山、硬山等屋顶形式。虽然北方民居建筑有红、黑等色彩,但整体仍以青灰色为主。

建筑本身的各个元素就是符号,一些是功能性符号,比如斗拱、台基;也有一些符号不具有功能性意义,或者功能性不是其首要意义,但是在装饰、隐喻和象征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建筑色彩、吉祥纹样、花式雕窗等等。这些象征、装饰、隐喻的建筑符号,一方面使得建筑的功能性作用更加人性化、审美化,另一方面传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向往。

2.3 博古通今的符号应用

建筑是一系列的符号,建筑师通过一定的技术、规制和审美原则将符号组织起来,提供以某种功用,表达一定的观念,而使用者则是这些符号语言的阅读者。由于使用者的社会经历、审美水平等差异,他们对符号的表达也大为不同。图像符号的使用在现代主义建筑中被有意地规避,然而钢筋混凝土的方盒子其实本身也是一种图像符号。建筑发展到现在,设计师又一次认识到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符号养分的重要性,并加以抽象、变形、拼接、夸张等艺术处理,让建筑兼具现代主义的功能性,又不割裂历史的文脉,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象征符号是符号语言中较为隐喻的一种,这类符号不像图像符号那样直接表意,而是建立在使用者对建筑的文化背景、哲学思想和审美内涵基础之上,往往通过对文化、哲学等进行总结和形象化,从而形成一定的符号。比如太极的图示,或者利用中国人经常使用的谐音、联想等方式,达到表意的目的。比如窗棂雕刻的物象中的鱼,同音年年有“余”,暗示生活富足;而文人雅客们则偏爱象征着君子形象的梅、兰、竹、菊。

符号经过长期的演变和使用,其中某些含义被固化下来。虽然使用者对符号的解读受其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在一定的语境和场景中,特定符号与特定意义是对等的关系,具有解读和研究的价值。也因为符号的这种相对稳定的关系,我们可以将符号与历史文脉联系起来,应用于当代建筑设计中。这种符号的抽象和演化不仅能够传承文化和历史,而且能够让新建筑为使用者提供使用功能的同时,带来心灵和精神上的反馈。

3 结语

四合院作为中国大运河沿线较为典型的居住形式,不管是建筑整体,还是装饰元素都凝聚了相对稳定的建筑语言,形成了符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建筑设计发展到当今,需要从传统的建筑语言和符号中汲取养分,而建筑的生命力也在于自身对历史和文脉的延续。建筑对于符号的应用不应限制在形式上,生搬硬套和直接挪用并不能激活符号对于建筑的灵性;符号具有表意和隐喻的特征,它们需要受到现代气息的渲染,需要与现代语境相融合才能迸发新的活力。四合院是中国人民长期生活经验和审美发展积淀的结果,其中的符号语言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想要延续这种传统与经典需要我们深谙符號中的内涵,与当下语境充分结合和互动,把传统建筑符号转译、创新,灵活应用于现代建筑,从而为解读四合院的建筑空间、寓意以及功用提供独特视角的同时,丰富现代建筑的历史文脉符号语言。

参考文献:

[1] 高晖.景观的语言——符号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2016(12):188-189.

[2] 戴代新,袁满.象的意义:景观符号学非言语范式探析[J].中国园林,2016,32(02):31-36.

[3] 杰奥弗里·勃罗德博特.建筑中符号理论的入门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4]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

[5] 赵倩,公伟,於飞.北京四合院六讲[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7.

猜你喜欢
文化符号京杭大运河符号学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化资源再开发的思路与决策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符号学理论初探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水神”
符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