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下《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是真的堕落吗?

2019-09-16 01:50解毅楠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身份建构爱德华

解毅楠

摘  要:毛姆的短篇《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收录在他1921年出版的短篇集《叶之震颤》中,该短篇表面上叙述了主人公爱德华·巴纳德从美国芝加哥到塔希提岛工作后的变化,从起初意志坚定到最后安于现状则侧面反映出了他身份建构的过程。本文将用霍米·巴巴的杂交性身份理论分析爱德华的身份建构经历了文化否认、文化协商和文化转译三个阶段。

关键词:爱德华·巴纳德;身份建构;文化否认;文化协商;文化转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1

一、引言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二十世纪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毛姆被评为英国的莫泊桑。在他六十五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创作了二十多部长篇小说,三十多个戏剧和一百多篇短篇小说,此外还有大量的文学评论,游记和回忆录,可以说除了诗歌以外,各个文学领域都有所建树。《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爱德华·巴纳德在他父亲破产自杀后从美国芝加哥到塔希提岛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被当地文化所吸引并安逸于平凡的生活而不再想返回芝加哥,然而在他的同伴貝特曼·亨特和伊莎贝尔·朗斯塔夫的眼中却被视为人性的堕落。

二、理论依据

霍米·巴巴是后殖民主义批评领域代表人物之一。在理论贡献中,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杂交性身份理论。杂交理论从根本上来说一种关于身份的理论,其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德里达的后结构主义。文化身份问题在全球化时代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霍米·巴巴提出一种新的身份模式,认为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处于不断流动和发展变化中,可以重新被建构。“杂交性身份”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的身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文化的权威。

三、爱德华的身份建构

(一)文化否定

文化多样性必然会带来文化否定,而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否定都是霍米·巴巴所反对的概念。霍米·巴巴认为文化多样性必然带来分离主义和本质主义。文化多样性会把某个特定的文化当成是固态化的。“既然文化是本真的、原生的、自古不变的、自我同一的,价值是独有的,标准是独有的,那么,必然导致自恋的、分离的、封闭的文化心态。”作为美国芝加哥人,爱德华初到塔希提岛时体现了他的美国主流文化的霸权意识。爱德华在岛上安定来以后,与伊莎贝尔的邮件中字里行间都能透露出他对塔希提岛的厌恶,之后便积极地将美国人的做法引入这座被遗忘的小岛上,他发现这里到处充斥着创业商机。他想用美国主流文化来改造这座小岛,他认为把椰子干运到美国还不如在当地做好,这里有廉价的劳动力还可以节省运费,他还发明了一种切割椰子的机器;此外还制定了方案想吸引大量游客;他幻想着几十年以后这座小岛将是一座美国现代化的城市。

(二)文化协商

霍米·巴巴提出的“文化差异”不同于文化多样性和差异的文化,其目的在于要打破传统的文化身份。霍米·巴巴重新界定各种文化身份,把其看作是一种互动的、协商的和可以重新建构的过程,从而肯定边缘群体的文化,消除主流文化的霸权地位。“霍米·巴巴反对用否定的概念,并要以协商的概念来代替它。协商是一种众声喧哗、杂交的状态,而否定呢,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本真的、‘本质的和‘纯洁的身份而抹杀。” 文化协商为文化身份的建构提供了可能,通过文化协商使边缘群体以及其文化具有能动性。与开始到塔希提岛不同,爱德华开始意识到他设计的切割椰子的机器永远不会投入使用,就像岛上的空闲的街道的永远不会有电车一样,这与他初到岛上想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开始喜欢上这里舒适且安逸的慢生活,他在这里有时间读书思考在繁华的芝加哥每天匆匆忙忙的生活是否真的有意义,然而在岛上的生活让他发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三)文化转译

文化身份的重新建构即所谓的文化转译。当两种不同的文化发生冲突和整合,经过协商新的文化身份得以建构,进而产生新的文化意义。“杂交理论的基本目的是要赋予边缘人物与弱势群体以平等的文化权利,让他们能在不平等的现实中不被主导文化彻底的消声,发出自己的声音”。边缘文化给爱德华带来了一些变化,这展示了他新的身份建构的过程。第二年伊莎贝尔从爱德华来往的邮件中,能感到他的语气已经和原来不太一样,不曾有过的轻率和简慢让人质疑这个写信的是不是她认识的爱德华。贝特曼也从未想过爱德华在岛上会给黑人吆喝着卖棉布,与爱德华的交谈中贝特曼隐约察觉到他身上发生了某些变化。“帕瑞欧”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当地服饰,不仅适合当地的气候而且便宜廉价,爱德华在腰间围着帕瑞欧,并赤脚走在石路上,他已经习惯了这一切。对于文化霸权意识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人来说混血儿意味着道德堕落和人性退化,但是爱德华却酝酿着另外一个计划,要是他能和阿诺德的混血的女儿结婚,他将会拥有一座小岛,他幻想着在那座荒芜的小岛上建一座花园然后平淡满足地度过一生。爱德华来到塔希提岛后将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混杂到自己的新的文化身份中,从而建构了一种新的文化身份。

四、结语

种族优越感深深根植于伊莎贝尔和贝特曼的文化霸权和思想意识中,在他们眼中堕落的爱德华却对代表边缘文化的塔希提岛的生活持肯定的态度,并在这里建构了属于自己新的文化身份,这是一种对美国主流文化的一种颠覆。霍米·巴巴的杂交理论有助于消除传统的二元对立身份关系,帮助建构新的文化身份。文化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差异中不断建构而成的,爱德华从开始固守美国文化在到被边缘文化所吸引所同化,是对边缘文化的肯定。

参考文献:

[1]贺玉高. 霍米·巴巴的杂交性身份理论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毛姆,于大卫译. 叶之震颤[M]. 南昌:江西文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身份建构爱德华
《剪刀手爱德华》(海报)
《剪刀手爱德华》海报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上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下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身份建构问题研究
《穿越雨林之弧》中的创伤与身份建构
游戏中的自我追寻与身份建构
新媒介环境下网民集体认同感的自我建构
中学英语女教师在课堂中的身份建构
复杂身份建构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