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孔博,邵 元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陕西 铜川,727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或颈动脉系统出现短暂性或一过性的供血不足,引发脑内相应的供血区域发生神经功能缺损,以短暂性失语、单眼视力下降、偏身感觉障碍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大多临床症状可在24 h内恢复正常[1-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往往不会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但若不及时治疗或短期内频发,则会显著增加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3]。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存在较高的再发风险。大量研究[4]表明,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和重视二级预防是现阶段降低缺血性脑梗死再发的最有效方法。抗血小板聚集是目前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最佳方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已被广泛认可,但单一给药的干预效果不佳,而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4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阿司匹林与瑞舒伐他汀进行联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140例首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患者均经过详细的病史调查、神经系统检查,并通过脑部CT证实均为初次发病。依照入院前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其中对照组女33例,男37例;年龄60~74岁,平均(66.00±5.30)岁;合并糖尿病10例,原发性高血压31例。观察组女31例,男39例;年龄60~76岁,平均(67.00±6.10)岁;合并糖尿病者8例,原发性高血压者32例。2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内容和目的已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前均已获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血管疾病,近期有手术史及精神类疾病者。
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晚间服用。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及瑞舒伐他汀5 mg,1次/d,晚间服用,伴有合并症的患者同时给予对应治疗。以12个月为1个疗程,定期检查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心肌酶谱等。
治疗期间通过微信、电话、门诊等方式对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进行随访,并统计12个月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短暂性脑缺血及缺血性脑梗死的再发率。用药前、用药第6、12个月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空腹肘静脉血中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
随访12个月,对照组患者再发短暂性脑缺血13例(14.29%);再发缺血性脑梗死9例(12.86%)。观察组患者再发短暂性脑缺血5例(7.14%);再发缺血性脑梗死2例(2.86%)。2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和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用药第6、12个月,观察组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用药后血脂水平、CRP水平较用药前无显著变化(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脂及CRP水平变化情况
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RP:C-反应蛋白。
与用药前比较,*P<0.05。
观察组出现2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轻微升高患者。天晴甘平护肝治疗后,AST、ALT水平很快下降至正常范围。2组均未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呼吸系统出血、消化系统出血、横纹肌溶解以及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停止用药的病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现阶段研究[5]总结出不同的发病机制,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微栓子学说、炎症学说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微栓子学说均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动脉血管狭窄,减少血流量,改变血流动力学,而不稳定的硬化斑块破裂后易从管腔脱落,形成栓子堵塞远端动脉,进而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王黎萍等[6]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着密切联系。脂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LDL-C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延续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研究[7]的不断深入,学者发现CRP不仅是炎性反应的重要因子,也是动脉硬化的始动因子。高水平CRP引起炎症反应,促使细胞粘附因子过量表达,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同时还能侵蚀硬化斑块,引起斑块破裂,诱使淋巴细胞、血小板等凝集形成血栓。丁继良等[8]报道指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的、危险的预警,对脑梗死高危并发人群的识别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并有助于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
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类药物,能显著抑制血栓合成素的生成,减少血小板凝集,具有预防脑梗死的作用。瑞舒伐他汀为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择性高,具有极强的降脂作用,能够抑制颈动脉炎症反应,降低CRP水平,稳定硬化斑块。瑞舒伐他汀是一类新他汀药物,其半衰期长,人体耐受性良好,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个体差异对药效无显著影响[9]。本研究结果表明,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显著改善血脂的异常表达,降低CRP水平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再发率。此外,瑞舒伐他汀与其他他汀类药物比较具有更强的降脂、抗炎作用,在有效治病的同时用量小,经济价值高[10]。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少,且经相应治疗后患者可很快恢复,不影响后续用药,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能显著改善血脂异常表达,降低CRP水平,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梗死的再发率,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