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美玲
1957年,姚雪垠开始构思小说《李自成》。写作此书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姚雪垠的办法是抄卡片。明清正史、野史、文献、诗文,乃至于地方志和各类历史书籍,姚雪垠都一一搜集来阅读。明代皇帝的诏书和大臣的奏章是怎样起草的?书信中的称谓和语言习惯该如何把控?诗词、歌曲的对仗和押韵有什么特点?带着问题,姚雪垠将知识点一一抄录在小卡片上。
一次,友人来访,姚雪垠正在抄寫读书卡片。卡片上的字迹秀丽、工整,且全部是蝇头小楷,友人见此不免心疼地说:“历史小说本身就是半真半假,你何必劳神费力做这些事情?”姚雪垠认真地说:“虽然如此,可写出来的东西一定不能脱离实际。”几年下来,姚雪垠抄写的读书卡片多达1万张。宫廷和市井,城市和农村,朝仪和风俗,明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李自成》一书中得到充分展示。文联会议上,茅盾问:“《李自成》中的诗文和奏章哪里来的?虽然我从未见过,却十分准确,也符合明末文人的用语习惯。”姚雪垠恭恭敬敬回答道:“是我根据当时的情景编撰的,也是从1万张读书卡片得来的。”
1万张读书卡片奠定了姚雪垠的国学功底,也为《李自成》一书赢得首届“茅盾文学奖”荣誉。
素材点拨:积少能成多,聚沙能成塔,涓涓细流,汇成江河。任何成果的获得,都是离不开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