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春
摘 要 有价值的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就是师生根据某一数学问题进行平等自主、真实有效的言语交流。通过师生对话,达成发展思维的价值实现。
关键词 数学课堂;对话;追求;价值实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6-0172-01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当宁心、清神地审视课堂对话的表象,从中透析利弊,善加扬抑。
一、营造氛围——课堂对话的基点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师生在人格上完全相等,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双向的人际关系。实践证明,小学生只有在一个心理安全、言论自主,受到尊重的环境中才能与老师、同学真诚互动,表述想法。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是有效数学课堂对话的基点。
【案例】“工程问题”教学片断。
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教师出示一道思考题:做一批零件,甲每天能做100个,乙独做12天完成,丙独做需要24天完成。现在乙和丙先合做4天,还剩下400个没做完,假如三人合作几天完成这零件?
该题的解题思路是先求出零件总数,然后得出甲单独完成需要几天,最后再求出结果。
一个学生站起来:“我的答案是4天。”
教师惊喜(想不到这么快就出答案了):“你思维真敏捷,不错,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用400÷100=4,我是这样想的……”
“哈哈!”没等讲完,其它学生哄堂大笑。
面对“荒谬”、出人意料的解法及混乱的局面,教师是责备还是组织大家耐心倾听呢?
师略作迟疑……“同学们,该同学这样做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我们不妨先听听他的想法,好不好?”(学生渐渐从喧闹中安静下来)
看到教师鼓励的目光,无所适从的慌乱从该生眼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被信任的喜悦和找回的自信。
“乙和丙合作4天后还剩下400个零件,假如把这400个零件由甲来完成,甲正好也要4天,这与乙、丙开始合作的天数相同,所以假设三人合作,应需要4天完成。”听到这里,全体师生都流露出欣喜的目光,多独特的想法啊!有创意!
二、参与、点拨——课堂对话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参与,这就需要建立宽松、民主的参与机制。这种机制中,教师是“平等的首席”,学生要以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释放。但在日常教学中,有的学生善于表现,充当“主角”,有的学生甘愿做“配角”。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激励、调控,以使课堂对话的参与面拓广。教师要学会协作、参与;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全身心投入对话中。教师对充当对话“配角”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机会,适时鼓励,从旁协助。教师所关注的不只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即时状态。教师要学会引领、点拨。小学生的课堂对话容易偏离主题、随波逐流。
三、产生疑问——有效课堂对话的核心
教育家布鲁巴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偱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数学课堂对话,其重点并不放在“是什么”的知识层面上,而是着重于“为什么”的探究层面上。教师应科学运用主体发展策略,引领学生在对话中不断产生疑问,生成研究性内容。而富有价值的研究性内容的不断生成,正是数学对话之核心。
【案例】《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學片断。
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先发给每个学习小组3根任意长短的小棒,提出:“以首尾相连的方式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开始尝试围三角形,这时有部分小组因为已成功围成三角形而在庆贺,也有部分小组怎么围也围不成(因为3根小棒中2根短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正在交头接耳议论。这时教师适时地问:“碰到什么困难了吗?”
生1:“我们组的小棒按首尾相连的方法怎么也围不成三角形,老师您是不是发错了?”
生2:“是啊,我们组的3根也围不起来,但他们组就围起来了,真是奇怪!”(教室里讨论一片,纷纷在赞同)
师:“同样是3根小棒,规则也是一样的,但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看来关键问题出在……?”
生3:“小棒的长短。”
师:“这节课,你们想研究什么知识?”
生4:“怎么样的3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师板书)
生5(受启发):怎么样的3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师板书)
师:“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再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这3根小棒能否摆成三角形的奥秘。”
在本案例课堂对话前,教师精心设计思维流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的活动遭遇障碍和矛盾,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继而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向青草更深处漫溯”,领悟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总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对话要求教师要坚信学生与教师都是对话的主体,通过师生对话,达成发展思维的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