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041)
阴道前壁膨出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该病属于妇科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应当加强临床康复训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病转归[1]。本研究主要探讨为阴道前壁膨出患者运用盆底康复训练结合优质护理的效果。
研究将40例阴道前壁膨出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时间2017年6月~2018年6月,患者参与研究前均明确研究目的、内容,且签同意书,且伦理委员会已审核通过研究申请。患者年龄26~39岁,平均(30.84±2.37)岁;孕次1~4次,平均(2.32±0.14)次;产次0~3次,平均(1.08±0.33)次。
盆底康复训练:(1)肌肉训练:嘱患者排空膀胱,主动缩紧盆底肌5~10 s,后放松相同时间,反复10次为一组,每日锻炼3~4组,锻炼过程中,应当保持正常呼吸。同时,应用盆底肌锻炼前,应当调查产妇有无习惯性流产、早产、胎盘前置等病史,此类产妇不宜应用盆底肌肉锻炼,锻炼时,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2)阴道哑铃锻炼:涂抹阴道哑铃润滑剂于表面后,大头侧插入阴道,深入度约2 cm,插入后收缩阴道肌肉,待阴道哑铃升高后站起,每日锻炼15~20 min。(3)缩肛锻炼:每日缩肛锻炼3次,每次20 min,肛部收缩5 s,放松3 s完成1次锻炼。
优质护理: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情况,依据患者病情拟定针对性锻炼方法,并为患者分析其病情,传授阴道前壁膨出有关健康知识,讲解患者个人康复计划,争取患者配合。并直到患者制定相应运动计划,规范其饮食、作息等,加强监督,要求患者出院后坚持家中康复锻炼,每周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随访1~2次,了解患者锻炼情况的同时,掌握患者康复进程。
比较护理前后患者尿失禁改善情况,尿失禁等级分别为:0级:无尿失禁;Ⅰ级:咳嗽、慢跑、大笑等行为尿失禁,尿量较少;Ⅱ级:爬行楼梯过程中溢出尿液;Ⅲ级:站立、仰卧均溢出尿液[2]。
使用SP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分别行x2、t检验。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接受护理后,尿失禁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前后尿失禁情况对比[n=40,n(%)]
阴道前壁膨出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尿失禁、排尿不尽、盆腔下坠感等症状,对患者的性生活造成严重干扰。为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必要予以科学、有效的盆底康复训练指导,通过肌肉训练、阴道哑铃锻炼、缩肛锻炼等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增强盆底肌力,有助于锻炼膀胱收缩,提高其储备尿液的能力,改善或预防尿失禁情况[3]。且持续性的盆底肌肉锻炼,能够刺激患者受损神经、肌肉,改善盆底肌群功能,进而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效果。优质护理强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通过对患者个人情况的评估,为患者拟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并监督患者实施,以患者作为中心提供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护理服务的针对性,使患者坚持健康的饮食、运动、作息、盆底锻炼等计划,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中,患者接受护理后,尿失禁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将盆底康复训练与优质护理结合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
综上,采用盆底康复训练结合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阴道前壁膨出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