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静,冯绍红,吕蒙
(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1006;2.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 211000)
职业价值观的概念最早提出的是生涯大师Donald E.Super(1957年),他认为“职业价值观(Work Values)是个人所追求的与职业有关的目标,即个人的内在需求及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性和属性”[21],他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三个维度,并根据自己的理论编制了最具权威性的“工作价值观问卷(WVI)”。国内的一些学者将职业价值观表述为“工作价值观”。相对国外研究,我国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职业价值观作为一个关键概念,随着社会的变迁,职业价值观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从以往研究只关注职业价值观概念、特点和结构的基础研究到引入到大学生职业教育、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引文分析的软件Bibexcel,该软件具有频次统计、排序等功能,还可将生成的共现矩阵导入Excel表格中,再用Ucinet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基于此,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期刊库、CSSCI期刊库为数据来源,收集1990-2018年国内关于职业价值观主题的文献数据,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Bibexcel和计量分析软件Ucinet绘制近三十年国内职业价值观的知识图谱,并利用定性的方法对可视化图表进行分析,以明晰开创性和标志性文献、关键主题和演变趋势等内容,以期从宏观上探究职业价值观领域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职业价值观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使用高级检索,以“职业价值观”作为主题,以“职业价值观” 或含“工作价值观”为关键词,检索方式为“精确”,考虑文献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在期刊来源类别中选取“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检索1987-2018年期间有关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文献,对于研究我国职业价值观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反复检索、校对及筛选之后,发现国内最早研究职业价值观问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取向”课题组,组长楼静波带领课题组成员历经5年对社会大变革中的中国青年价值取向的演变和现状进行研究(1990年)[30],故最终样本时间跨度确定为1990-2018年,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对检索到的667篇文献进行筛选,剔除评论、报告和会议综述等,最终得到442篇文献(检索日期为2018年11月26日)将每条数据合并成一个.txt文件,并将txt格式数据直接导入Bibexcel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利用Bibexcel软件在数据管理和分析过程中灵活度较高的优势,再利用Ucinet的社会网络分析功能,将Bibexcel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共现矩阵,进行数据字段的分析。
科学文献的数量是衡量科学知识量的重要尺度之一。从检索结果来看,国内学者对职业价值观的关注和研究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文献的数量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体现了国内学者对职业价值观研究的重视程度和关注程度在不断增强。由图1可知,国内近30年间关于职业价值观研究的论文成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1998年)为初步探索期,每年大约有3篇论文,说明关于职业价值观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还未能引起太多学者的关注,职业价值观研究呈现零星发展之势,主要研究转型时期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念的变化[22,28,30]。第二阶段 (1999-2004年)为发展萌芽期,每年约有6篇论文,职业价值观研究呈现小幅上升之势,研究内容主要偏向于基础研究,借助国外的研究基础集中对职业价值观的内涵、结构、量表等的研究中[1,3,6,29],所以呈现出职业价值观结构的划分重叠、模糊和涵盖不全面等问题。第三阶段(2005-2015年)为快速增长期,这主要由于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职业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高度重视,以致研究职业价值观的文献数量呈急速增长的态势。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学者更加关注到职业价值观应用价值,开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大学生、教师及部分企业员工等不同群体的职业价值观的现状、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2,5,9,11,12,18,20]。第四阶段(2015-2018年)为相对成熟期,文献数量稍有小幅度下降,但这并不代表该领域研究重视程度的减弱,而是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进入相对成熟的稳定发展阶段,研究呈现出视角多元化、内容本土化、手段多样化、研究对象具体化等特点[13-14,16]。文献的数量也是反映该研究领域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图中可以看出职业价值观研究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因深受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影响,职业价值观问题重视程度增强,其发文态势与政策文件节点呈现高度的契合性,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特征。
图1 1990-2018年CNKI来源职业价值观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
通过统计文献样本的引文信息,得到442条参考文献,共涉及437位作者,作者平均值为0.0468,标准差为0.3022,Bibexcel 经过频次统计后,将高产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将通过Ucinet软件将其共现矩阵转化后,进行可视化软件Netdraw 绘制知识图谱(如图2)。
图2 1990-2018年CNKI来源职业价值观高产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中心度(Centrality)是在网络分析中刻画节点中心性的重要指标,测量图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研究者。从图2可以看出,这41位高产作者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合作群体,但未出现大范围的合作集群。图中节点代表作者的影响力,节点越大代表作者的影响力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线条越粗代表两者之间的共现次数越多,两者的合作越紧密。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大合作群体是以杨东涛为核心的7位作者组成。他们来自南京大学,其中杨东涛是高被引频次作者,处在合作网络的核心位置,说明该作者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任华亮、彭征安、秦晓蕾、詹小慧、陈礼林、栾贞增都有与杨东涛合作,主要研究对象是企业员工,侧重于工作价值观与员工行为、工作绩效、员工离职、工作投入等关系的应用性研究[14-15,18]。第二合作群体是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和心理学部的合作研究,以张大均为核心,张进辅、胥兴春、宋广文、魏淑华5位作者构成,主要研究教师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工作绩效等关系以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结构、测量、职业成熟度、职业兴趣等的研究[4,31]。第三合作群体是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以张建人为核心的4位作者组成。主要研究对象是教师群体,他们利用工作价值观量表探讨工作价值观与工作投入、工作压力、工会满意度、工作绩效的关系[13,16]。从高产作者合作网络可以看出,研究职业价值观的团队数量偏少,也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者较为分散,整体的学术影响力不强。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也有部分是对企业员工价值观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更加聚焦,侧重于职业价值观应用层面的研究。
表1 1990-2018年CNKI来源职业价值观关键词中心度
续表1
DegreeNrmDegreeShare7 戴∗荣2.0001.3070.01618 金∗贤2.0001.3070.01639 谭∗ 2.0001.3070.01630 牛∗ 2.0001.3070.01611 冯∗红2.0001.3070.01619 金∗华2.0001.3070.01626 连∗ 2.0001.3070.01615 黄∗庭2.0001.3070.0169 方∗青2.0001.3070.01616 黄∗娜2.0001.3070.01610 方∗华2.0001.3070.01641 魏∗华2.0001.3070.01638 宋∗文2.0001.3070.01633 彭∗安2.0001.3070.01620 李∗ 2.0001.3070.01622 李∗锦2.0001.3070.01651 张∗强2.0001.3070.0168 窦∗来2.0001.3070.0165 程∗ 1.0000.6540.00813 侯∗方1.0000.6540.00850 张∗辅1.0000.6540.00832 彭∗ 1.0000.6540.008
注: Network Centralization = 7.22%,Heterogeneity = 3.54%.Normalized = 1.65%
运用Ucinet社会网络分析点度中心数据,由于篇幅的限制,只列出部分结果(如表1关键词中心度),第一列(Degree)是绝对点度中心度,第二列(Nrmdegree)是相对点度中心度,相对点度中心度是绝对点度中心度的标准形式,中心度用来说明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和节点对整体网络的影响力,代表该作者在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从表1看出点度中心度最高的是杨东涛,其绝对点度中心度是13,也就是说杨东涛与网络中其他13个节点,即与不同作者有过合作,也验证了高频作者的合作网络图。
从近30年国内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机构来看,发文量在2篇以上的研究机构共涉及到30家。主要集中在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医疗系统,航空航天院校研究职业价值观也有所涉及,而其他类型院校或机构对职业价值观领域的研究关注相对较少。从研究机构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华中地区,东北、西北这两个地区研究关注度不够。表2统计了国内职业价值观研究文献发文量排名,从排名在前10位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来看,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重要研究机构有西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这10所高校均为国内知名院校,且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因上述学校在职业价值观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学科背景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形成研究职业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同时,通过研究发现香港、台湾的有些学者也从事关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研究,如香港岭南大学Siu Oi-ling的从中国工作价值观与组织承诺的作用的角度,调查了美国911事件前后香港员工的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24]。国立东华大学王玉萍、台湾高雄第一大学雅慧玲等人研究中国文化价值观与工作价值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25]。台湾金文科技大学梁颖文研究台湾酒店行业员工的工作价值观、职业倦怠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26]。
表2 1990-2018年CNKI来源职业价值观核心研究机构列表
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和热点,将职业价值观与工作价值观合并为职业价值观,使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Bibexcel统计关键词,选取词频排名前20的关键词,构建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3)。
图3 1990-2018年CNKI来源职业价值观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3显示,知识图谱节点越大,说明关注度越高,“职业价值观”是近30年国内价值观研究中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研究对象上大学生群体处在研究的中心位置,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与被引频次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Network-Centrality-Degree路径,计算出点度中心度。表3汇总列出词频与中心度排名前10的关键词。
表3 1990-2018年CNKI来源职业价值观高频与高中心度关键词列表
通过计量分析得出,职业价值观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平均值是0.0738,标准差为 0.3339,中心度较高的节点反映该研究领域较为重要问题。从图3可以看出,职业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认同等关键词最为明显,它们的节点较大并处于知识图谱的核心位置,这几个词与其他关键词共现次数较多,也反映出了职业价值观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从表3可以看出,近30年学者多从宏观上分析我国职业价值观,如职业价值观教育,多数学者选择大学生、高职生作为研究对象,也有少数学者将新生代员工、公务员、教师、医学生、飞行员作为研究对象,或将职业价值观教育渗透到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出职业价值观在职业选择、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应用研究。根据关键词出现年份统计,大部分处于核心位置的关键词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而工作分析、创新行为、工作自主性、演变趋势、本土化等则处于知识图谱的边缘,虽与核心关键词联系紧密,但是还未构成研究的中心。
表4 1990-2018年CNKI来源职业价值观研究重要引文列表
通过表4中国知网(CNKI)列出来源职业价值观研究重要引文数据整理可以发现,有21位作者的被引次数超过100次。通常,高被引文献被认定为反映在该学科领域最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和学术价值,文献共被引的次数越多,说明该文章的学术价值越大,具有可参考价值。
高被引频次最多的凌文铨、方俐洛、白利刚(1999年),其研制出“Holland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考察了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我国青年学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变化情况,较为系统的论证了大学职业价值观包括发展、声威和保健因素[1]。排名第二位的是金盛华、李雪(2005年),通过对813例大学生调查,建立了目的性和手段性的两种职业价值观模型,并编制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假设的高度拟合,同时也证明了目的性价值观对手段性职业价值的影响[2]。为后续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排名第三位的是宁维卫(1996年),修订了WVI测评量表,并对六种职业青年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通过实证研究反映当代中国青年职业价值观的特征[22]。排名第四位的是余华、黄希庭,从内在职业价值、外在职业价值、外在报酬三个维度对大学生与企业员工在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引起职业行为差异的原因[3]。排名第五位的是于海波、张大均、张进辅(2001年),选取高师生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和高师生特色的职业价值观维度,深入探讨影响因素[4]。
通过对高被引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学者借助国外的研究基础集中对职业价值观的内涵、结构、量表等基础问题研究,厘清职业价值观结构的划分重叠、模糊和涵盖不全面的问题。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学生职业教育管理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研究对象也在不断地扩展。如,在医疗系统、航空航天系统、公务员系统等,研究的重点以职业价值观概念、结构、测量、实证研究为主,涉及到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也突显了职业价值观研究的学科交叉的特点。
本文以职业价值观文献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库、CS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展示了1990-2018年近三十年的发文趋势、高产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核心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文献共被引情况。纵观近30年国内职业价值观研究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深入的过程,体现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的关联性。随着20世纪90年代价值观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开始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积极探索,研究涉及到了教育学、管理学、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并取得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通过深入的分析该研究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学术界深入加强本土化的研究,更好地把握职业价值观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从发文地区和机构看,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华中地区,东北、西北这两个地区研究关注度不高。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重要研究机构有西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居多,这些学校在研究职业价值观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其中台湾、香港的科研机构与国际一流机构之间开始国际间合作交流,有助于提高中国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2)高校和企业是职业价值观应用最广泛的两大领域,主要集中在职业价值观结构、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认同等内容,代际间差异的实证研究、新生代员工、本土化、应用性的研究逐渐增多。相对于高校研究,企业更加关注到职业价值观的应用层面的研究,管理者意识到员工职业价值观会影响组织行为表现、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在行业发展、企业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企业招聘、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福利、激励约束机制等,是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良性运行的关键。
(3)从高产作者的发文量和文献共被引情况来看,具有影响力的学者有黄希庭、宁维卫、凌文辁、金盛华、张大均、马剑虹、张进辅等人,主要集中在职业价值观结构、测量、研究方法、本土化等方面的研究,这些学者在职业价值观领域的研究中扮演着基础构建者的角色,推动着职业价值观在不同的领域的应用。通过对高被引作者和高产作者分析,得到研究领域与高频关键词分析得到的研究热点大体一致,说明高被引作者也是这一领域的中心学者,也在积极的探索职业价值观在不同领域的新价值。
纵观近30年国内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历史,我国职业价值观研究正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分析,从单一的学科支撑走向多学科的融合发展,从外来引进到内在创新,逐渐形成了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特色理论与实践研究体系。从研究内容上看,该领域的热点将是在文化融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机会、人职匹配、职业认同、职业行为倾向、职业选择等方面,学者更加关注一般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相关关系的研究,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两者的整合问题,未来研究的内容更加聚焦,如研究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组织绩效等组织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运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大数据技术、数学模型、数学方法应用于该领域的研究,也让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成果更具有科学性。从研究对象上看,多数研究基本都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行业从业人员、不同代际职业人员职业价值观差异的描述研究逐步增多,也更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从研究合作的方式上看,目前仅局限于本校学者的合作,未来将加强校际间、地域间的合作,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将是发展方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需要不断加深,形成该领域研究集群,共同推进职业价值观的本土化的研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