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2019-09-12 05:37吕东霞
新课程·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吕东霞

摘 要: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很苦,教师教得很累,教学效果却不理想”的现象。部分教师还是以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也很少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盲目地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造成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正所谓“学位高——文化低”“有知识——无学问”,这就大大降低了语文有效教学的效度。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目前,有广泛的“小学生学习努力,老师很累,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对于教学实施者和教学研究者来说,实用主义与退缩是同等重要的。务实的重点是有针对性的研究。务虚是理论的研究和思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使自己具备了读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交际能力,能够满足实际需要。语文课程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因此,语文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言素养是一种基本的语言素养,能够满足学生当前和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基本保障。因此,听、说、读、写是必不可少的。

一、语文课程的学科属性

1.文化本位

所谓语言,就是学习文字、文学和艺术的方法。教学语言和写作仍然是支撑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基础,而语文教学应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相协调。学校必须有序地组织和秩序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同时,语文教学不能被看作是一门学科,而应该被看作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它将支持我们生活中的学习、学习和行动。

2.边缘属性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判断,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记忆。现在,“出口成章”已经变成了“出口成枷锁”。初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用真诚的感情和真诚的语言,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实现目标。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的一员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作是自己应该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的归属感越强,他的参与学习意识越强,越能克服各种障碍,实现确定的目标,使“我想学习”为“我要学习”。

二、语文教学的育化功能及任务目标

1.语文教育与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是让学生学会成人之美。现在老师教学生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当学生离开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感情也切断了。老师不教知识,而是教问题,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如何做人。校园文化建设是以语文教学为基础的,而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将带来校园文化的变革。同时传统教育模式的不断缺失,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牢记这种精神,即修身养性的作用。另外,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完成各种知识点的教学和技能的培养,而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要唤起人文精神。

语文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区别:语文教学是在课程标准要求下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从功能上讲,它是道,是身,是归,是教,是仪,是用,是道。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是诗性化的文化,诗歌里包含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诗性思维创造了诗性文化,诗性文化铸就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八荣八耻”涉及精神层面,也涉及语文教学层面,而精神层面的严重断层,八荣八耻难以落到实处。

2.语文教育层面的有效性目标

(1)肯读书——会读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仅是教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不仅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方法。“学”和“法”是智慧的象征,是自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教规矩,教方法,给学生一把通往智慧的金钥匙。也许知识可以被遗忘,但这种能力将永远与你同在。

(2)知荣耻——明善恶。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分析作品,总结中心思想。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荣耀,善与恶,也就是说,要注意对文本的解读。文本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社会和世界,体现了时代精神、现代意识和典范精神。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其中包含着许多真善美。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材的编辑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反之,一旦教科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它就会因为生命力的枯竭而消亡。

(3)受传统——善创新。“不会守旧的民族是不可能懂得创新的”。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提高其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毋庸置疑的人文作用。当然,它一定是在语言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实现的,所以,人教版第九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训练重点就一直贯穿于高年段的学习之中。就这一点来说,我认为,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始终应以文本为先,或以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或思想感情为先。

三、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1.气格上的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其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文”,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染。这是语言学科性质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将极大地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向,改变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促进语文教学在新世纪改革中不断发展。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师在努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创造情境,營造氛围,努力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然而,这是一个漫长而难以察觉的过程。

2.智力上的审美性

毕加索说:“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审美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文学最大的美是情感,即给人美的享受。因此,文学文本的阅读应该是审美的阅读。注重审美阅读,要改变线性逻辑分析,改变文章的形式解剖,加强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使学生的眼睛看得见,心里有情感;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想象创造同理心,进入文本人物的精神世界,形成思想与情感的共鸣;有必要引导学生找到文本的意义,但不能停留在字面上,因为意义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无知是必要的。教师让他们有欣赏的过程,而不是急于告诉孩子结论,不追求理性的猜测,而从追求共性到追求个性是必然的,因为阅读视野的差异必然导致理解的个性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儿童文学的价值。

3.结构上的综合性

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反映在语文教学上,主要表现为注重字词句篇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练习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语文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语文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4.能力上的适应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准确判断课堂教学中的新问题,把握教育的时机,及时改变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性教学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此,适应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针对性教学。适应性教学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提倡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性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兴趣,而且注重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地位。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极具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材因素、课堂环境因素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和创新,并熟练使用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4):24-28.

[2]小學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及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金微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才智, 2014(19):116-117.

注:本文系2018年定西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立项号:DX[2018]GHB030。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