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广坡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基于生物特征认证的身份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应用中展现出极大的优越性,本文从专利文献的视角对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进行7各角度的统计分析,总结7与该技术相关专利的全球申请量分布、国内外核心申请人分布以及核_申请人相关技术发展路线。
关键词:生物特征识别移动支付专利文献
1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移动支付技术概述
随着移动支付已被广泛使用,移动支付类病毒爆发,包括“伪淘宝”病毒、“银行窃贼”及“洛克蛔虫”等系列支付病毒,特别是后来出现的支付类病毒监听键盘输入,其后台监控手机用户支付账号密码输入信息的特点,成为刺激支付类病毒高危化演进的一个信号。针对安全风险,传统密码认证的身份识别技术在实际信息网络应用中己经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而基于生物特征辨别的身份识别技术近年来也日益成熟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在此背景下,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移动支付技术也应运而生,该技术是将传统基于账号密码的移动支付用户身份识别过程,替换为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如人脸指纹、声纹、虹膜等的用户身份识别过程。
2专利申请分析
本章主要以VEN、CNABS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来源,截止检索日期为2019年6月4日,从计量学角度对全球申请量分布、国内外核心申请人分布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2.1全球申请量分布
全球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移动支付技术相关专利申请大约在1389件左右,而其中约850件为中国申请、280件为美国申请、190件为韩国申请、88件为欧洲申请、67件为日本申请,其占比如图1所示,这主要是与五个国家的金融及移动设备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内申请量主要是在阿里巴巴、腾讯、中国银联等支付技术发展的带动下,结合国内移动设备厂商的迅速崛起造成的。
2.2国内外核心申请人分布
如图2所示,国外申请量排名靠前的申请人,包括韩国三星、BIZMODELINE、LG,美国的万事达、Apple、YellowPages、VISA等,欧洲的Ingenico Group等;而国内申请量排名靠前的申请人主要有维沃、欧珀、努比亚、中国银联、阿里巴巴等,可以看出,核心申请人多为中韩美欧四国,这与前序对地域分布的分析结果相吻合;此外,图中还可以分析出国内外核心申请人主要集中在金融和移动终端领域,这也表明不论是智能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的公司、还是金融信用支付技术领域的公司,都在通过大规模的研发与投入寻求提高移动支付认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这一难题的突破。
3核心申请人技术发展路线
本章主要根据前序国内外核心申请人分布情况,针对申请量靠前的韩国三星及中国维沃相关技术发展路线进行分析。
中国维沃公司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移动支付技术发展路线如下:该公司于2015年9月14日在CN201510583140.O中提出一种基于指纹识别技术实现移动支付账号登录及支付验证的移动支付方法及电子设备;于2016年8月26日在CN201610737481.3中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移动支付方式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于同日在CN201610737701.2中提出一种基于语音命令识别的支付页面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并于同日在CN201610740482.3中提出一种基于多指纹识别的支付界面启动方法和移动终端;于2016年12月30日在CN201611264461.5中提出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结合密码验证的支付方法及移动终端;于2017年3月30日在CN201710201361.6中提出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移动终端保护支付信息安全;
韩国三星公司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移动支付技术发展路线如下:该公司于2014年2月8日在KR20140024078A中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基于生物统计识别器识别生物出的指纹,虹膜和用户的声音等验证付费内容的请求;于2015年2月27日在US2015012612IP的提出一种基于指纹验证控制NFC和MST支付的电子设备和在电子设备处处理支付的方法;于2016年7月28日在KR2016000096453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指纹、虹膜和静脉中至少一种特征验证的电子设备和通过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支付的方法;于2016年II月1日在申请号为W02017078365中提出一种触摸动作验证结合指纹验证提供支付服务的方法及其电子设备。
根据上述两家公司的技术发展路线可以分析得出,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移动支付技术主要操2014年末开始发展,主要技术是从基于简单易获取的指纹特征向复杂难采集的虹膜、静脉等特征、从单个特征向多特征融合的方向演进以实现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逐步提升。虽然中国专利申请量占优,但国外相关专利布局普遍早于国内,这给中国相关公司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促进了国内公司技术创新的步伐,并加深其对专利布局的重视。
4总结
本文以VEN和CNABS数据库为数据源,统计并分析了该技术领域全球申请量分布、国内外核心申请人分布等内容,并对统计结果及国内外核心申请人代表的技术演进路线做了深刻分析梳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帮助相关人员了解该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加深对现有发展技术水平的认识,以及为该领域申請人专利布局提高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仇瑞腾.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16.
[2]翟东升,王路凯,张杰.移动支付终端领域身份认证技术专利分析[J].情报杂志,2015(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