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他的解释,“钝感力”可以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过于敏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敏感的心灵会使我们迅速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但是这些反应是否都是正确的呢?请你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需要“钝感力”的地方?请联系生活,展开联想,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曾养过一株含羞草,有时喜欢用手触摸它那娇嫩的叶片。初时它都会极其配合地蜷起叶片,然而不过半月,任凭我如何戳弄,含羞草都再无反应。再后来,它便悄然枯萎了。
时过多年,每次想起那株含羞草时,我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敏感的自己。会因为同学漫不经心的一句话黯然神伤,也会因为自己的心事莫名惆怅,就像那株善感的含羞草一般,在嘈杂的干扰下挣扎蜷缩,失掉了许多自己的欢喜。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说:我们丧失了某种能力,某种让自己好好生活的能力。这种丧失来自于我们越来越强的自尊心,来自于我们越来越深的执念,亦来自于我们越来越敏感的内心。
或许,当下的许多人们,就是在对于外界声音的执念中,一点点失去了对内心所向的执着。
但是,总有人会珍重内心那一抹明亮的底色。叶嘉莹先生在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里不改初心,只愿将生命结束在守护古诗词的路上。淡化去外界所有无力的质疑和虚伪的赞誉,我们看到将近一个世纪的痴心坚守。人生本不需要太多膨胀的情感与烟尘热闹的评说,静敛情绪,专注如一,才会有静水流深的智慧。
马德在《不纠缠,不计较》一文中写道:“强大的人,朝着有亮光的方向走。更强大的人,自己生成光亮 。”科学巨匠霍金曾用语音合成器打出这样几句话:“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想必正因这理性的释然,霍金才成为一位有情怀的科学巨匠,才能沐浴着星辰的光亮,坚持探索着无垠的宇宙。
反观我们,情绪的躁动常常让我们无法专注,过分的敏感也曾让我们在一时冲动之后追悔莫及。
最近有一个叫做“小确伤”的新名词格外吸引我。“小确伤”是指“微小而确实的感伤”,想来我们便是这样谈着小确幸实则小确伤的一代。我们总是怀有心事,却没有思考,天性善感,却又过分敏感。
但事實上,借用《哈姆雷特》的观点“事无善恶,思想使然”来说,我们所缺的,也不过是一种乐观思想罢了。而这便要求我们冷静考量来寻找自我的慰藉,调小一切画外音,让正确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只有钝化对外界的感知,才能缓慢但坚定地做出正确的判断。
由此看来,如今倍受热议的部分“佛系青年”们恰恰拥有着我们最理想的生活态度——屏蔽一切外在的扰乱,只在自己的一隅里过自己的生活,于是有能力葆住一方情怀。他们在日益加速的时代里张弛有度,在突出一份淡然的同时更显一份匠心,而许多佛系有为的人们,也用成就告诉我们钝感的力量。
在必要的时候变得钝感,并不是变得迟钝,而是愿意将一时的欢喜分嵌在每一个瞬间,将一时的悲伤分散在每一秒流逝,因而可以不喜亦不惧了。不受外界的挤压,我们才会有自省的余地。所以,偶尔糊涂一点,之后或许可以换得彻悟般的明白。静敛情绪,方显情怀。
丰子恺先生曾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如此,安好。诚然如此。
(编辑:李跃)
评点:何文魁
文章以作者养含羞草的经历开始,联想到如同含羞草一般敏感的人们,常常为外界所扰,却忽略了内心应有的追求。而后又用叶嘉莹等例子证明了专注的力量。在纷繁的世界里,我们不应是“小确伤”的一代,我们需要钝感力来压制住浮躁。正如文章后半部分提到的一些佛系青年,因为淡然所以可以专一,因为专一而凸显了情怀。文章结尾引丰子恺之言作结,不过分敏感,我们能不乱于心,不困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