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期)
第五部分 自测题
自测题一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柳宗元《小石潭记》)(1分)
(2)李白《行路难》中正面写出行路之难,借冰雪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的诗句是:□□□□□□□,□□□□□□□。(2分)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2分)
(4)□□□□□□□,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1分)
(5)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4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的手指cuō niǎn( )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2)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zhuī sù( )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3)在这种rù mù sān fēn( )的审视察看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4)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niè shǒu niè jiǎo( )地走过去捡枣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绚烂的晚霞,宛如一幅锦绣。
B.那有节奏的雄伟的浪涛声,有力地诱惑着年轻的、对人生充满着幻想的我们。
C.九年级开展了“向英雄致敬”活动,同学们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D.这空中飞人的特技十分惊险,看得观众张目结舌。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传承并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学习”和“传承”的位置互换)
B.南开大学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计划,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删去“的计划”)
C.人们为什么每年逢年过节的时候放烟花,是因为这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把“为什么”或“是因为”去掉)
D.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有不断努力拼搏,就能得到更多。(把“就”改为“才”)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其他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樂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50字。(2分)
答:
(2)根据材料内容,以“皮影戏”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上一句话。(2分)
答:
二、(46分)
(一)(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月色入户( )
(2)念无与为乐者(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译: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中的“夜”字,既写出了具体时间,又为下文“月”的出现作了铺垫。
B.“怀民亦未寝”,说明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友情深厚。
C.“积水空明”写出了一池秋水的透明静谧,“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D.作者感情微妙复杂,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均蕴于文中。
(二)(9分)
唐忠武将军辛承嗣轻捷。曾解鞍绊马,脱衣而卧,令一人百步,走马持枪而来。承嗣鞴①马解绊,著衣擐甲上马盘枪逆拒刺马擒人而还。承嗣后与将军元帅奖驰聘,一手捉鞍桥,双足直上捺蜻蜓,走马二十里。与中郎裴绍业,于青海被吐番所围。谓绍业曰:将军相随共出。绍业惧,不敢。承嗣曰:为将军试之。单马持枪,所向皆靡,却迎绍业出。承嗣马被箭,乃跳下,夺贼壮马乘之,一无所伤。
(节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释]①鞴: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曾解鞍绊马/曾益其所不能
B.乃跳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所向皆靡/望其旗靡,故逐之
D.于青海被吐番所围/所欲有甚于生者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著 衣 擐 甲 上 马 盘 枪 逆 拒 刺 马 擒 人 而 还
11.结合选文,说说辛承嗣的轻捷勇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三)(10分)
叶子的形状,为什么能千差万别呢?
大自然为什么要在叶形上花那么多心思呢?
细长的柳叶、鹅掌般的枫叶、心形的酢浆草叶,植物的叶片除了为我们制造必须的氧气外,更以丰富的形状吸引了无数收集者的目光。那么植物的叶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形状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看看叶片是干什么用的。《初中生物》课本里讲过,叶片因为含有叶绿体而具有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营养物质的作用。简单地说,叶片就是为植物制造营养的车间。从营养器官的角度出发,叶片只要能制造营养,长成什么样都行,但从植物整体的角度看,叶片的生长必须符合植物整体的利益最大化。设计一片叶片,植物必须考虑到三个重要的因素,即制造一片叶片需要的物质量、叶片的寿命和叶片吸收、转化阳光的效率。因为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理特点、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所以这三个因素也不尽相同。而这三个因素反映到具体的一片叶片上,就是每一种叶片都有其独特形状,更具体的说,是每一种叶片都有其独特的叶脉结构。
咦?怎么又扯到叶脉上了?因为叶脉对于叶片实在是太重要了。叶脉之于叶片,正如同骨骼和血管之于我们。在叶片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叶脉既起到运输物质的管道作用,又起到支撑叶片的骨架作用。不同的叶脉结构在叶片上形成了不同的叶脉密度、叶脉间距离和叶脉回路。所谓叶脉密度就是单位面积上叶脉的长度,密度越高,表示植物对这片叶片的水分、养料供应越充足;叶脉间距离则反映了植物对叶片持续供给的能力;叶脉回路则反映了叶片的强度和寿命,回路越多表示营养物质和水可以通过更多的路径被送到叶肉细胞中。
植物正是通过叶脉决定了叶片的寿命、功能等。例如对于生活在热带的植物,较高的气温一方面需要植物有更高的蒸腾速率,另一方面又让植物不需要每年更换一次叶片,所以它们的叶脉往往较大,叶脉回路多,水分供应充足,叶片就比较厚,边缘比较光滑;而寒带的植物虽然蒸腾速率低,但每年冬天都需要脱落一次叶片,所以植物叶片往往都比较薄,这样制造一片叶片用的成本就低,冬天丢了也不可惜。但作为一片薄叶片,它的叶脉不可能特别粗,其边缘的水分运输必然受到限制,所以其边缘的叶片区域经常就被抛弃了,叶片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裂口。
除此之外,为了应对水分蒸发、动物侵蚀等不利因素,很多植物的叶片还长着绒毛、毒腺,并且通过改变自己的颜色提高生存几率。另外,有些植物因为有特殊的需要,还会让叶片执行一些其他工作,比如猪笼草的捕虫叶、豌豆的叶卷须等,这些看上去不像叶子的叶片叫作“变态叶”,是叶片中的特种部队。
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最终使每一种植物都有了样式独一无二的叶片,可以说每一片造型独特的叶片都是植物进化的真实写照,正因如此,有些植物学家尝试通过研究古叶片的化石来推测古时候的环境变化。当我们下一次赞美一枚叶片的独特造型时,也别忘了它们在几亿年风雨中的坚持。
(选自“蝌蚪五线谱”,2019年1月23日;有删改)
12.下列不属于植物叶片作用的一项是( )(3分)
A.为植物制造营养
B.预防动物的侵蚀
C.有的能捕捉食物
D.有助于植物进化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植物的叶片既能为人类制造必须的氧气,又有丰富多样的形状,因此吸引了无数收集者的目光。
B.植物叶片的形状,与制造一片叶片需要的物质量、叶片的寿命和叶片吸收转化阳光的效率有关。
C.叶脉对于叶片实在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叶片运输物质的管道,又是支撑叶片的骨架。
D.植物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古叶片的化石来推测古时候的环境变化,因为叶片的形状是环境的写照。
14.好友将两片银杏叶给你辨析,说是冬天时分别拾自郑州和海南,请你根据本文内容说出你辨析的依据。(4分)
答:
(四)(17分)
盲人看
毕淑敏
(1)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
(2)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3)多年前,这盲人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叫人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
(4)后来,他摆了一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来。原来这一片突然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筒,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滋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
(5)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处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
(6)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住,我……不知道……蜡烛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只知道……黑了,难受。
(7)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
(8)后来,我很长时间没到他的攤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9)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
(10)我说,是50元。
(11)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12)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您放心。
(13)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到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先就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14)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15)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目的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