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措施后返贫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2019-09-17 09:50周雪瑞穆璐璐
山西农经 2019年13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周雪瑞 穆璐璐

摘 要:在欠发达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及扶贫对象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贫困人口返贫率居高不下,返贫正蚕食着我国扶贫攻坚成果。基于实地调研走访,分析返贫的主要风险及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返贫原因;因地制宜;乡村振兴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3-004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的目标。

过去5年,我国每年减贫1 300万人以上的成就,让全世界为之惊叹。但扶贫力度、扶贫深度和扶贫质量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出现脱贫人口重新返贫的现象[1]。因此,脱贫后不返贫,保持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成为衡量扶贫工作成效的关键。

1  返贫现状

就总体而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00年的10.2%,下降到现今的4%以下,共6 000多万人口稳定脱贫。其中,我国贫困人口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减少1 298万和1 386万。

但同时,返贫问题也日益突出。从数据上看,脱贫率较高,返贫率也高,返贫率一般在20%以上。从区域上看,返贫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从原因上看,返贫由自然灾害、经济原因和人文原因等共同造成[2]。

灵璧县隶属安徽省宿州市。2014年,宿州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44万户,61.27万人,贫困发生率11.79%,贫困村359个。截至2017年底,宿州市未脱贫贫困人口7.86万户,16.16万人,贫困发生率2.89%,贫困村115个。宿州地处皖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2年,灵璧县连同萧县、砀山县、泗县等,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是安徽省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几个地区。

2019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不是‘算账式脱贫,也不是‘指标式脱贫”。要摆脱脱贫形式主义,建立有效的防返贫机制,真正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啃下这块“硬骨头”。

2  返贫主要风险及原因

2.1  经济发展落后,产业扶持成效不佳

近年来,安徽省GDP排名略有上升,但地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呈现南富北穷的趋势。灵璧县处于皖北地区,地势和自然环境不占优势,经济基础薄弱,属于工业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也不高。

政府针对当地情况,展开了一些产业扶持,例如对薄壳山核桃造林进行补助、鼓励贫困户开设网店、大力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但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业之间利益联结机制薄弱,产业扶持效果不太理想。扶持对象单一,产品的品牌效应不明显,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灵璧县交通不便,增加了产品运输成本。运输方式成为销售的很大阻碍,影响产品拓展市场的广度,导致竞争力较弱。

2.2  人均综合素质较低,对政策依赖性强

农村地区教育相对落后,教育設施简陋,职业培训资源较为稀缺。据调查,虽然农村家庭因学返贫或无力承担子女教育费用的问题基本解决,但这种福利主要被年幼一代享受。地方主要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也不健全,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高等人才较少甚至几乎没有,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受教育程度限制,当地居民思想保守、独立性差。个别贫困户只想依靠政府“输血式”扶贫,忽略自身创造和劳动能力,自主创业择业意识不强。懒惰是贫困的诱因。如果贫困户主动脱贫的愿望不强烈,只想依赖政策,缺乏职业技能依傍、文化知识支撑和专业技术支持,内生动力不足,就很难发挥“造血式扶贫”的实际效果[3]。

2.3  驻村干部人才稀缺,保障和鼓励机制不够

驻村干部作为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主体,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贫困地区大多处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山区,在派遣人才时,相应保障跟不上,缺少高报酬作为吸引人才的条件。相比光鲜亮丽的城市工作环境,很少有人心甘情愿到贫困地区从事扶贫工作[4]。

由于工作环境处于劣势,某些干部工作热情不高,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一些干部片面认为,只要贫困户超越了绝对贫困线,脱贫任务就算结束。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扶贫重速度、不重质量,脱贫基础不牢固。一些责任感不强只关心政绩的干部,没有做到公平公正,甚至为自己或他人谋私利,扰乱了扶贫工作秩序。

2.4  其他原因

首先,因病因残致贫比例较高。本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安徽省建立了多种帮扶制度,其中健康脱贫工程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但一些重大疾病和特殊疾病的医药费不能报销,给贫困人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大多数伤残人士因生理原因,不能实现经济独立,增大了伤残群众致贫返贫的概率。病残让边缘性贫困家庭陷入贫困,让原本贫困的人口更加贫困。

其次,劳动力缺失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大多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工作机会较少,青壮年为了生计只好远走他乡。据调查,灵璧县贫困地区多数家庭成员主要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比例较低。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能力有限,经济来源不足。青壮年务工可暂时缓解贫困状况,但从长久来看,这种脱贫方式收入结构单一、可持续性差,返贫概率较大[5]。

3  针对返贫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目标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中国贫困治理方式的一次深刻革命。精准扶贫主要体现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退出”这4个步骤。

目前各地都存在返贫现象,主要通过“错评率”“漏评率”和“错退率”这3个指标来反映。分析返贫原因后,通过精确对策来降低错评漏评率,巩固精准扶贫的战略成果,才能保证2020年如期完成“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扶贫攻坚任务。

在对灵璧县进行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单方面提供金钱支持,只能为贫困户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是长远之计,甚至会造成贫困户“限时脱贫”的状况。最根本的解决策略是激发贫困户的“自我造血”能力,使贫困户拥有创造财富的意识和机会。在精准扶贫攻坚过程中,扶贫机构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实施政策,为贫困户顺利脱贫提供了基础。

3.1  产业扶持——增强“造血能力”摆脱返贫困境

灵璧县对当地优势农产品薄皮山核桃进行产业扶持,达到一定标准,即可获得相应的补助。在大力发展当地农业的过程中,为很多贫困户带来了就业机会。在电商方面,组织和鼓励群众利用互联网热潮积极创业开网店,并对其补助一定的网络费用。这样不仅成本小,而且不需占用太多劳动力,可行性较强。在乡村旅游方面,帮助修建停车场、标识牌等必要设施。为吸引游客观光消费,对农家乐改浴、改厨、改厕和通网等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和技术支持。

3.2  金融扶持——精细贷款政策

首先是对贷款对象的要求。应该精细化到有贷款需求,具有创业潜质和技能素质,预期还款能力和征信情况良好的贫困户居民。其次是对贷款用途的精细化要求。贫困户贷款的资金应用于投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第二、三产业等当地特色优势产业,而不能用于买房、买车等非生产性支出,更不允许打包给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开发[6]。

明确规定贷款用途及用款对象,将资金有效运用在有潜力依靠贷款脱贫致富的对象和产业上面,可以大大降低贫困户返贫率,巩固脱贫攻坚的战略成果。

3.3  就业扶持——培训技能促进就业

就业是贫困户在脱贫后收入的保证。为了巩固脱贫成果,相关扶贫组织应对贫困户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贫困户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且存在惰性。为调动其积极性,可对参加培训的人进行一定奖励,例如提供免费的伙食、解决贫困户进行培训时的交通和住宿费用等。鼓励贫困户增加自身技能,提高就业的可能性。

在贫困户就业任职后,相关组织也应在初期对其进行一定的补助。对于创业者,也应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创业意味着对劳动力的需求扩大,给其他贫困者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7]。

3.4  健康扶持——降低因病返贫率

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贫困户的返贫原因是疾病或意外事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对贫困户的健康保障,应成为解决返贫问题的重点之一。在返贫户就医时,应提供一定资助,例如免除其住院预付金、诊疗费、床位费和输液费用等大额开销。降低医保门槛,相应提高医疗补偿的比例。为预防贫困户返贫,可为贫困户提供免费体检活动。在病情尚未严重时进行及时治疗,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广大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

4  改革扶贫策略,防范返贫风险

首先,贫困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单从收入水平来评判。要从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综合考虑,不断完善扶贫政策。填补当前扶贫工作中的漏洞,是解决返贫问题的有效办法。发展“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招商引资,改变当地大环境,增加贫困户就业机会。帮助贫困户从只能依靠社会保障维持生活的“输血”阶段,走向努力创造就业机会的“造血”阶段,巩固我国精准扶贫的成果。

其次,“扶贫先扶志”,人们根深蒂固的惰性是扶贫道路上所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障碍。对此问题,扶贫机构不仅要在物质方面给予贫困户支持和补助,更要注重在精神方面对其进行帮扶,凝聚最根本的脱贫动力。

再次,扶贫队伍要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建设力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组织基层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知识,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教育。在奔向小康走向富强的道路上,积极完善扶贫制度,防范返贫风险,做好扶贫攻坚的收尾工作,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参考文献:

[1]杨立雄.高度重视扶贫攻坚中的返贫问题[J].中国民政,2016(5):18-20.

[2]许佳,刘岚丽,彭志强.精准扶贫之路径思考[J].政治研究,2015(6):21-22.

[3]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   2015(5):157-163.

[4]郑瑞强,曹国庆.脱贫人口返贫: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风险控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6):619-624.

[5]王麗华.基于地缘性贫困的农村政策分析——以湘西八个贫困县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6):47-53.

[6]强卫.统筹把握好七大关系 扎实推进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J].老区建设,2013(17):8-12.

[7]程玺.精准破解我区因病致贫、返贫对策与研究[J].北方经济,2017(8):22-24.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