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财, 林 奕, 王 一
(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肺病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COPD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不可逆转的气流阻塞为典型特征,呈进行性的发展,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延续性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也是住院护理的衍生,研究[1]认为对COPD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能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再次入院率。自我效能是班社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通过最大程度调动自身潜能的发挥来达到调节和控制自身行为的目的[2]。提高自我效能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控制疾病发展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在COPD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旨在为构建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促进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12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3],均通过临床诊断和影像学确诊;②患者意识清晰,沟通能力正常,知晓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精神系统严重疾病者;②合并肺癌、慢性气管炎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③有肺部手术史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男45例,女11例;年龄49~72岁,平均(66.12±6.90)岁;病情分级:Ⅲ级42例,Ⅳ级14例。观察组男46例,女10例;年龄49~72岁,平均(66.90±7.12)岁;病情分级:Ⅲ级42例,Ⅳ级1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分级等一般资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出院前给予常规饮食、用药、康复运动、家庭氧疗指导,并告知定期回院复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以自我效能为理论基础的自我管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士等有丰富护理经验的临床护理人员。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4-5],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COPD自我管理项目宣传册》,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在延续性护理开始之前对护理人员进行COPD相关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审核后方可实施延续性护理教育。
1.2.2 呼吸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病情及其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并请家属支持、督促患者定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对于体质较好、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可适当开展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较高的活动,主要以散步、慢跑、太极等活动为主;对于身体情况较差的患者,则建议以室内运动为主,可通过练习吹笛子、唱歌等方式强化呼吸功能。呼吸功能锻炼所带来的良性效果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坚持锻炼的依从性。
1.2.3 戒烟教育: 吸烟是COPD发病和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吸烟的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COPD患病率越高,应鼓励患者戒烟。对于能够自己逐渐减少吸烟量的患者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戒烟信心不足的患者,可采取替代经验法,并请戒烟成功的患者传授成功的经验,增强其动力。
1.2.4 心理健康教育: COPD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65%的患者有焦虑症或者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可邀请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情感支持计划,并安排恢复较好的患者参与交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任何与患病相关的负性事件,都会对患者恢复造成不同程度的打击,削弱他们的积极性,故应尽量避免消极事件。
1.2.5 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能够强化呼吸肌功能,提高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但有部分患者由于担心活动会引起或加重呼吸困难进而排斥运动锻炼。因此,护理人员应先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运动计划,鼓励患者先进行强度低、运动量小的活动,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量。可以先制定一个小的目标,完成后给予表扬,并鼓励继续下一个目标,患者每完成一个目标以后,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
观察2组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6分钟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分(MRC)以及COPD特异性自我效能水平。6MWD在18 m长廊中进行,使用计时器记录患者在6 min中内走的最长距离。MRC评分量表共包括5个条目,最高2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感觉呼吸困难程度越高。COPD自我效能量表(CSES)共5个维度,包含31个条目,分为呼吸困难管理(11个条目)、情绪(7个条目)、体力活动(5个条目)、环境与温度(6个条目)、安全行为(2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干预前,2组6MWD和MRC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6MWD较干预前提高,MRC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6MWD长于对照组,MR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干预前,2组CSE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CSE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n6MWD/m干预前干预后MRC评分/分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56297.39±22.96322.17±35.22∗16.37±2.1114.39±2.96∗观察组56296.62±21.92343.05±37.02∗#16.51±2.079.62±1.92∗#
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COPD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不可逆转的气流阻塞为典型特征,呈进行性的发展,严重威胁人类健康[6]。自我效能理论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个体在面对某项活动时的心身反应会影响对自己能力的评价进而影响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坚信自己的活动效能,倾向于想象成功的场景,有助于支持并改善执行过程,反之,自我效能低的人则倾向于想象失败的活动场景,常采取逃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见,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有助于患者积极应对疾病,促进其健康行为。
国内研究[7]显示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指标。本研究在住院期间,医护工作者不仅对患者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自我管理干预,更充分重视家庭的作用,根据患者家庭的需求,注重对照顾者进行COPD健康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鼓励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制定患者的康复计划,充分发挥家属能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2组CSE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对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力的下降是COPD患者最主要的表现,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呼吸困难。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6MWD距离较对照组远,MRC评分较对照组低,提示采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