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 周传人
九场室内音乐会、七场实景音乐趴,今年8月,你可以在浙西南山区小城遂昌县邂逅肖邦的《夜曲》,重温经典的《二泉映月》,让跃动的打击乐直击你的耳膜……当然,你也可以在遂昌的山水之间用音乐把耳朵唤醒:在红星坪仰望星空听悠悠古琴,在东峰村感受热情的非洲音乐,在汤显祖纪念馆听“琵琶弹戏”……
400年前,一代文豪汤显祖在遂昌创作了传世名作《牡丹亭》;400年后,遂昌用可以跨越国界的“音乐”向世界发声。
“通过文化的再现,延伸相关产业,这是遂昌的‘方法论。”遂昌县委书记张壮雄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正在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县域样本的遂昌县,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生态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路径,文化的挖掘也日渐成为点亮遂昌全域旅游的一盏明灯。
今年是遂昌县第二次举办汤公音乐节。从县城驱车1个小时,坐落在仙霞湖畔的湖山乡是音乐节的缘起之地。“举办汤公音乐节,其实是遂昌县委、县政府和躬耕书院共同筹谋已久的一件事。”遂昌县委常委孙培莲说:“我们希望借汤公音乐节,将遂昌打造成‘原创音乐好莱坞。”
中央音乐学院、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等国内音乐的最高学府因汤公音乐节结缘遂昌。通过音乐节,青年音乐家走进家庭,音乐大师走进校园,音乐课堂走进社区,音乐作品走进乡村。
今年的汤公音乐节将古琴实景音乐会设在湖山乡红星坪村,昔日不知名的小山村一下子成为“网红”。“早在一个月前,就有客人订房了。”当地民宿业主濮家栋说,因为音乐节,这一带的民宿、农家乐现在一房难求,餐饮生意也同样火爆。
与红星坪村一湖之隔的黄泥岭村,作为汤公音乐节的缘起之地,音乐同样改变着这个山村。“每年节假日,村里都会来很多游客或是音乐爱好者。”黄泥岭村党支部书记傅先强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音乐村”。梦想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支持,2018年,黄泥岭村中一处废弃的小学被一家公司看上,计划将其改造为以音乐为主题的民宿,租期10年,年租金15万元,这成为黄泥岭村集体经济的第一笔收入。
“遂昌正用一串音符撬动一片产业,成功带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褚子育如是评价。
总规划面积2.98平方公里的浙江省级特色小镇——汤显祖戏曲小镇将在两年后与游人见面。未来,这里将以汤显祖《牡丹亭》中的“爱情”主题为核心,以东西方爱情文化交流互鉴为特色,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圈和全国独一无二的爱情体验小镇,着力发展包括婚庆、戏曲文化衍生、会展、休闲度假、养生疗养、农业观光等相关产业。
“小镇目前已经累计投资20.9亿元,建成后年游客接待预计100万人次,旅游收入40000万元,税收1200万元。”遂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劲松用一组数据展示小镇蓝图。
28次登上央视各频道,100多位设计师为它设计“新衣”,年产值超5000万元……在遂昌,用文化点亮产业的做法还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一个农产品上——长粽。
“2013年,我在农户家做客的时候看到这家人正在包长粽,就拍摄了一组照片发到博客上,没想到短短几天的时间,博客的访问量就到了十万。”在7月19日举行的遂昌长粽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裁潘东明回忆说,很多人询问这是哪里?粽子怎么卖?
回到公司后,潘东明就开始着手做起了长粽的文章——把这种传统民俗手工艺改良成商品,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销售。遂昌长粽因为独特的外观和口感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订单量逐年增加。
“真正使遂昌长粽成为爆款是在2017年,得益于长粽背后的文化内涵被挖掘出来,得益于优秀的文创团队对长粽进行了再包装。”《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介绍说,那一年的端午节,遂昌县联合《小康》杂志社、自然造物和赶街团队共同打造了“大过中国节 端午遂昌行”活动,也是这次活动,让人们认识到了遂昌长粽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情感的载体。
原来,遂昌自古就有“送端午”的习俗。每年端午,女婿就会用扁担挑着长粽送到丈母娘家,象征着夫妻俩恩爱长久,也有祝福长辈长寿之意。
“遂昌长粽蕴含了感恩和分享的文化内涵。”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书雁介绍说,当年3月,由自然造物、好东西文化、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手的遂昌长粽“大改造”正式启动。最终,长达40厘米,重达1000克的“龙粽”,带着使命重出江湖,每根售价168元。不到2周的时间,1万只遂昌龙粽被抢购一空。
2018年,长粽的热度持续攀升,100多位设计师为长粽设计包装的营销事件刷屏网络。2019年,遂昌长粽推广的第三年,长粽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日渐明晰:遂昌长粽成为最具中国风、最具国货范的端午大礼,年销量预计突破200万根。
如今,遂昌长粽已成为又一个极具特色、最能富民、最具口碑的新兴产业。“一根粽子带动了民间梅干菜产业、养猪产业、大米产业、粽叶产业、包装产业……”潘东明说。
突破“ 红色培训产业”是王村口镇发展红色旅游的突破点。
“整理记忆,挖掘内涵,讲好故事,制定标准,开发产品,强化创意,形成模式。”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用这28个字精练地总结了遂昌长粽从挖掘文化走向成熟产业的脉络。
“今年上半年,遂昌共实现旅游总收入65.90亿元,同比增长14.27%。” 遂昌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邱根松说,无论是举办汤公音乐节还是复兴传统年节,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已流淌进遂昌发展的血液里。
夏日的遂昌西部山区,翠峦竞秀,延绵不绝。比美景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新时代里的革命老区正发生的沧桑巨变。去年6月,几张旅游达人身着红军服装的照片在新浪微博、蚂蜂窝、去哪儿等旅游平臺传播开来,拍摄地点就在距离遂昌县城50公里的旅游小乡镇——王村口。
80多年前,红军挺进师在王村口一带开展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留下了很多革命遗址和战斗故事。“挖掘红色文化带动乡村振兴,这个逻辑是通的,但是如何寻找突破点和切入口呢?”时任王村口镇镇长李宗去年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坦言,要说发展红色旅游,王村口面临交通不便、知名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必须寻找一个新的路径,“经过多地考察、多方论证,我们找到了一个突破点——红色培训产业”。
2016年,位于王村口的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正式成立。无形的红色基因,被转化成青干班培训、党员活动日培训等有形产品。
记者从遂昌县委十五届七次(扩大)会议上了解到,当地正在谋划打造“红绿资源价值转化基地”,通过革命精神“沉浸式体验”课程、红色电影拍摄、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等手段,打造研学、旅居、团建、会议四大精品旅游目的地,让红色文化的呈现形式更加多元、有形。
“全域旅游不能只单纯实现时时、处处,还要通过文化的挖掘形成一条条主线。”张壮雄展望说,挖掘汤沐文化“洗身”,发挥生态优势“洗肺”,利用红色文化“洗心”,品尝饮食文化“洗胃”,利用《牡丹亭》原创地优势延伸音乐文化“洗耳”,这或许是未来人们来到遂昌体验全域旅游时的场景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