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IoT时代需要更多技术人才

2019-09-12 01:45高山
中国新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智能家居联网领域

| 文·高山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火热,人才缺口成为了热点话题。

这是一个智能时代!

人脸识别支付、车牌识别停车、扫地机器人……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的应用已无处不在,并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

在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智能家居行业提供了爆发式增长的可能。

产业发展迅速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软件系统、云计算平台构成的家居生态圈,并通过数据收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的日益明显,智能家居在受到各个新兴领域关注的同时,也在呈现急速发展的态势。目前,在智能家居领域,家电行业智能化较多。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是智能化需求最高,也是潜在市场最大的智能家居产品。IDC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智能家居设备全球市场出货量将达到9.397亿台,年平均复合成长率(CAGR)将达18.5%。

在国内,智能家居发展势头同样十分迅猛。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65.32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从市场占比来看,智能家居品类中智能照明、家庭安防、智能家电、智能影音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家电类产品占比最高,其中智能空调、智能冰箱和智能洗衣机三者市场占比合计超过70%。

作为物联网应用中的朝阳产业,智能家居行业近些年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为这个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早在2012年年初,国家便已将智能家居列入“十二五”规划的九大产业之中。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也将智能家居列为未来中国高新技术发展领域的重点方向之一。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12月,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计划中指出要加大培育智能产品的力度,优先推动智能家居等产品的突破。在智能家居产品方面,“支持智能传感、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技术在智能家居产品中的应用,提升家电、智能网络设备、水电气仪表等产品的智能水平、实用性和安全性,发展智能安防、智能家具、智能照明、智能洁具等产品,建设一批智能家居测试评价、示范应用项目并推广。到2020年,智能家居产品类别明显丰富,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达到90%以上,安防产品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在《意见》的第二部分,“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壮大消费新增长点”的分项中提到了信息消费升级的问题。“加快提升新型信息产品供给体系质量,积极拓展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升级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产品,重点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智慧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汽车、服务机器人等前沿信息消费产品。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各类便民惠民生活类信息消费。”

另一方面,随着家居行业的不断扩展深化,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众多企业加快了在智能家居领域布局的步伐。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产品、可穿戴设备、智能传感器的面世,车联网、智慧物流、智能家居等细分市场也将开始快速成长。

人才培养成关键

在智能家居产业迅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力量的驱动。而要想推动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前无论是在AI领域还是物联网领域,人才稀缺成为各国和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以物联网领域为例,据HIS公司预测,未来5年,全球物联网人才需求量将达1000万人以上。在我国,当前物联网产业人才缺口较大,尤其需要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同样,AI领域的人才也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腾讯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全球AI领域的人才缺口达到百万量级,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的一大短板。

在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高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中国却只有5%左右。《2019年中国AI人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2年,中国AI人才需求量将增长至594万。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火热,人才缺口成为了热点话题。

事实上,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之际,相关产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培养人才,打好基础很关键,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我国,为了解决人才缺少的问题,教育部最先发力。

有关物联网,教育部在《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就首次增加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共有3所大学获批,即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中南大学。在《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等32所高校成为第二批成功申请该专业的高校。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本着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能力的精神,制定了从2020年到2025年再到2030年的“三步走”规划。

不仅如此,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共有35所,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有96所,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高校101所。

一直以来,高校被认为是培养人才的主力,而校企合作是解决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巨大缺口的重要方式。

面对稀缺的人才资源,科技巨头之间拉开人才争夺战,企业与高校通过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华为、科大讯飞、搜狗、商汤科技等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启了校企合作模式。

2018年11月初,阿里云IoT联合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发布了“物联网大学合作计划”。2019年6月,河北工业大学与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华为公司签署5G创新应用合作协议,和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各方依托各自资源,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5G重点应用领域的创新,在几个合作方向开展合作研究。

对于校企合作,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孙方刚表示,建议各地建立“政行校企”联合培养“生态圈”,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高校合作、企业参与。让学生加入物联网应用项目,参加项目方案撰写、项目实施、运营维护等环节,在操作中提高技术攻关和创新能力。

2019年4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13个新职业信息,这是自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这一新职业与当前的全球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包括数字化管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电子竞技等。首批新职业的发布,也说明了国家对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引导和支持。业内专家表示,新职业的发布是行业真正进入落地规模化发展,人才需求体系开始成型的一个信号。

这对于相关领域的人才以及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大好的机会。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曾表示:“AI+IoT是未来的风口。”

未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领域的热度将随着5G的落地应用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推动而得到进一步提升。作为核心资源,相关人才一定会成为各家公司争夺的对象。可以预见,未来各大巨头之间势必会产生一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毕竟,谁拥有的人才更多,胜出的机会就更多。

猜你喜欢
智能家居联网领域
“身联网”等五则
领域·对峙
抢占物联网
基于Zigbee的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
基于LD3320的智能家居控制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