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任
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已从概念的普及进入实践的落地生根阶段,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8年5月31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工业互联网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工业互联网“家底”还很薄
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从概念的普及进入实践的落地生根阶段。但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扎实推进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底子”薄弱。工业设备是生产数据、工业资源、制造能力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的重要入口,设备“上云”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重要前提,但由于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基础薄弱,当前工业设备“上云”进展不畅。我国相当部分企业工业设备老旧,设备流程控制和运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而且企业间数字化程度参差不齐,尤其是中小企业基础薄弱,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对其而言成本相对较高。
此外,工业设备种类繁多,工艺流程复杂,且标准化程度低,加上设备、工厂内外等通信协议不统一且相对封闭,导致设备无法高效联通。据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发布的《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显示,2017年,我国企业设备数字化率仅为44.8%,数字化设备联网率仅为39%。
二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企业“上云”意愿淡漠。在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企业不急政府急”的“一头热”现象,不少企业仍在观望。很多企业反映,这种观望主要是由成本、技术成熟度、新技术应用模式不在探索期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他们感觉工业互联网看不清、摸不着、叫得响、热得慢。特别是工业设备数字化改造以及“上云上平台”需要的前期投入较多、回报不明确、相关补贴不能及时到位,让很多企业不敢轻易尝试,尤其是中小企业。
“上云上平台”是打造开放、合作的新型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基础,但企业容易固守传统合作模式和利益思维,特别是由于涉及知识产权、商业机密保护等,企业不愿开放工控系统的核心数据,平台上的数据还只停留在售后服务、供应链、营销管理等层面。
三是工业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跨界融合”亟待提高。和全球连接、易于标准化的消费互联网不同,工业互联网标准化难度大、门槛高,不仅涉及的生产设备多种多样,且业务链条长,模型复杂,若不能和工业领域的技术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还是“两张皮”。特别是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急需的既精通工业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跨界人才极度缺乏,不少企业反映,IT和OT(涉及工厂内自动化系统的操作技术)很难打通,现实往往是IT与业务分离,甚至严重分离,不少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对工程没有概念,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自己觉得很好,实际上完全不能应用,达不到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要求。
多管齐下推进数字化变革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结合调研和思考,笔者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绿色智能制造,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建议出台积极政策,大力鼓励企业加大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设备、物流装备、监测设备等自主可控装备的投入,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建设,全面推进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等模块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产业工艺技术和自动化水平全面大幅提升,提升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潜力。
第二,因地制宜构建横纵平台体系,提升平台服务能力。一方面,横向搭建公共服务型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全产业链资源,进行资源动态化配置,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和应用服务创新水平。另一方面,纵向搭建多个重点行业通用和特定领域专用平台。设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基金,加强平台核心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努力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与技术标准体系。深耕专业领域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强平台在垂直行业的生态构建能力和特定领域的运营能力。
第三,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有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当地有较强技术与市场实力的龙头企业,将其自身先进业务经验和服务能力通过平台向全行业延伸,带动构建覆盖全行业、具有综合解决方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平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支撐性作用。同时,要通过设试点、树标杆,推动有条件的行业和企业先行先试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示范效应,逐步带动上下游企业跟进布局,实现小网变大网。
第四,借财税金融手段提高企业上云积极性。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应的财税、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等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向云端改造迁移,推动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业务,催化平台落地。另一方面,通过融资租赁、PPP等金融创新手段,帮助企业减轻“上云、用云”负担,提高企业利用互联网促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第五,加快构筑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防火墙”。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负总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加强安全的监测、防护技术手段的建设,通过企业、系统集成商、政府部门多方力量联动,横向合作,共同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防御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为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需要尽快制定企业数据的共享、开放应用规则,依法保护企业的利益。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