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健康中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新时代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任务和现实路径,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容丰富、观念新锐、内涵精深,包含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把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奋斗实践与价值追求科学地统一起来,把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与美好愿景科学地融合起来,把建设健康中国与贯彻党的执政理念科学地结合起来,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是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南和实践遵循。学习和运用好这些重要论述,必须把握好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
“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并明确要求“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就是要把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把健康优先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发展规划中突出健康目标,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向健康倾斜,在财政投入上保障健康需求。提出优先发展战略定位,明确了卫生健康事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健康基础”的特殊地位,把卫生健康事业从“治病养生”的层面提升到了“富国强民”的高度,为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和“跨越发展”态势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这一战略定位,彰显了卫生健康事业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呼应了我们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健康”动力。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健康是立身之本,全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就是要努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要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以“全生命周期”为着眼点,切实保障人民健康权益,着力优化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确保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这一理念的提出,明确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由过去单纯被视为卫生健康行业的“病人”转变为了卫生健康领域的“主人”,把卫生健康事业的使命任务由过去单纯的“救死扶伤”拓展到了“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彰显了“人民至上”“健康为先”的价值取向,不仅为健康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将极大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凝聚起建设健康中国的强大力量。
健康中國的建设路径。建设健康中国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五个重点,构成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科学“路线图”。如果把健康中国比喻为一座“大厦”,在这五个方面中,普及健康生活是基础,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牢固基石;优化健康服务是重点,为健康中国建设立起稳定框架;完善健康保障是关键,为健康中国建设浇注坚实梁柱;建设健康环境是条件,为健康中国建设装点亮丽形象;发展健康产业是支撑,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系统、统筹协调的发展思想,强调了在健康中国建设中要注重现实性与长远性的统一、事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的统一、科学治理与优化服务的统一、卫生健康部门主导性与人民群众主体性的统一,形成了多管齐下的“组合拳”,是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广阔前景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大卫生”“大健康”的创新思想。健康不仅包括人的身体健康,还包括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的健康。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出发,强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大卫生”“大健康”,就是强调要注重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努力跳出卫生看卫生,跳出健康抓健康,把健康中国建设放在全局思考,立足整体推进,放眼长远建设。“大卫生”“大健康”的创新思想,是一种“新健康观”,它强调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调健康不仅包括个人健康,更包括公共健康、环境健康;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强调坚持中西医并举,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强调建设健康中国涉及卫生健康、教育、环境、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养老等诸多领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和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强调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强调要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加强同“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合作,等等。这种“新健康观”与我们党的新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将极大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从劳动力要素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的转变,释放更多的“健康红利”,增进人民福祉。
“均等化”“公益性”的发展原则。建设健康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目标,也是一项造福人民群众的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着眼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均等化”“公益性”的发展原则。“均等化”,就是要坚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着力改变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公益性”,就是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均等化”“公益性”的发展原则,为卫生健康事业的“定位”“定责”提供了依据,为卫生健康领域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了准绳,为解决人民群众“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住不起院”的问题提供了保障。这一重要原则,契合了我们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使人民群众在卫生健康这个最现实的民生体验中认识到自己的权益,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而更加自觉地投身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潮。
“五大重点改革”的“设计书”。卫生健康领域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的重要“分战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靠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要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这五大制度改革,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既着眼现代治理、又着眼优化服务,既着眼源头管理、又着眼环境建设,既着眼现实难题、又着眼长远发展,不仅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的“设计书”,而且将为探索医改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五大重点改革”的战略布局,贯穿了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构想,指引我们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进一步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瞄准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发扬“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精神,“改”出卫生健康领域一片新气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公正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了科学的顶层设计,是推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实践中,要深学、真用、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努力把准“方向盘”、牢记“任务书”、明确“路线图”,发扬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精神,早日建成健康中国的壮美“大厦”。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高天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