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多人不怪”

2019-09-10 07:22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圣贤墨子诸葛亮

最近,第二届“进博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参加的国家和企业较第一届又有大幅增加。在我们中国很早以前就有一句对朋友说的话,是孔子在《论语》里讲的,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非常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而与之相对,古人对于作为主人的自己,态度却是无比谦逊的。

这就引出了古代文化中非常好玩的一个现象:对己谦称,对人敬称。

自称“卑鄙”,实出真诚

诸葛亮在自己的传世之作《出师表》中,非常动情地写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其中的“卑鄙”显然和现代汉语里“卑鄙小人”的意思完全不同。

这是汉语在发展过程中词意发生的流变。

而在古汉语学习中,我们将其称作“古今异义”。

在古代,“卑鄙”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地位低下,见识浅薄”的人。诸葛亮当时隐居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见识还不为天下人所知,但他此时一介布衣,地位确实是低下的,所以称自己是“卑鄙”之人,也不全是谦辞。

刘备能够慧眼识才,将兴复汉室的重任交托于一个平民书生,这份厚重的信任,所以会令诸葛亮铭记于心,深怀感激。

与此相关的谦辞还有“鄙人”。意思是和对方相比,我自己是地位低下之人,显然这是极为谦虚的说法了。还有“愚以为”、“愚见”中的“愚”,并非自己的见地当真“愚蠢无用”,这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最特殊的谦辞,是君王对自己的谦称,有孤、寡人等。其实这两个词最早是普通人都可以用的自称,慢慢才成为君王的特权。看上去称自己是“孤家寡人”委实可怜,实则其中包含着无上荣耀,世间“唯我独尊”。

对自己有谦辞,对自己的家,也有谦虚的表述,最常见的是“寒舍”,意思是“贫寒的居所”。由此引出一句对朋友到访的欢迎之辞,“您的到来,令寒舍顿时蓬荜生辉。”蓬荜,是编蓬草、荆竹为门,此处形容穷苦人家。生辉,增添光辉。

“君子”分开,还是“君子”

“君子”古代是指品德高尚之人。我们在课文里学到过“莲,花之君子者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其实,把“君子”拆分成“君”和“子”两个字,这两个字仍然都是表示对对方敬称的字。

“君”用作对对方的敬称,在古代诗文中应用较为广泛:“君住长江尾,我住长江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子”则是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都称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孙子、鬼谷子……有时为了叠加敬意,还在前面再加一个“子”,这是弟子对老师的尊称,比如我们学过的《公输》中,“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所以严格来说,如果在试题中,要求写作者名字时,写“孔子、孟子、老子”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是后世对于他们的敬称,并不是他们的名字。所以碰到要求写先秦诸子姓名时,我建议同学们,写出他们的本名,如:孔丘、孟轲、荀况。

后来,从汉朝开始,因为儒家确立自己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一些儒家的代表人物,也称“子”:如宋朝时“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颐、朱熹,就分别被尊称为程子和朱子。

和“君子”意思相近的敬称有“仁人”,意为讲求仁义道德的人,如“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还有“圣贤”,意为圣人贤者,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中华是礼仪之邦,今天带着同学们了解这些谦辞和敬辞之后,就是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繼续使用它们,让这些古老而优雅的词语能继续焕发生命力。同学们想要开口说这些词语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要敢于说、经常说,我们不是还有句古话,就叫“礼多人不怪”嘛。

猜你喜欢
圣贤墨子诸葛亮
诸葛亮喂鸡求学
墨子破云梯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墨子训徒
诸葛亮隆中决策
修身
墨子教诲青年
王船山的人生哲学简论
诡异的仕女图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