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雷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六大队,湖南 衡阳 421003)
目标工程位于新邵县蔡锷北路西侧,财兴路北侧,华天大酒店对面。目标工程总用地面积17 053.0 m2,建筑占地面积2 898.7 m2,由住宅楼和综合楼组成,A栋住宅楼高为33F,框剪结构;综合楼5~12F,框剪结构;多层住宅2栋,楼高4F,框架结构;整体地下室1F;基础类型将根椐勘察成果确定。根据本次勘察的目的、任务及要求,结合目标工程建筑规模,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本工程A栋楼高为33F,
确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综合判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经过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以及野外地质勘察,对拟建场地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具体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地基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注:统计次数为25次。
表2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3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
结合上述试验结果可知,杂填土呈松散状,未完成自重固结,根据现场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杆长修正后范围值为2.9~5.9击/10 cm;承载力低,该层承载力特征值为85kPa,不宜做目标工程拟建基础的持力层。
粉质黏土多呈可塑状,根据试验成果,孔隙比为0.768~0.911,压缩模量为4.5~6.9 MPa,圧缩系数为0.26~0.42 MPa-1,因此判定为中等压缩性土。根据现场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其范围值为9~17击/30 cm;承载力一般,建议该层承载力特征值为160 kPa,不宜做目标工程拟建基础的持力层。
杂填土呈松散状,未完成自重固结,根据现场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杆长修正后范围值为2.9~5.9击/10 cm,其承载力较低,推荐承载力特征值为80 kPa,不宜作为本工程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强风化泥灰岩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根据现场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杆长修正后范围在为11.4~16.4击/10 cm,平均值为13.2击/10 cm;承载力一般,推荐承载力特征值为260 kPa,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中风化泥灰岩呈褐黄色、灰色,钻探岩芯多呈柱状,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范围值为10.4~15.56 MPa,标准值11.3 MPa,判定该层承载力较高,推荐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 500 kPa,可以作为本工程拟建物桩基础持力层。
中风化石灰岩呈灰白色,岩体较完整,钻探岩芯多呈柱状,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范围值为33.3~51.9 MPa,标准值41.3 MPa,判定该层承载力较高,推荐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 000 kPa,可以作为本工程拟建物桩基础持力层。
根据野外勘察成果和室内试验成果,拟建场地各岩土体相对比较稳定,钻孔过程中没有出现会对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的埋藏物,如埋藏的防空洞、墓穴或者土洞等。然而,场地下存在伏基岩,也就是中风化石灰岩,属于一种不良地质。因此,落实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横穿整个溶洞,才可以确保深度满足施工设计规范要求。除此之外,拟建场地及其周边不存在活动断裂,场地整体的稳定性较好,可以作为建筑物的施工场地。
对于此次勘察的拟建场地而言,拟建物主要以综合楼与住宅楼为主,其中A栋住宅楼高度为33F,地下室为1F,以框剪结构为主。而综合楼的高度维持在5~12F之间,以框架结构为主。结合前文勘测结果并根据目标建筑物的结构特征以及工程规模来看,拟建建筑物应当采用桩基础,具体建筑物的施工方案为:
(1)A栋;基础形式以桩基础为主,即冲击成孔灌注桩或者旋挖桩,以中风化石灰岩作为基础的持力层,基础埋深保持在12~25 mm,桩径的长度不得低于800 mm。
(2)综合楼;基础形式以桩基础为主,即冲击成孔灌注桩或者旋挖桩,将中风化石灰岩作为基础的持力层,基础埋深保持在11~16 mm,桩径的长度不得低于800 mm。
(3)2栋多层住宅;基础形式以桩基础为主,即冲击成孔灌注桩或者旋挖桩,将中风化石灰岩或者中风化泥灰岩作为基础的持力层,基础埋深保持在12~20 mm,桩径的长度不得低于800 mm。
(4)地下室;基础形式以桩基础为主,即冲击成孔灌注桩或者旋挖桩,将中风化石灰岩或者中风化泥灰岩作为基础的持力层,基础埋深保持在10~25 mm,桩径的长度不得低于800 mm。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桩长应当以试桩或者施工探岩结果为准;如果因施工需求,需要将中风化灰岩与中风化泥灰岩作为持力层,承载力的计算就需要以中风化泥灰岩为主;若以中风化泥灰岩作为持力层,则需要对基础桩实施设计增大桩径处理,最大限度规避地基基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
针对前文所述的桩基础而言,拟建施工场地坐落在新邵县蔡锷北路西侧,与财兴路的北侧相邻,因此交通十分便利,方便施工机械设备进出施工现场。而且施工场地上部土层较简单,主要以粉质黏土与杂填土为主,因此建议采用冲击成孔灌注桩或者旋挖桩进行施工。但是,因为填土自身呈松散状,导致施工期间由于受外力的影响而出现涌浆、缩径或者坍塌等现象,所以需要在对桩基础进行施工时,加设必要的钢护筒完成护壁作业。总之,拟建施工场地比较适合冲击成孔灌注桩与旋挖桩施工,成桩效果较好,施工安全性较高。
虽然拟建场地上部土层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成桩,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遵循施工设计规范要求落实施工作业,桩基础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嵌岩深度;
(2)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混凝土浇灌质量;
(3)由于拟建场地中存在粉质黏土、软塑状耕土以及松散状杂填土,因此对桩基础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完善护壁作业,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出现坍塌现象,从而避免人员伤亡;
(4)桩底清理结束后,需要及时组织人员落实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封底以及验槽,避免持力层长时间因浸水而使得岩质变软,影响桩基施工质量。不仅如此,还需要组织专人落实施工勘察与桩基载荷试验,针对人工挖桩则需要严格检验桩端持力层的性质;
(5)旋挖桩成孔之后,技术人员需要立即对孔底沉渣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存在超标现象;如果存在超标则需要实施二次清孔,从而确保后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
(6)由于拟建场地地基基底的持力层主要以灰层为主,是一种易溶岩,岩溶发育较完全,因此建议在正式施工前需要落实施工探岩,深入调查桩底以下3~5 d桩径且超过5 d存在软弱夹层、破碎带或者岩溶等不良地质状况,桩长必须以桩基探岩实际结果为主;
(7)正式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试桩,每栋建筑物不能低于三根,A栋住宅楼需要在落实试桩的前提下,开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每栋建筑至少设定一个点,这样才能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如果不符合,则需要重新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总结几点:(1)在新近历史时期无重大的地震活动记载、拟建场区无活动性断裂构造存在、无内动力地质作用,区域构造的整体稳定性较好;外动力地质作用方面,场地中不存在滑坡、泥石流、崩塌、塌陷、砂土液化、无土洞和地基土振陷失效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在自然状态的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2)场地分布的土层主要有杂填土、泥炭质土、软塑黏土、可塑黏土组成,无湿陷性土、液化土及不良人工洞穴存在,土层分布连续,厚度变化大。当揭穿洞隙、破碎岩体后下伏基岩连续,无岩溶洞隙,承载力较高,宜作地基持力层;(3)对建筑场地进行分析发现,设计时适当增大桩尖或基底嵌入较完整岩石的深度,局部破碎间夹小洞隙,不受附加应力作用的情况下,稳定性较好,增加荷载后其稳定性较差,须针对溶蚀洞隙进行地基处理,方可进行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